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体育》2005,(9):92-92
我们一直在谈的是“性感篮球”!其实“性感”和“性”两词之间也只有一字之差。当更富舶来品色彩的前者最近十年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日益变成一种流行时,后者已在人类的文字中存在了几千年。这两个词的内涵差别颇大,但“性感”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性”在外延上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对NBA而言这种联系更是上升到一种“高度”,罗德曼就曾说过,“NBA一半是性,一半是金钱”,联盟近60年最让人感兴趣的历史中,也无法回避一部NBA球星风流史。  相似文献   

2.
“I LOVE THIS GAME !”这是NBA的宣传口号!在大卫·斯特恩加紧推动着他的联盟向全球扩张的今天,随便打开电视,你可以看到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人们操着各式“土制美语”,对你进行着不厌其烦的“精神轰炸”。今日的小小皮球,也远比当年的飞机大炮更有威力,越来越多人心甘情愿被它俘虏。所以谈性感篮球,也无法回避精彩刺激NBA比赛本身,像球星们的妙语连珠一样,“比赛性感”同样是性感篮球的内核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枪炮王国     
《当代体育》2007,(5):85-90
枪缘 ——一把枪与一个NBA球星的缘分故事一向以“投你所好”为己任的电影制片商们,把各种各样的枪支带进了我们的视觉世界,然而NBA中那些球星华丽的“表演”让我们的视觉世界丰富了更多…… 或许枪无法和NBA中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有的枪和有的人是“形像意更像”。虽然,我们找了很多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热爱和平,珍重生命的同时,又对枪支喜爱有加,比如说射击运动的优雅,保卫家园的需要……但是如果严加追问的话,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这各自相矛盾主要是来自枪本身的魅力。不假,本身的魅力,外加出色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这就是我要说的NBA里的这些家伙。[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沧浪 《当代体育》2005,(3):94-95
然而归根结底,狂野靓丽的NBA拉拉队,在球场内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阴柔的女性性感美,但NBA毕竟是地球上最“男人”的运动,当无数镁光灯让古罗马斗兽场的“现代文明版”亮如白昼,地板上疯狂奔跑、挤撞、推搡、嚎叫的那一小搓男人也仿佛在一瞬间都变成了斯巴达克斯,变成了这个星球上最性感的人。他们体格高大,肌肉健硕,浑身野性,绝大多数是黑人,留着光头,光脑门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令人迷醉的光泽。据统计,NBA球星有50%以上留光头。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一毛不拔”,已经成为NBA的最明显的“性感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现在的NBA球星多数都是乔丹的球迷。他们在这个没有老大的联盟中,也都想成为像乔丹一样统领 NBA的超级球星。但多年来,我们始终没能找到第二个乔丹,无论桀骜难驯的艾弗森、每况愈下的“便士”哈达威、常常受伤的“玻璃绅士”希尔、甚至不愿做乔丹的科比·布莱恩特,都没能让球迷真正地联想到那位球神的身影。但就在这个属于年轻人的赛季里,詹姆斯和韦德的表现又开始让人们谈论起他们谁更像迈克尔。可在我看来,乔丹固然只有一个,而这两个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沿着乔丹留下的足迹一步步迈向成功。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但却是享受快乐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八卦新闻     
随着NBA赛事的结束,迷人的夏天也已成为NBA球员们最向往的假期,但每年的这个时期却似乎都是NBA球员们的噩梦。也许是频繁的赛事给了队员们无穷的压力,因此每到夏天的休假期,就总有一些球星要“出轨”。本期我们的八卦就以此为引,先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球星们的“出轨”状况。  相似文献   

7.
没有球迷们的呐喊,球星们注定将成为球场上“孤独的舞者”。NBA的性感文化,也是由明星和球迷共同创造的,球迷们同样是“主角”。2004年的NBA中国赛,笔者生平中第一次走进了NBA赛场。尽管这只是一场季前赛,尽管比赛地点是在北京,但在踏入比赛场的那一刻,现场狂野的音乐和球迷呐喊声营造出的火热气氛,还是让笔者震惊不已,那一刻,血管中仿佛突然有一种莫名的东西燃烧,让人在瞬间进入一种亢奋状态。这种感觉,在笔者以前采访CBA等国内联赛赛场中从未遇到,更是过去在电视机前收看NBA比赛中不曾感受到的。  相似文献   

8.
现实总是会对一些人或事开玩笑,例如NBA球星,例如NBA季后赛。英雄和狗熊,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英雄者,力拔山兮也!狗熊者,则属苟且偷生之辈! 同是NBA超级球星,有时命运也会和他们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今年NBA季后赛首轮大战中,就有几位超级球星分别扮演了英雄和狗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NBA引擎狂人     
买架私人飞机开开?放到哪里都可算做重磅消息的报道在NBA却是见怪不怪。财大气粗的球星个个都是引擎狂人,买车只为开车?这么单纯的想法就不要加在NBA球星的脑袋上了。麦迪:车库里有架飞机麦迪最推崇的是自己那辆银白色的法拉利,“它从0加速到100公里只需要几秒钟,就像我突破对手时的第一步。”显然,这还不够酷,麦迪是NBA球星中最舍得在交通工具上花钱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体育》2008,(2):38-39
头箍——带在运动员的头上无外乎两种作用:第一,让长发不至于在比赛中遮挡视线:第二,防止汗水流入眼睛。但就像—些时髦女孩把它视之为潮流恩物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NBA球员也将它升华到“酪”“时尚”甚至”集体主义”的代名词。但我要说的是。头箍在本赛季的NBA似乎又多了一个词形容——霉运。  相似文献   

