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学生拿着一道应用题来到办公室问老师.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解答,只是把题读了一遍,谁知道这学生听后笑了“:我会了!”就跑回教室了.这老师用什么妙法把学生的疑难很快地解决了呢?原来这位老师读题很有“门道”,还很有表情呢.比如在读“今年比去年多生产多少斤”时,把“多”字读得很重,又拖得很长,于是,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可见解答应用题,不能忽视读题.怎样指导学生读题呢?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妨培养学生边读题边审题的习惯.除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读题有困难可由教师代读或者领读外,对其他年级学生,更多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特别是默读的好习惯.对初学或还没有熟练掌握的应用题最好要做到三读——一是初读,即了解性地读题.通过初读弄清题目中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二是复读,即审题性地读题,要反复默读、边读边想.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题中难懂的或容易混淆的词语,如“:照这样计算“”增加到”与“增加了”等;2.弄清题中没有明显给出的数据,以及与运算无关的、多余的数据;3.弄清某些倒叙的题目的题意,如(1“)妈妈今年28岁,比爸爸小5岁.爸爸今年多少岁?”(2“)某书店上月卖出儿童读物1568本,还...  相似文献   

2.
朱湘花 《教师》2012,(13):87-88
每次作业、考试后总会听到学生一些懊悔的声音,许多学生为自己没理解题义或是没看清题目就仓促答题而后悔不已,因为这些题目只要再读一读,或者再重新做一遍,他们就可能做对。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下次要认真审题,不要再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3.
<正>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为什么有时会听不明白教师在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很多天还是只会背那几句;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一次听到学生读语文课文,受到启发,我开始在数学课上让他们读要求、读问题、读口诀……小试牛刀后,我发现这样的"读"竟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我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4.
曾经许多老师认为"教学生读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不读题目要求,看题就做;有时口诀、公式背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更无奈的是明明不相关的量学生也能用于列式……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学生不会读题,或没有好好读题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习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小李是初一的学生,她与语文老师的关系特别的僵,她一直认为语文老师是有意与她过不去:考试中简单的题目做错一两题,就把她留下来,抄写做错的题目30遍,还告诉她的父母;上课迟到一小会儿也要批评她,甚至还告诉她的班主任,班主任总是很严肃地批评她;语文老师从来不提问她,她感觉语文老师在轻视她。现在,她一看到语文老师心里就感觉别扭,  相似文献   

6.
翻阅学生的期末测评卷子,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的做题方法是对的,可惜把数字抄错了,这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真的需要提高。平时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学生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或打圈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把数学书当作习题集,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阅读文本,只应是  相似文献   

7.
学生不懂问老师,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问问题时,说不出所问题目的题意,更谈不上把题目原原本本地复述一次。这反映了学生问问题之前根本未能做到反复认真地审阅题目,连题意都未审清就去问老师:“这道题怎样解?”过去,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越俎代庖地“帮”学生重新审题。奇怪!题意审清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琢磨,相当一部分问问题的学生,原因出自于没有认真审题。但我越“帮”学生审题,完全依赖老师“帮”审题的现象越严重。我感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最近,我向学生宣布:“不准带书本来问问题!”凡来问问题的学生首先必须把题意说给老师听,然后老师再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随手记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用题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审题需要读题 ,读题就要做到读准、读好、读懂。例如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 660套衣服 ,已经做了 5天 ,平均每天做 75套 ,剩下的要 3天做完 ,问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学时让学生三读此题。初读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读着重理解“剩下的 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使学生想到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必须知道剩下的数量。三读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够填写…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课堂话语权的现状
  镜头一:语文课上,老师让小明读课文:“张浩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因为不认识“奋”字,小明就读成了“他努力学习”。于是老师就说:“小明,你读错了,再读一遍。”结果小明看着拼音读成了“发疯”。  相似文献   

10.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11.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应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义。“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引子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学生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那么多天只会背那么几句;拿到题目就做,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  相似文献   

12.
读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审题。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审题时不细心,见“和”、“共”就加,见“多”、“还剩”就减,结果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草草读一遍题目,不动脑子思考就问老师。认真的读教材和细心的审题是理解教学内容和正确解题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审题时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要边读边想,找出关键词、句,反复理解;找出已知和所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题意。这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质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读”和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每次语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话,他犹豫了片刻,但还是鼓足了勇气,说:“老师,请您别说了,我们正在认真读短,你的话打断了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笔者观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于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而忽视读题的作用,既使读,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具体的要求,基本是一种“走过场式”的读。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笔者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读”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效的“读”既是对应用题初步感知的读,又是引导学生全面领悟题中数量关系的读。以下就结合教学实际,粗浅地谈几点做法:一、读+读初读题目,第一次照读原题,要求读通。第二次读题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舍去具体的地名…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因而,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予以介绍。一、“三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划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地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  相似文献   

16.
“高投入,低产出”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我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三到六年级的819名学生中,有73%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他们的理由是:语文老师天天让大家写生字、抄词语,作业量特别大;课文其实大家都读得懂,可课上被老师那么多问题一问,好像什么都不懂了,一点意思也没有……而数学就不同了:作业少,每道题目只要做一遍就可以了;数学比语文学起来轻松多了,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后根本不要再花什么时间……与数学相比,客观现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汗颜:数学每周只有四、五节课,而语文的课时数却将近是数学的两倍,该抄的抄了,该写的写…  相似文献   

17.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读“懂”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有些学生对读题不太重视,认为读题很麻烦,甚至觉得读题是一种负担。他们将“读题”和“念题”混为一谈,以为读题就是简单地将题目念一遍;或者盲目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机械地重复念题。这种只停留在对应用题初步感知的“走过场式”的读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题。我认为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加强读题训练,  相似文献   

18.
在自学《加了一句话》这篇略读课文时,同学们有的边默读边思考,有的边勾画边做批注,还有的和同桌小声讨论着什么。突然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你看书上说‘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我不明白为什么先是一愣呢?”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能否从这个“愣”字入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呢?直觉告诉我可以试一试!于是我提高嗓门顺水推舟地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愣’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了。“孩子们,请你们反复读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明白的!”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读着,认真地勾画着……几分钟过去了,学生…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实验小学最近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以识字为重点,开展了多次研究活动。揭明璐老师就这个问题作了较深入细致的探讨,举行了几次观摩教学。下面是揭老师讲一年组语文《她是谁?》的实况。《她是谁?》共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节课开始,老师用小黑板挂出“奶奶、姥姥、老大娘”三个词,讲三个学生分别注上拼音。接着要全班学生读拼音一遍,再读汉字一遍。然后引导学生检查拼读的情况,纠正错误,如“姥”应该读第三声,学生写成第二声;还着重要求学生读  相似文献   

20.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 ,读懂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有些学生对读题不太重视 ,以为读题很麻烦 ,甚至觉得读题是一种负担。他们将“读题”和“念题”混为一谈 ,认为读题就是简单地将题目念一遍 ;或者盲目信奉“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的古训 ,机械地重复念题。这种只停留在对应用题初步感知的“走过场式”的读题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题。我认为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加强读题训练 ,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画 ,联系有关知识 ,在头脑中作一系列智力活动。以下结合教学实际 ,谈几点做法。一、“读”应用题例如 :“胜利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