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的教育传统及其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教育大国,教育传统积淀深厚。全球多元化、科学技术以及信息网络等社会变化对现代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促使教育传统的变革与发展。教育传统是教育变革的基础,变革则能促进传统的再发展,传统与变革二者是统一的。我国教育传统的现代性变革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一要吸收教育传统中符合现代社会与教育要求的内容;二要摒弃教育传统精神中与传统的自然经济、专制主义和宗法制度相依存的诸如功利主义、精英主义、权威主义等有悖于现代教育精神和要求的观念和思想;还要梳理教育传统中有价值的要素,并使之与现代化需要的要素整合,对教育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后现代时代,用后现代的观点审视儒家教育思想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儒家教育思想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的反思批判性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反思批判性特征,后现代的反中心主义与儒家和谐仁爱教育思想的人文关怀,后现代的反基础主义与儒家教育思想的不确定性等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本文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审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研究,梳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艺术教育的学术谱系,将有利于现代艺术教育的重构和发展,也标志着当代世界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4.
西方进入后现代社会之后,标榜"反本质""、去中心"的解构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这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些理论蜂拥而入,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许多学术研究者盲目跟风,以洋为本。种种来自西方的思想潮流,必然给人们造成更大的迷茫和困惑,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面对价值相对主义、道德怀疑论、意识形态批判、反乌托邦主义以及道德意志自由论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种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其进行积极回应,给予有力的批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是社会历史的印迹。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对公民概念的不断深化,公民思想也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新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相应地也表现出不同的公民教育思潮,引领着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不同公民思想流派的梳理,厘清它们的差异和变迁以及对公民教育实践的影响,从而汲取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与设计离不开现代教学论思想的宏观指导。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思想、结构—发现主义教学论思想、发展主义教学论思想、范例教学论思想等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全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建立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从对立走向融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也反映了对教师认识的思想变化逻辑,即从强调对教师职业功能性的认识,到强调对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认识.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具体包括科学主义、技术理性主义、能力本位主义、专业主义、人文主义、叙事主义、反思主义、多元文化、现象主义、建构主义、知识主义、幸福主义与分析教育哲学等教师教育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长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本文分别对古典人伦主义时期、中世纪权威主义时期、近现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时期、现代人本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渊源与人学基础作了综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托马斯主义是现代西方重要的哲学和教育思想流派之一,在现代西方社会乃至世界范围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教育思想的探究目前我国还比较薄弱,本文介绍并剖析了新托马斯主义在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上的基本论点,揭示了这一教育流派思想体系中的内在矛盾,对其教育思想中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的合理部分,也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都应实事求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近现代的教学论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即“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不是指封建的传统教育而言,而是指从夸美纽斯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传统教育思想。当代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也都属于“传统教育”派。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也不是指当前常讲的现代化教育,而是指以杜威为代表的所谓“进步教育”或实用主义教育流派而言。当代的改造主义也属于这一派。“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有着不同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如何进行教学,常常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其问题分歧的背后,往往与教育者的哲学观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课程,与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哲学观有关;而近现代课程设置的演变与西方各种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不无关联。倡导训练心智传统核心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其思想往往来源于永恒主义或要素主义;设置适应学生经验和个性发展的现代主题课程和活动课程,其基础一般与进步主义或存在主义有关;而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公平正义,以促进社会改良的课程,往往又与社会重构主义思想有联系。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可以从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和价值论等方面的问题切人。  相似文献   

14.
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都要在接续传统文化的宏观场景中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厚重悠远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给养,同时它所蕴含的与现时代难以接洽的惰性因素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效的阻力。只有突破专制主义、经验主义、整体主义伦理观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束缚,才能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其在社会转型期承担起精神导航、文化启蒙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传统派教育思想和现代派教育思想各有利弊。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用现代派教育思想代替传统派教育思想,也不能将现代派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混为一谈。应让传统派教育思想与现代派教育思想并存于我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园地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根据校情、生情和自身的特点与需要在这两类教育思想之间自由选择,并给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思想的空间,从而更科学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渗透着原子主义思想的传统教育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强调关联、和谐、宽容的整体主义因其对时代气息和精神的符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整体主义从教育目标、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及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当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理学教育哲学代表了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最高思想成果,它因此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前提。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明末清韧的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是理学发展三阶段的典型代表。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虽都以道德主义为其根本特征,但由于它们对道德本体与道德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又使它们分别表现出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不同特征。理学本质主义集中体现为由太极以立人极的本体论思想,用道德本体设定道德主体的主体定位方式,以“理”释“礼”的权威主义价值取向和“涵养须与敬,进学则在致知”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其教育思想也是相当丰富的,老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主义,他的许多观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原则等方面对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揭示其对教育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出版家,陆费逵在其事业生涯中积极关注职业教育,形成了深刻而前瞻的职业教育思想。其职业教育思想可概括为: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及人才教育并重,职业界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