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报纸自办发行,打破了“邮发合一”,独家经营的局面,造成了邮发与自发并行,多渠道,多途径搞发行,百花争艳的竞争局面.这种竟争,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增强了报社的活力,促进了报纸质量和投递质量的不断改善,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但是,自办发行的报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求得更大的发展,乃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努力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自身对读者的吸引力外,就要下大功夫在发行的体制、途径和方式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把报纸发行建成"广告助推器" 从各地报纸发行的操作情况看,多数报社走自办发行、邮发、代理发行和零售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追求发行市场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晚报、都市类报纸尤其是多报刊系列的报社,多年来都在加强区域内各地报纸发行部门的自办发行和零售工作.  相似文献   

3.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一语道出了发行的重要性。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纸发行面对的是读者市场,是支持广告市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销售的终端。办报人必须把发行工作上升到关乎报纸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并努力建立一套较高层次的、面向市场的、互动型、效益型的发行模式和主动竞争模式,引入面向市场的经营决策机制和竞争机制,最终目标是建立符合自己报纸地位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4.
吴锋 《传媒观察》2005,(2):32-3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报纸自办发行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在探索报纸发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有7家报社,它们分别代表我国当今报纸发行的7种模式,也大致代表了当代中国报纸发行经营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期,报纸采编人员在体验发行的时候,对于在零售发行站看到的一件事情特别感慨,先后有十几个手脚、眼睛残疾的中老年人前来批发报纸,说明生活类报纸的销售终端多是老弱病残者,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些报摊主的辛苦与收入低下也是超出想象的.现在报纸产业与宏观环境已经发行了巨大变化,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报纸低价格发行却仍在延续,现有的生活类报纸发行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进行发行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每月视窗     
葛胡 《新闻实践》2006,(11):56-56
让党报发行在市场竞争中重展雄风发行是报纸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党报要想在市场竞争中重展雄风,就必须在坚持行政发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运营,即在依靠行政渠道的同时努力拓宽市场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发行改革是目前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报纸发行体制开始摆脱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单一性与行政性,各家报纸在发行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刘洪昌 《青年记者》2008,(12):15-16
计划经济时代,办报人不问发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报纸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内容,竞争的本质已经上升到营销即报纸发行这样一个实现产品自身价值活动的层面.市场类报纸与其他商品有着一致的特征:商品化、标准化、大众化.报纸发行对于报纸的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行是现代报业经济的构成主体之一,过去以办报者为本位的办报模式正在转移到受众本位化,报纸在经历了"内容为王"的历史阶段后,已经悄然过渡到"发行为王"的时代.刘洪昌:大众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9.
叶奕 《今传媒》2007,(8):25-27
报纸的发行工作,即报纸编辑印刷完成后,由印刷厂传递到读者手中的流通过程.它是办报活动一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扩大广告收入的基本条件,更是实现新闻传媒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报刊发行绩效是报纸成败的基本标志.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报业发行市场形势更加复杂,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与不断变化的环境,沿袭旧的发行思维和发行方法无疑很难突出重围,创新发行策略成为确立新的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张信群 《今传媒》2007,(7):5-26
中国报业经过十余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报纸都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从采编到发行到广告的较为完整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发行体制如何与广告相互之间的联动、发行对广告的作用等问题,各家媒体尤为重视,发行量、覆盖面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报业已被列入第三产业,报纸的商品属性开始逐渐显现。而与此同时,报业体制也开始由“机关报”向企业型转化,各报社必须在市场竞争中“自负盈亏”,报纸的经营与市场对接后最大的转变便出现在广告、发行和多种经营等方面。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对报纸来说,发行具有三重意义,其一就是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其二就是质量报纸的传播效能;其三就是获得报纸的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2.
报纸自办发行始于地市报。最初发行量大幅度增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进入90年代,随着报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报纸订数逐年下降。以襄樊日报为例,自办发行之初,报纸市场竞争硝烟未起,市委“红头文件”一发,期发量大幅度上升。可是最近几年,费尽九牛一2虎之力,报纸的期发量还是上不去。原因在哪里?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思想认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形势,没有认真研究报纸市场的变化,忽略了起码的市场规律。襄樊日报自办发行十年来,襄樊的报纸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是人民日报、湖北日报、襄樊日报雄踞襄樊市场,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各经济主体都逐步汇入市场竞争的洪流,报纸市场竞争的序幕早已拉开.以往,党报的发行有党委的"红头文件"的支持,但这种行政手段终难长久.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销售模式和一般商品不一样。一般商品进入流通阶段,成本分摊在价格上,一次性从顾客手中取回。而报纸是二次销售的产品,第一次即发行,直接向读者销售内容并获取读者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是卖广告,将在发行中赚到的“注意力”作为商品,卖给广告客户。报纸的两次销售模式,使报纸的成本回收分散到广告和发行两块。  相似文献   

15.
我国报纸发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就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大体经历了邮发模式一统天下阶段,邮发和自发两种模式并存竞争阶段,接着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邮发和自发相结合、物流发行等多渠道发行模式,还有一种有争议的模式——数字化发行等四种主要模式。本文对这四种模式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燕 《青年记者》2006,(12):79-80
新媒体的崛起使报纸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行工作,作为报纸重要生命线成为报纸发展战略的重点.所谓“有效发行”是指在报纸的行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并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附力的发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报纸做好有效发行,实现广告、读和报社的良性互动将成为报社发行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17.
程琳 《新闻爱好者》2007,(10):26-27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一语道出了发行的重要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当把传媒放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去参与竞争时,发行就不再以"发行数量"作为主要的经济指标,而是以"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衡量发行的有效性价值,这就要求媒体要建立一套较高层次、面向市场、互动型、效益型的发行模式和主动型竞争模式,引入面向市场的经营决策机制和竞争机制,最终建立符合自己报纸地位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武志勇 《现代传播》2006,3(3):102-106
"邮发合一"是一种邮政与发行业务相结合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报业生态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报业整体影响力大幅提升,发行数量增加、读者范围扩大、投送速度加快;报纸发行自主性减少,预定和计划发行成为发行的主要形式,征订时间、订阅时段、发行费率、给报社的缴款方法都取决于邮局;报纸发行范围行政属地化,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受到局限;报社本身的发行功能基本丧失,报纸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减弱,内容、风格同质化严重;报纸发行工作政治任务化,摊派发行与强迫征订屡禁不止;邮局长期垄断导致报纸发行服务质量、效率下滑.  相似文献   

19.
王文锋 《新闻界》2007,(3):61-62,48
现代报纸大多采用发行售价低于单位成本,实行低价亏损发行的报纸赢利模式。报纸经营的盈亏平衡分析可知,报社需理性看待报纸的发行扩张,将报纸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适度有效的范围内,以求得报社总利润的最大化。报纸进行科学控制发行,在把握好报纸发行盈亏平衡点时,不同种类报纸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一语道出了发行的重要性。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纸发行面对的是读者市场,是支持广告市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销售的终端。因此,办报人不得不将发行工作上升到关系报纸存亡的高度来重视,建立全新的发行模式是报纸现代营销的迫切需要。既然是关注经济效益,就必须遵循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和提升竞争力水平的原则。发行量大,只意味着一张报纸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从经济学角度关心的是报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