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作者主要就《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夫妻伦理观念展开了论述,分析了其中夫妻和睦相处的伦理观念和夫妻失睦的不良伦理表现,最后还对书中所体现的一些封建落后的夫妻伦理观念进行了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们深受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这些书生重视侍奉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兄弟之间,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夫妻琴瑟和鸣,相濡以沫;朋友相知相交,惺惺相惜。《聊斋志异》中书生们的这些特质不仅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弘扬,同时也高扬了古典知识分子身上所呈现的某些可贵品质。将《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置于儒家伦理视角下去观察,能从一个侧面一窥清代前期整个社会对儒家伦理的遵循。  相似文献   

3.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观念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较前代开始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甚至泛滥。《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三言""二拍"使用的是通俗白话文,二者都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真实的反映。这些文本都充满了市民阶层的人生期许,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蒲松龄虽然用文言文写作,但其描摹的情节人物栩栩如生、思想进步,肯定了人欲的正确性,处于时代的前端。而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戏剧《山羊》中,马丁夫妇因为丈夫与山羊之间的性关系而爆发了一场剧烈的伦理冲突。这场冲突反映的是动物伦理问题,即动物是否具有伦理地位。比较夫妻二人的动物伦理观,分析他们确定伦理主体范围的理由,可以发现斯蒂薇否定动物伦理地位的主张不可取。但反思马丁对山羊的荒唐行为,我们也应当警惕隐性的人类中心主义。通过对语言的解构我们可以揭开隐性人类中心主义,而通过对生存的反思我们可以达到对其他生命的真正尊重。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作家特洛耶斯基的小说《白比姆黑耳朵》通过对一只小狗比姆的不幸遭遇的叙写,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伦理观,一种是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念,另一种则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从而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倡导了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睡虎地秦简》探讨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首次提出: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官方的婚姻伦理观念是提倡“男女有别”,主要体现在国家行政权力和法律规定之中。民间的婚姻伦理观念有二:一是重功利、轻伦理的婚姻价值观;二是重视夫妻互爱,但仍是夫尊妻卑。  相似文献   

7.
中国夫妻伦理观应赋予夫妻关系中的个体以伦理价值的主体地位 ,弘扬婚姻自由、夫妻平等、严于自律的主旋律 ,实现感情与义务、理想与世俗的有机统一 ,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对《聊斋志异》中以动物、植物、其他自然现象以及人自身和谐为主题的小说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这些小说不仅叙写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丰富、神奇的生命样态,而且探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透过这些小说表现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进步生态观,传达出作者企盼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对这一主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聊斋志异》的文本价值,同时促使我们展开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与内省。  相似文献   

9.
作为封建社会民间群体中的一个个体,蒲松龄受道教观念影响是极深的,《聊斋志异》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佛、道思想为两翼的,但道教思想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佛教思想。可以说,道教观念虽属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范畴,但却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合适的载体。而蒲松龄对于既有道教观念的超越,是《聊斋志异》具有恒久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对夫妻相处艺术的探索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夫妻相处要有距离;当夫妻之间出现问题时,要注意处理方法。等等。本即结合具体作品及蒲松龄本人与妻子的相处情况对此进行了简略的论述,以期对现代婚姻关系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中的夫妻关系,应置于晚明的"夫妻"言说语境中来理解。婚姻缔结的"论财"风尚、纵情性爱之风、儒家夫妇伦常的新动向以及《金瓶梅》源出之"母体"《水浒传》等,共同构成了《金瓶梅》夫妻关系叙事的晚明语境。基于此,《金瓶梅》构筑了边缘化的、财色化的和伦常视野下理想化的夫妻关系图景。其中蕴含着小说叙述者对"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一儒家伦理逻辑的"反语"式修辞,它委婉曲折地反映了晚明士人的家国忧思,也折射出小说家对伦常与人性的哲学思考,以及特定士人群体精神的颓废与流荡。  相似文献   