11.
枪炮王国NBA     
枪缘——一把枪与一个NBA球星的缘分故事一向以"投你所好"为已任的电影制片商们,把各种各样的枪支带进了我们的视觉世界,然而NBA中那些球星华丽的"表演"让我们的视觉世界丰富了更多……或许枪无法和NBA中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有的枪和有的人是"形像意更像"。虽然,我们匠了很多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热爱和平,珍重生命的同时,又对枪支喜爱有加,比如说射击运动的优雅,保卫家园的需要……但是如果严加追问的话,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这种自相矛盾主要是来自枪本身的魅力。不假,本身的魅力,外加出色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这就是我要说的NBA里的这些家伙。  相似文献   

12.
尽管有赌博丑闻曝光,1992年对于迈克尔·乔丹来说,仍是充满胜利的一年,也是对NBA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再见的一年。这两位有着迷人风采的传奇式人物曾使NBA深入人心,1992年同时也是对新星奥尼尔敞开怀抱的一年,虽然涉足NBA篮坛仅有两个月,但人们已经坚信这位黑人球星的前途不可限量,肯定会成为新一代的NBA巨星。  相似文献   

13.
《篮球》1997,(11)
福思搏NBA球星攀升卡的价格和价值 NBA球星卡的价值首先来自于NBA球星的价值。像60年代的张伯伦、拉塞尔,80年代的“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拉里·伯德,还有当代以乔丹为首的一批才华横溢的球星,他们的球技和敬业精神保证了NBA比赛的震憾力和观赏性,从而在庞大的球迷队伍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虽然美国男篮“梦三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以八战全胜的战绩夺得金牌,但是NBA球星们在上届奥运会上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巨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从7月20日第一场比赛中半场阿根延队仅落后2分,到8月3日的金牌决赛中,南斯拉夫队和“梦之队”真刀实枪地拼了35分钟,奥运会已经不是NBA球星为所欲为的表演场了。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人们崇拜“梦之队”,并且第一次接触NBA这一完全不同的打法。那时候的球队别说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和NBA抗衡一下,就是连想赢球的念头都没有。 1994年多伦多世界篮球锦标赛上,“梦二队”头上已经没有像  相似文献   

15.
前言:更爱我们的CBA,还是NBA,这是一个在校园中可以争论很久的话题。将姚明、巴特尔比作我们CBA精烹数年的“满汉全席”不过份,眼下,他们已成为NBA篮球盛宴上的一道特色大餐。而NBA给我们的似乎也能弥补我们的某些遗憾:NBA电视转播眼下正在12家国内电视台热播着;2004年,NBA的季前赛也将落户京城,NBA标志的服装也将穿在球迷身上。NBA就像麦当劳一样,成了你随时可以满足肠胃的“篮球快餐”。对这一切,我突然想问一句: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     
《当代体育》2011,(30):33-35,32
在美国的黑人文化中,"黑社会"就像每天喝的咖啡一样不可回避,那些NBA巨星很多部是从黑街长大,在毒品、枪支、暴力泛澄的环境下长大,"黑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生活元素。NBA总是想方设法让它的球星们与黑社会撇清关系,但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近日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奥尼尔买凶杀人案,再次让NBA球员和黑社会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犯规潜规则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它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规则”一词兴起于娱乐圈,反映了影视、电视界的交易黑暗面;在大学,“潜规则”反映了高校的“官场作风”,“扩招”乃是注水猪肉;NBA也有潜规则,想犯规,还不想被吹犯规,那么,除非你是大牌,还得是超级大牌,才有行使这个“潜规则”的权力。NBA总裁斯坦恩曾如此解释过关于超级球星受裁判厚爱和优待的根本原因:“球迷总是觉得超级球星得到裁判的优待。实际上是伟大的球员制造了对手的犯规,作为裁判你不得不吹,因为制造犯规的技巧高超。”然而上赛季,NBA调查球员和教练对裁判判罚的结果显示:98%的犯规在球员和教练眼中都是“狗屎”。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没有个性的现代NBA气氛高涨,时代需要野蛮的小子。当然, 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大恶人、杀人犯。但是,就像在球星云集的联盟中加入调料一样,这些所谓的“坏小子”在球场上演绎反面角色。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他们的所做所为, 但至少这些所谓的“缺点”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有趣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NBA新五虎将     
宋宁 《篮球》1998,(10)
“飞人”乔丹下赛季能否继续征战NBA,目前尚未可知,但“后乔丹时代”的到来则是不争的事也同时意味着和乔丹同时代的一批球迷耳熟能详的老将将陆续退居二线,这是历史的必然。NBA将由一批生力军挑起大梁,他们将成为NBA的真正主角。也许人们还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也许人们还沉浸在对“乔丹时代”的美好回忆之中。虽然这些小伙子们没能像他们的前辈乔丹当年那样名正言顺地接过NBA大旗,但他们在同以“飞人”为代表的老一代球星的直接对抗中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并成为球迷崇拜的偶像。相信他们会在以后的岁…  相似文献   

20.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篮球爱好者,在高中时也曾热恋过一阵篮球。不过打篮球这事不能一厢情愿,总得两情相悦。幸好本人及时认识到已过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麻溜儿地从球星梦中踏踏实实地落地做了个球迷。当球迷,我认为也算恪尽本分:我只迷篮球绝不迷球星,尤其是NBA的球星们。虽然本人深知把这皮球搞得服服贴贴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他们也不能仗着球比别人打得好,就当真以为自已是超人。所以我打定主意坚决不迷那些靠硬件走红的明星们。就像太阳,虽然光热无穷,但鲜见有人迷它一样。这就是我最初对某些篮球明星的看法: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