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盗墓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短板。这一时期的盗墓情况十分严重,无论是次数还是涉及地区及盗墓群体,都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盗墓成风乃不争的事实。至于盗墓之风的成因,与当时民众谋财、社会动荡等因素相关。至于应对之策,主要是政府层面的反盗墓政策、法令以及社会各界的舆论谴责、呼吁等。在今天看来,维护社会安定,进而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是从跟本上解决盗墓成风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上)》2011,(23):158-159
《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近日发布,以创作《盗墓笔记》而名声大噪的南派三叔以1580万,位居第二。而作为南派三叔的代表作品,《盗墓笔记》的1—7册销量创下接近1000万册的好成绩,并将于2011年底推出大结局。  相似文献   

3.
具有较高史料参考价值的《酉阳杂俎》,广受人们征引和注目。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着力探讨的内容。《酉阳杂俎》内包含大量名物词,而这些名物词既是《酉阳杂俎》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难点。今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有关于动物类名物词的一些问题和异议,在此陈列出来,希望能为《酉阳杂俎》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因为《盗墓笔记》他名利双收:6部书、销售200万册、年收入百万……南派三叔,凭什么这么红?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活中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已受到了较大忽视,民间文学也因此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对我国民族遗产和社会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以"旁■"为主人翁的民间故事最早出现于《酉阳杂俎》上,与其相似的"旁■"类的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两姐妹》是土家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它的故事类型与《酉阳杂俎》上的"旁■"故事极为相似。以《两姐妹》这个典型故事为例可更加具体地叙述"旁■"类故事所阐释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强调研究"旁■"类故事对民间文学继承与发展的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1,(4):112-119
民国时期,因国贫民穷和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加之北方特殊的墓葬形式和独特的墓葬文化,使得这一地区盗墓之风愈演愈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民间社会舆论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限制并打击盗墓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动荡加剧,政府当局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盗墓成为社会治安中难以解决的顽疾。在今天看来,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加大对盗墓的执法力度等,是解决盗墓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酉阳杂俎》是唐人段成式所撰的一部内容十分广博的书,从天文地理、道经释典,到国内外各民族的物产民俗、花鸟虫鱼、山塔寺庙,无所不包,正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使其在目录学中的定位成为一个问题,历代学者多将其归为小说家类,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总目》将其放在琐语之属,鲁迅提出在小说家类下增加"杂俎"一属,程毅中提出增加"杂说"一属,而许逸民认为应将其归类于子部杂家类,还有学者拟将《酉阳杂俎》归在史料笔记之属。《酉阳杂俎》内容博杂,应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王红岩 《文教资料》2013,(30):10-11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以传奇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勾勒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盗墓画面.成就了该系列小说在新世纪的轰动效应。但就小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诗意探寻而言,该书对张起灵与吴邪之间的情感透视,无疑更值得人们深思,他们二人逾越生死界限的生命约定,让前者用尽毕生的力量保护后者那份独有的天真。这正是该书别具人性魅力与审美意蕴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9.
《酉阳杂俎》中出现了不少带有当时口语色彩的词语,考察和研究《酉阳杂俎》中的名词同义词,可以从侧面了解晚唐时期汉语的面貌和特点。通过对《酉阳杂俎》中190组名词同义词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在语义层面上.造成名词词义差别的主要是指称对象在内质、范围、用途、部位等方面的不同;在语法层面上,其差异主要体现为语法功能的不同;在语用层面上,其差别主要体现为附属色彩、表述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段成式《酉阳杂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一部具有博杂性质的唐代志怪传奇小说集,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对该书版本流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与佛教关系、对他书影响等七个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归纳可以看出:学界对《酉阳杂俎》的研究表现出不均衡的状态,研究视角较多地集中在《叶限》一篇上,其他方面着力不够,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横跨多种媒体平台的系列作品,《盗墓笔记》有着融合文化时代的鲜明特征,在这种背景下,受众的参与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盗墓笔记》系列作品为例,从两个侧面切入,分别剖析"中心"与"周边"模式[1]中受众的地位及其深层原因,结合多个文本案例分析其受众能动性的突现与压抑。  相似文献   

12.
“灰姑娘”的故事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童话故事之一。最早记录于我国唐代《酉阳杂俎》卷一《叶限》中,后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在漫长的发展中,此类故事形成了相似的母题,由于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母题下的故事也会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主要以魏以新译的《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与《酉阳杂俎》中的叶限为代表,从女主人公的态度、神力相助、男主人公行动以及恶势力结局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一母题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自在时间     
《父母必读》2012,(4):117-117
《盗墓笔记8》 《盗墓笔记》的收官之作,分为上下两册。全盘托出张家古楼隐藏的所有秘密,终极揭秘前7本《盗墓笔记》里埋下的全部谜团,一次讲清楚今千万盗墓迷念念不忘的所有人物的最终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4.
盗墓小说的流行,以及这种流行所带来的关于伪考古知识的"普及",使一部分公众对考古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妨碍了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对此,尽管考古学界进行了澄清,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公众考古"与"公众理解科学"这两个具有某种相似性领域的分析,以及对各自领域的"伪知识"进行比较,寻找公众考古可能从公众理解科学发展过程中借鉴的经验,可以推动中国公众考古的发展,推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方南生先生校点本《酉阳杂俎》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酉阳杂俎》本子。但是此本在点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诸如失校、误校、标点错误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择其部分摘录成文,以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6.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充当着受难者、解救者和加害者角色,展现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叙事作用。与此同时,表现了《酉阳杂俎》中对女性美好品质的赞扬和对有悖于道德伦理女性的批判,展现唐人对女子再嫁行为的开放思想,以及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忽视。  相似文献   

17.
玄奘的事迹在唐代广泛传播,《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唐代知识分子了解西域的必读书。对此,段成式在笔记《酉阳杂俎》有较多记载。本文对《酉阳杂俎》一书中有关记载做了逐条校对、考证和分析,纠正了其中一些由传抄导致的错误,指出了点校本的若干不足,以期对后人再校此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酉阳杂俎》是唐段成式所著的文言笔记体小说,它的内容博杂,其中的传奇小说数量众多,塑造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本文以《酉阳杂俎》传奇类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为切入口,探讨老人、继母、飞天夜叉三类典型人物的叙事功能,以及这类人物叙事功能对传奇类小说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刻录中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现就其中四个进行了考释:"五百人"乃"五百",与"所由"同义,"仰占"指观察天象,"地"乃"酹地"之误,后被接受又常写作"酬地"、"地","貌寝"指样貌普通。  相似文献   

20.
段成式,晚唐著名文学家,以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著称于世,一生交游甚广。常恒畅《段成式交游考》用功甚勤,重点考察了段成式与温庭筠、李群玉、李德裕、周繇和徐商等人的交游,尚有不少阙漏。今补考喻凫、僧无可和贯休等十几人,或可进一步了解段成式的交游对他身世浮沉、诗文与笔记小说创作的影响,全面把捉造成《酉阳杂俎》博杂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