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宝轩 《精武》2007,(8):35-37
通背拳术博大精深,传承至今,已发展出太极通背拳、祁家老派通背拳、祁家少派通背拳、五行通背拳、白猿通背拳等不同流派的通背拳术。然而,考近两个世纪以来,各通背源流,在传承中不仅存在历史纪年的严重断代,而且普遍存在人为假托的附会讹传。例如:讹传春秋战  相似文献   

2.
李红梅 《中华武术》2007,(11):59-60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通备拳",是我国武坛久负盛名,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拳术之一。通背拳的流派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背、活叶通背、劈挂通备、太极通背等。关于此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尚待进一步考证。到清末民初时,通背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创新和发展了拳法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  相似文献   

3.
通背拳术是以九柔一刚、放长击远、先发制人、轻灵活快、以巧制敌,有别于“少林”、 “武当”而独竖一帜的特殊击法、练法的拳种。 在实战击技中,通背拳以其特殊的击技方法,称奇,称怪,称绝于武  相似文献   

4.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讲究以猿背或猿臂取势. 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少林通背拳外,还有"白猿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等门. 少林通背拳主要特点: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腰背发力,冷弹脆快,闪展灵活,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5.
韩宝轩 《武当》2014,(2):27-28
五行通背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稽考传统通背拳术,乃“外练势,内练气,气势混元,阴阳互根之母法也”。  相似文献   

6.
刘法孟 《精武》2008,(8):35-35
拳术有练法、用法之分。 练法是将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十个字,步步研究。各种姿势尽求开展,使气力筋骨肌肉,易于发达。练法要合于生理卫生,持之以勤毅,久之则健身有益,用法亦自然了解,然后通其变矣。  相似文献   

7.
通臂拳也称通背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臂”。通臂拳在我国流传较广,流派也很多。通价拳的特点是以其特殊的伸竹动作为主,  相似文献   

8.
吴宪民 《精武》2008,(5):22-23
问:通背拳技如果用到军警格斗中,是否会体现价值? 答:传统通背拳的本来面目和自身价值,主要就是技战术和养生术。所以它又称“通背拳术”。然而,通背拳术作为攻防和养生益寿的技术手段,是没有阶级属性的。客观地讲,谁掌握了它就为谁服务。  相似文献   

9.
通背鹞子穿林势是通背六路势法之一,练法属通背六路行状,击法属通背进击攻战法。为武者先有练法、后有理法,再有战法。今献《通背鹞子穿林势实战击技变法》,就是培养习者在练好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演练,把自己所学应用到真打实战(应用于散手比赛、战场制敌,决不是行凶、打架、撒野)中去。文中向读者介绍的二十四手实战击技变法,每手都能耐心所欲地变化,如能练箱,悟透,举一返三,推出“拳外之拳,法外之法”,定能受益。  相似文献   

10.
张子君  毕羽平 《精武》2010,(7):66-67
震脚,是中华传统武术攻防之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功夫内容。各种拳术的要求和追求不同,震脚在各种拳术中的作用、表现形式、练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孙燕玮  孙波 《健身科学》2012,(12):33-34
(接上期)混元内劲八卦掌下部,它以直趟单行为主要练法,共有五行,即龙形掌、云形掌、甩形掌、虎形掌、飞形掌。正所谓:学会龙虎甩云飞,身体鼓荡内劲随。五形暗合着五行生克理论,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有内五行,心肝脾肺肾,外五行眼耳鼻舌口,内五行通外五行。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人的大拇指属火为心、食指属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3.
拳术劲力,是拳术技法中的核心因素,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故而,各门各派都很重视拳术劲力的修炼。迷踪拳是以技击实战名扬四海的,更是注重拳术劲力的修持,且习练的方法比较多。其中,双人采用活练的手段进行的拳术劲力练习,称得上是诸多练法中的精华。现将其中的部分练习动作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韩宝轩 《精武》2008,(4):29-29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5.
五行掌是通背掌的五种基本掌法,是组成通背掌内容和体现其风格特点的基本动作。其掌法是:摔、拍、穿、劈、中(钻)。如按五行易理而论,也是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通背一百零八击技法是祁门通背第四代传人、中国近代武术家、著名通背拳术大师修剑痴老先生以一百零八字诀为根,以实战击法为本创编的通背实用、快捷、凶狠的制敌取胜手法,每一法都能变化、巧用,都是随心所欲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本文是恩师通背拳第五代传人(修老先生的弟子)王嘉仪先生晚年双目失明时口传手授给笔者的。一百零八法分明三十六法、暗三十六法、奇绝  相似文献   

17.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18.
郎孝文 《武当》2007,(6):22-22
太极拳为武当门的内家拳术,主张以心为主,以气为用,故练法有重意不重形之说。外练筋骨皮,为有形之体,唾手可得;内炼精气神为无形  相似文献   

19.
王忠海 《武当》2011,(10):19-2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一、甲乙双方对峙(图1)。乙  相似文献   

20.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