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现代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为实践新课标“回归生活”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认知化,认知内容实践化”的设计处理。通过教学,将与生活相结合的“学”和在生活中的“习”与“用”三者统一为一体,课程内容经过对生活的两次回归,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生活。(一)教材内容生活化——源于生活新课标指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没…  相似文献   

2.
基于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实践性思维数学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即让学生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实践性思维的培养依托于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而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主要表现为“六化”程式的具体操作,即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认知化、认知内容实践化。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课教学,一旦脱离现实进行体验,只能让学生成为空谈道德知识的"理论家"。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使道德在"体验"的催化下,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他们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加深自我体验、感受和领悟,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一、引发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情感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因此,教学中对…  相似文献   

6.
陈秀华 《天津教育》2023,(32):35-37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同时,针对课程实施,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不难理解,上述内容反映了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很多学科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并且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关的感性认知经验。基于此,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由于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这种教学实质上是道德的说教,是知识的灌输,因而常常处于晓之以理的简单认知状态,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动之以情,缺乏实效。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而非生活之外。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课堂变得生活化、生动化、实际化,不但能提高思想道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现象背后所蕴涵的大道理,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黄少荣 《陕西教育》2005,(12):24-24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具备良好品德修养的主阵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知识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生活化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对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浓厚兴趣,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居林 《教师》2012,(3):35-35
一、解读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原有知识背景,联系生活教学,将生活问题课堂化,课堂内容生活化。教学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因此,只有将学生置于生活背景下学习,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同,应用更灵活。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新课标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  相似文献   

12.
<正>品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得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充分体验道德,让"道德"通过体验、感悟,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通过心灵的力量去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个策略:一、创设活动情景,有效体验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小学低段(1~3年级)学生以直观认知为主,学习中更多是以直接经验对知识进行构建。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构建和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道德蕴藏于生活之中,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她)对生活的体验、分享和感悟。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品德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对学生有意义、教学过程变得有价值,才有毫有利于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5.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初中是学生接触生物课堂的起始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合理运用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生活化特征,使学生在现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物学习知识,提高对新知识内容的掌握水平,为此必须导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展开日常教学。本文主要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生物知识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全面了解生物科学。  相似文献   

17.
谢小文 《教育艺术》2021,(4):55-55,57
伴随全新教学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深入,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化教学的润色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社会生活化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感悟社会、自然、事件等生活化内容的学习,在深层次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标准,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能力,推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不利。在新课改的殷殷召唤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硬生生地渗透生活数学的思想,而是新课标、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灵活的应用,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的一次具体实践。基于此,我们联系教学实践,探索出以…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数学家巴班斯坦说:“数学教学不仅要有包含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各个层次,而且还应该有非认知领域的目标。”所谓非认知领域即源于数学而超越于数学的东西,诸如数学精神、数学理念、数学习惯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过去的“印染”法,而采用“浸化”法,将数学溶透至学生的思维深处,让它永不褪色。而实践生命课堂就是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既要关注现实性,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