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艺术虽是一项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在其教学开展实践中却又彰显了丰富的美学特色和美学内涵。事实上,声乐作品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学美、音乐美、表演美、音响美等不同层次的审美内容,我们作为声乐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应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将声乐演唱技巧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的集合起来,从而全面的推进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到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声乐教学实践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内涵的渗透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总结,以期对声乐教学实践产生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一门表演性学科。它的魅力是其它音乐表现形式无法代替的。本文梳理了声乐审美与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的关系,概括了声乐审美的功能、价值和内容,进而提出了加强声乐教学中学生声乐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京剧表演的综合美、格式美、程式美和流派美等美学特点,为活跃的民族艺术实践提供正确的审美向导,有力地推动民族艺术实践。为此,对中国古典声乐京剧艺术的发掘与开拓,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总体的美学观照与全方位的系统梳理与概括,有助于体察中国声乐美学的理论传统与特色,从而为确立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或学派,探究和奠定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昆 《文教资料》2008,(31):218-219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音乐既与美相关,又与审美相关.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在技能上体现审美教育,更要从审美的角度去思考、想象.把音乐形象所产生的美感从音乐感觉知觉能力、外观、情感等方面融入到歌唱中去,来更好地体现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美学重点在研究声乐的审美和本质,任何声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美学基础上,这个基础决定了声乐创作的美学品质与风格,美学观念不但决定了声乐作品的审美选择,对声乐教学的观念与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当前对声乐艺术的美学探讨越来越成为众多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焦点之一。文本笔者简单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美学研究长期囿于“美是什么”一类形而上的抽象思辨论争中。此类脱离审美实践而逐渐悬空的命题,使得美学研究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引起美学界无力突围的困惑与疲倦。面对此种局面,梁一儒长期致力于民族审美心理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完成了美学研究困境中的一次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7.
声乐表演与美学是息息相关的,音乐美学是音乐艺术与美学的产物,所有的表演效果都与美学挂钩,其产生的审美体验、看待作品的态度感受构成了音乐美学。声乐表演时,音乐美学则成为了其最关键的准则,表演时需要具备理性的意识、创造力、一定的审美,才能将其中的美通过熟练的技巧、完整的动作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声乐作品的风格艺术、表演特色也需要美学的支持,才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与认可。所以,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析声乐表演中声乐技巧、情绪表达、作品分析处理、肢体动作等方面中美学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蕴含了深刻的审美内涵,因而在声乐的演唱实践中声乐演唱者要对声乐审美要素进行把握,并对审美要素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诠释。从美学角度把握声乐演唱的审美风格和特征,加强对审美要素的艺术实践,从而彰显声乐演唱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声乐演唱中审美要素分析以及在演唱实践中对审美要素的实践进行研讨,以期能够在声乐二度艺术创作过程中掌握审美心理及规律,加强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音乐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具有益智、辅德的社会功效,历来受 到人们的重视,而声乐演唱则直接具有这种功效。所以,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也要尽量体现出美,不但教得美,还要学得美。本文试图从美学角度来谈谈声乐教学的审美观、审美实施及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声乐美学的基本内涵,介绍了高校声乐美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介绍了有关声乐美学的主要构成部分,比如声腔美、语言美以及旋律美等等,还结合了当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情况分析了声乐美学如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