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观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它是人类寻求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平衡的有效手段,提升人类生存状态的良好途径。景观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旅游城市中,景观需要契合旅游城市的特点,满足旅游城市的独特需求。景观应树立人本思想,吸引游人参与。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评价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景观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依托,游客主要通过视觉感官来感知城市旅游景观,并作出评价,因而有必要对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进行分析。文章在建立旅游景观视觉形象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对扬州市旅游景观整体视觉形象的评价。据此,从旅游者的角度提出扬州市旅游景观视觉形象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应用领域。文章以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阐明景观生态学是生态旅游线路设计的主要理论之一,分析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线路设计过程,肯定对旅游地进行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能满足景区旅游生态平衡与人类协调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同质化现状,以旅游差异化理念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丰富旅游乡土景观、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加强民俗文化建设、打造主题乡村等几个方面,以突出城市与乡村景观差异、人文差异,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形势,广州必须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和市场。通过强化岭南文化建设、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和建设、特色都市景观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旅游等城市硬、软环境建设,打造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势城市旅游品牌。推进广州城市旅游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注意分析目标市场,产品不能雷同要有创新,打造工业旅游带,发展为镶嵌在城市中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明珠。  相似文献   

7.
戴蒙教授认为景观失忆(Landscape Amnesia)是一种"日常情况慢慢变坏"(Creeping Normalcy)的景象。它是一个危险信号,让人们警惕所拥有的环境和资源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城市化是改变城市环境、开发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破坏着城市文化景观。通过对重庆市巴渝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为思路,分析了景观失忆的基本形态和根源,探索了解决文化景观失忆问题的主要路径,强调了专家智囊团、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城市文化传承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促进我国城市旅游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传统旅游城市是指不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或大规模人口的城市。目前仍鲜有关于非传统旅游城市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绵阳市城市人口规模不大,缺少垄断性旅游资源,是非传统旅游城市的典型代表。据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绵阳的城市旅游发展战略。结果表明:绵阳城市旅游的优势大于劣势,威胁略大于机会,战略方位角为-22.2°,战略强度系数为0.54,应采取"积极进取型的高强度多元化战略"。在对研究结果深入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沿河景观游憩带、打造空间多元化的吸引力体系等具体战略。  相似文献   

9.
万州移民开发区撤消以后,万州区仍然存在很大的旅游优势潜力,万州区主体经济功能仍应定位为商贸旅游区。经济战略发展的基本方向应定位为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商贸旅游中心,万州区应选择以城市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战略,并将城市景观作为支撑万州旅游发展的第一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丹东市旅游形象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城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评价,它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丹东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三条原则,丹东市旅游区形象定位设计体系由四种旅游感受,五种难忘事物组成,四种旅游感受是指旅游满足感,景观奇特感,市民友好亲切感,旅游新奇深刻感,五种难忘事物是指社会环境,民俗文化,山水景观,。城市规划,产业部门等五个领域的事物,由此得出丹东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是:万里海疆第一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