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看到了美丽的图画,便会想起画家;人们聆听着美妙的音乐,便会想起音乐家;人们讴歌着美丽的诗集,便会想起诗人。然而美丽是需要捕捉的,如何捕捉,就需要我们拥有捕捉美丽的眼睛、聆听美丽的耳朵、意识美丽的心灵,需要我们从小得到良好的审美熏陶,美的感受。作为一名儿童教育老师,我更深知让孩子在教育中懂得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们、去关注他们。作为一名班主任唯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成功完成教育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孩子,为他们点上一盏明灯?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进行着以下"三部曲"。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做好学生心灵的净化工作,是需要我们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课为切入点,多方位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尊重、关爱、引导"三个原则,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功完成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德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想美丽就孕育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只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拨动他们情感的心弦,进行心灵交流与碰撞,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才能开出朵朵奇葩,为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守望孩子们界,浇灌和守护他们的心灵之花。1走进心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刚踏上心理教师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已陆续参加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公开课.包括惠山区和无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会课、我校中学德育特色建设研讨会之心理课展示课以及刚落幕的我校本学期的对外公开课。回顾这一个多月的心路历程,我战战兢兢.一刻也不得放松.心中始终萦绕着如何设计课程、怎样能把课上好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英俊 《甘肃教育》2009,(17):62-62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总是在思考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翻开不同版本的心理健康读本,会发现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也不甚相同。然而对心理健康的标志,大家似乎都有意思相近的表述,那就是有幸福感。所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成为心理健康课的重要内容,可是我认为如果仅仅将心理健康课作为培养学生幸福感的唯一阵地,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宏大目标不知何目才能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堂课中,幸福感的培养更应从每一堂课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缘起 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心理老师,笔者最近收到一起特殊的"求救":学校一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A证培训的同事要交一篇不少于4000字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不知从何下手.后来与这位老师反复地交流讨论,最终她完成了一篇关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自信的文章,为培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事引发了笔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的困惑与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学科渗透?两者的分界点和融合点在哪里?为什么老师们觉得"跨科如跨山"?怎样才能突破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9.
在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统一教材的心理课如何才能有效并且高效?心理课的去向在何方?目标在哪里?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目标?这些问题成了心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方向。正如古语所云“教学相长”,每位心理教师都在陪伴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自身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一点点探索着心理课的真谛: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正向的成长力量。浸润在心理课中,学生与教师用心交流。“心”这个字应该是心理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花季,是美丽的。但美丽的花季里除了有灿烂的阳光,纯真的笑脸,也会有迷离的细雨.成长的困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初涉《心理健康教育》,许多老师感到很茫然,要么不小心把它上成了品德课,要么上成了语文课,总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好多时候与其说是在上心理健康课,不如说是在匆匆忙忙完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意识、解决心理问题变成纸上谈兵。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在执教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收获亦多。现就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本人就几年来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学生谈心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做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我练了六年的瑜伽了,非常习惯于冥想,因此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使用冥想这一技巧。选择一些优美、柔和的音乐作为背景,自己编写冥想词,用在生涯规划课或者心理健康课上,对净化学生的心灵非常有帮助。现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有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等.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梳理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阐述了"素材型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概念及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燕 《宣武教育》2005,(4):16-17
一年前,自己还是个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大学生,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以及新的角色,心中不自觉的多了几分困惑。区教委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坚定了我要做一名好教师的决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宣武教育的发展和前景;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知道了在新理念、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无论理论性,还是可操作性,都对实际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培训使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同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的确如此,学生一声声"老师,谢谢您"告诉了我答案。小翁的故事高一新生报到那一天,我在教室等候学生来报名。青春是美丽的,迎接着带着初中稚气的神采飞扬的笑脸,还有那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让我的心暖融融的。我看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福州华侨中学创办于1955年,是市属公立完全中学,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建省海外华文培训基地学校,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校德育处、学生会、团委、医务室配合开展工作。先后派6名教师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五次。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的教师一名(专职教师)、市心理健康教师B证兼职教师五名。学校致力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探索,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力争将学校打造为一片独具特色、和谐向上的美丽沃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这句话给我这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我们教育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心灵"。而在教育中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会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以及更多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14,(13):69-70
<正>作为教师,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无数。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还是会说:"我希望老师能对我多一点关心。"我认为,这是因为当下的教育过多地关注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儿童心灵对情感关怀的需求。习作是儿童生活与心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习作付出真正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