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教师关系伦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的关系伦理存在于教育与社会、教学与科研、师生交往以及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而当前社会责任感缺失、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师生关系异化及学术道德失范等大学教师关系伦理错位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我们重建和谐的大学教师关系伦理。这就需要大学教师形成独立的人格,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同时要完善伦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师生的差异性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协作的必然性,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具有交往性的。师生在教学交往中不仅形成了工作关系,还形成了伦理关系。文章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师生伦理关系方式的一般原则,寻求教学伦理生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活动中,以人的幸福为旨归的有效性和伦理性之间是内部一致的,且关系共存、价值共享、实践共行。要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教学要在知识上以"善"御"真",促进学生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提升;教学要在规范上以"善"致"善",构建责任自识的师生关系,培育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引导教师在教学伦理维度上的自我反思和叙事交流。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认知和善处与家庭、国家或政府、社会之间发生的八种伦理关系。即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长幼关系;上下级、同事关系;公务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网络交往是一种新型的交往,赋予了人类社会生活全新的时空概念,给人类的物质交往关系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广度、深度、交往方式等诸多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例如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人际情感的弱化等,需要对此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反映。当前我国学校师生关系中,强调伦理关系过多,而师生关系用法律规范不足,我国现行法律,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权利及义务规定的不明确、细致。师生关系走向法治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依法执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安彬 《中学教育》2008,(10):10-11
师生伦理关系既反映着社会道德关系,又反映着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育者以强权主义伦理现实施教育,师生伦理关系是不公平的。新课程是为了人的最大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必须从师生平等、民主、个体差异、教学公平、权利保障五个方面入手,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对待,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基础性构成,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呈现了个人以公民身份与其他公民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公民德性核心要素的民主、平等、责任、信任等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主导元素.现代公民教育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公民生活情境,以交往、对话和协商为主要方式,促进了公民道德理性水平的提升,是公民社会构建伦理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张爱花 《教育革新》2009,(10):15-1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和谐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新世纪教育关注人的本性要求的需要。建立民主、和谐和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师生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国家之间联盟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美国作为当今最受瞩目的世界第一大强国,积极追求其"单极世界"的世界霸权,同时也积极拉拢一些其他国家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英国、加拿大两国分别是美国在欧洲和美洲的传统盟友,比较两大联盟的异同点可帮助我们考察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在处理外交关系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作为社会财富,会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更为舒适。它在我们处理工作问题、完成我们远大志向的时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影响人际交往的各种因素,可强调在现代社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Fatale 《出国与就业》2009,(12):34-38
“问候、牵挂和关爱,互相嫉妒但关键时刻伸以援手,无论村镇,和谐为邻,亲情至上。”这是众多美剧描述的社区关系,也是海外邻里文化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Canary, D. J., & Dainton, M. (Eds.) (2003).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through communication: Relational, contextual, and cultural variation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人类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和完成的。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师生关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课程改革要求。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转课堂的内涵、本质特征及翻转课堂后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析当今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幼儿期的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本文对幼儿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范兵 《中学教育》2010,(6):9-11
历史上各种思潮不断赋予师生关系新的内涵。广为大家所倡导的教育民主化又给予师生关系以民主的内核,与此同时,教师的权威式微。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时应厘清民主与权威的关系,重视教师合法权威。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际交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育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以往以狭义认识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难以对师生关系做出合理的阐释。取而代之的以现代广义认识论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艰师生关系予以科学地阐释,认为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和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主体际交往以课程为中介,围绕课程进行对话、交流。再次,师生主体际交往关系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为目标,具有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佚名 《高中生》2012,(25):9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冲突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不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