12.
刘雨霖 《海外英语》2012,(6):238-239
It analyzes the father image of the hotel keeper in Hemingway’s short story Cat in the R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ech Act Theoy.Firstly,it presents the frame work of Speech Act Theory.According to Austin,there are two types of sentences: performatives and constatives.Yule further presents the action performed by producing an utterance will consist of three related acts: locutionary act,illocutionary act,and perlocutionary act.Then it analyzes respectively the speech act of the husband,the hotel keeper,and the wife.Through the analysis,the daughter image of the wife and the coldness of the husband the reveal and accentuate the father image of the hotel keeper who is considerate to his daughter and gives his daughter selfless love.Furthermore,it unfolds a broader horizon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story.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的五伦关系中,正在逐渐演变为以夫妻一伦为重;而在夫妻一伦中,夫妻关系正在被夫妾关系所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夫妻情感伦理关系,是儒家伦理文化氛围中的明清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义夫”进行适当的辨析以及对明代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男女哀情故事的举例,借此说明在传统的礼制下,夫妻之间是一种“终身相倚”的关系。这种终身相倚,仅仅是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并非丈夫对妻子必须忠诚。明代大量出现的义夫以及传统士人对义夫现象的宣扬与鼓吹,不仅仅是对原始儒家伦理观念的一种复兴,而且是情感逐渐取代伦理的新反映,是基于新的社会土壤之上伦理关系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丈夫》是一篇凄美精致的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乡下青年丈夫到县城看望以做妓女为谋生手段的妻子的故事。这个青年丈夫在目睹妻子的接客生活后,逐渐触动了对自己身份的再认识,终于彻底放弃了以前的幻想,夫妻俩重新回到自己的乡下家里。沈从文描写了一个有关丈夫身份澄明的非常特殊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上海的早晨》刻画了建国初期城市中的多种家庭形态。旧势力家族分解与新家庭建设过程并进,旧家族面临社会资源紧缩、家族成员变化、核心利益转移的考验,由表及里的动摇了存在的根基。新家庭建设朝着夫妻横轴核心关系发展,社会关系由血缘、地缘向业缘倾斜,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家庭伦理新格局。家庭变迁体现出从"私"到不完全"公"的社会伦理,突出了女性地位的改善和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6.
戴来的小说《茄子》,通过单亲家庭父子两人的眼光,透视了一个婚外恋故事。小说构思独特,揭示的不是婚外恋当事人,而是偷窥者的精神与感情世界:父子两人的隔阂、冷漠,以及他们眼里看到的本该和谐的合法夫妻之间的别扭。这一主一副两组不和谐,深刻反映了人们心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雨中猫》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对美国夫妇到意大利一家旅馆留宿的事情,故事因猫而起,美国人妻子雨中寻猫,到旅馆老板送猫结束。全文好像没有什么情节,却字字诉说二人情意不合,有着明显的话外音。本文试从故事隐含的主题思想,即女主人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到后来热情被丈夫无情地浇灭,来详细对比一下两篇译文是如何体现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  相似文献   

18.
鸳鸯墓志是指夫妻各志、成双成对的墓志。据资料显示,在中国显世的近万方墓志中,河洛地区出土的占六成以上,其中鸳鸯志约占一成。这种夫妻各志、成双成对的墓志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鸳鸯志形成的真正原因,可以从伦理道德、夫妻关系、古代官僚制度、宗土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五代后蜀国词人顾夐的《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讲述了一个夜不归宿的男子第二天回家受到妻子埋怨后和妻子的争吵甚至抢白妻子的故事,该故事中妻子“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争辩语得到王士祯“自是透骨情语”的好评。其实,顾夐通过这首词对丈夫提出了诸多批评,可以将其批评概括为“男人的十宗罪”,并让一位性格刚烈的妻子代替天下受尽委屈的妻子发出对缺乏体贴之心的男人的讨伐。这是对这首词的最好理解。  相似文献   

20.
刘洪梅 《海外英语》2012,(17):180-181,184
The Unicorn in the Garden,written by James Thurber,is an ironic short story.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short story can be consider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ar between men and women.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use of symbolism in this short novel and therefore reveal the indifferent relationship and marital conflict between the husband and the wife.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several images,this thesis will explore the humor,theme,as well as the characters of the husband and the w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