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却十分薄弱.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社会原因、当前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对道德滑坡、社会公信尽失现象,构筑道德堤坝,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当今社会,青少年感恩意识淡化是不争的事实,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忧虑。本文深入分析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从经济、文化、教育现状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践行策略。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却十分薄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淡薄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要大力加强感恩教育,增强青少年意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淡薄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要大力加强感恩教育,增强青少年意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由于青少年心理的不成熟,很容易冲动以及受外界不良风气之影响,极易造成感恩意识的淡薄,这是影响青少年感恩心理的内因,在主体意识之中起着主导作用;社会、家庭及学校等外因也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内化为感恩主体的感恩驱动力。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感恩心理。针对这些特点采取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部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呈现出淡薄的趋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感恩教育内涵的分析,并以湖南卫视播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栏目《变形记》为例,分析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现状,并从多维探讨了加强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加强感恩教育,要遵循感恩教育的特点,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着力建设校园感恩文化,切实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本文对感恩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战略性的地位。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高校亟待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白玉 《成才之路》2020,(7):20-21
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研究感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要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有感恩精神的人;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恩的力量,树立感恩意识;积极营造感恩环境,让学生在感恩中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既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也是教育培养的缺乏.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对当下众说纷纭的青少年感恩冷漠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家校合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当今在未成年人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归其缘由大多都与感恩意识的缺失有关。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增强未成年人的感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感恩父母,但具体行动不足;感恩老师和同学,但情感和行为缺乏;感恩社会,但认知与行为存在差异;感恩自然,但认知相对薄弱且行为相对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增强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必须发挥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突出学校在感恩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In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gratitude has normally been promoted as beneficial to oneself and others and as morally good.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you have is conceived as virtuous, while acts expressing gratefulness to those who have benefited you is often regarded as morally praiseworthy, if not morally expected. However, critical interrogations of the moral status of gratitude should also frame the possible cultivation of gratitude in mor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whether gratitude should be regarded as morally ideal, praiseworthy or expected in contexts marked by social inequity and injustice. It considers competing articulations of gratitude in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how gratitude can be conceived in some cases as praiseworthy and in others as potentially problematic. Finally, it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a multipronged view of gratitude for teaching for and about gratitude in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与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感恩教育与人格培养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感恩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和人格培养存在的困境,并对实施感恩教育可供借鉴的资源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感恩意识是校园和谐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是由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乏力以及虚拟世界的影响造成的。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青少年的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再加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种种原因,导致了青少年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上存在着种种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高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某方面道德素质难免有欠缺,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感恩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此从感恩的涵义入手,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对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学校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教育在诚信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当前社会诚信缺失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学校应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