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同学问:“《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开篇一句便是‘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请问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怎样来理解这‘好’呢?”从全诗来看,这“好”是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是人民怀念、思念总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正因为周总理是“好总理”,人民才会怀念总理,总理才会长驻人民心中。那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理解这“好”呢?我们不妨从“回音”所展现的一幅幅画面、所刻画的总理形象中来理解总理的“好”。首先我们来看通过对大地、森林、大海呼喊所展现的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分别刻画了总理深入农村、工地、海防时的形象。第一幅面“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刻画了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劳动,战天斗地、同甘共苦的总理形象。第二幅画面“伐木工  相似文献   

2.
抒情性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是诗歌的艺术生命。抒情诗自不必说,就是叙事诗,固然需要叙事,但也必须用抒情的方式、抒情的语言、抒情的笔调,借叙事以抒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诗歌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就是诗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就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我们”,即包括诗人在内的亿万人民。“我们”以炽热的感情反复向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唤,急切地寻找周总理,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依恋、思念之情。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种种方式来抒发诗人感情的一种抒情方式。借助叙事来抒情,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这是在客观叙事中加上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当你站在高山之上,俯瞰大地之时,你是欣赏它的高远,还是感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当你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之时,你是欣赏它的无边,还是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  相似文献   

4.
沉重的笔, 颤抖不已,思绪的马, 奔腾不息;难忘啊,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 那是多么沉痛的记忆:哀乐在神州低回, 噩耗向人民猛袭,悲痛撕碎了心肝, 白花覆盖着大地。多少人 ,.哭向九泉唤英灵;多少人 怅望青天寄哀思;啊,敬爱的周总理,象一座巍峨的丰碑, 在我们心目中高高耸起, 乍一全周总理的形象顶天立地里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周总理,献上一个个花圈,表示无限崇敬的心意,悲难_止,泪正滴,“四人帮”露杀机,妄图把周总理伟大的形象, 从我们心目中抹去。敬爱的周总理啊, 您不能离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啊, 革命需要您带领我们进击。天安门上, 下垂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淮安市中学地处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乡,离开总理故居只有一箭之遥。总理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光辉形象和不朽业绩,一直在鼓舞着我们全校师生;“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一直是我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的活动,在  相似文献   

6.
教材祖国,祖国,幸福的摇篮辽阔的大地.是花朵的摇篮;无边的天空,是星星的摇篮;神奇的大海,是珍珠的摇篮;富饶的高山,是宝石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波澜壮阔的大海,高耸入云的山峦,郁郁葱葱的草地,连绵无边的森林,展翅翱翔的鸟儿……大自然给了我们心灵的享受与视觉的愉悦。美丽的自然,总让人感受无穷;美丽的自然,总惹人浮想联翩。请以“感受自然”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8.
浩淼空旷神秘的宇宙,绵延广阔无边的大地,春风吹解了生命的复苏,夏雨润泽了绿叶的婆娑,秋阳成熟了丰收的希望,冬雪洁白了覆盖的内涵。一切都走在同一条路上!捡拾岁月的花瓣,品读文字的悠长,一篇托物言志的《刺梅》走进了我的视野,品味溢满感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刺梅”。开篇,作者用一个“疯”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刺梅花开花落又花开的态势。可谓生动而又传神!生命之初的刺梅是单调而又可怜的“光杆司令”,三年的成长变成了“肥实鲜嫩”“形影不离的一体‘三姐妹’”,在这期间是“从没刻意地为它浇水施肥”的,长成这样出乎“我”…  相似文献   

9.
大海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是博大精深的.大海是波澜壮阔的……说到大海,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印象;而大海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多姿多彩的。张若虚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宁静和谐,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美。所谓求美,就是追求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艺术性。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界面的颜色搭配、固定区域的处理、标题的协调性,文章字体的大小、类型、颜色,图形的大小、位置,静止图像的出现、消失方式,声音的强弱、是否循环、是否作为背景音,动画、视频的显示位置等多种要素之上。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夸张、拟人、衬托、蒙太奇等艺术手法,来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如在设计《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的课件时,我们可以通过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地、绵延的森林、澎湃的大海等画面和贴切的背景音乐,来凸显周总理人格的高尚…  相似文献   

11.
为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作的《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不但倾注了诗作者石祥同志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而且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诗一开篇运用复叠手法着力描写夜的寂静,展示出一幅境深意远的画面;人们在一天紧张的战斗之后,都幸福地睡着了。露珠挂上了嫩绿的幼苗,晶莹璀璨,但这时周总理还在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辛勤工作。诗人通过对照描写,把人民的幸福和周总理的劳瘁联系起来,深情地问道:“同志呵,你可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呵,灯光又亮了通宵!”泪随声涌,扣人心弦。典型的意境,蘸满浓情的笔毫,开始赞颂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精神,接触了主题,点出了诗题。作者缘此而放怀歌唱,纵笔赞颂:“春风知道,夏雨知道,秋霜知道,冬雪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几十年如一日,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昼夜为我们操劳!”以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在时序的推移中,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精神。随后,诗作者胸中感情的浪涛翻卷起来,化为诗的议论:“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睡觉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一生睡得最少,最少!”精辟的议论,进一步讴歌了周总理不知疲倦的工作精  相似文献   

12.
高峰 《特区教育》2011,(6):26-29
要是有人问:“大海带给我们什么?”我想会有成千上万种答案。有人会说。大海带给我们蓝色;有人会说,大海带给我们好吃的鱼虾;更有人会说,大海带给我们无边的想像和宽广的胸怀……可是.你了解大海是怎样随着洋流而不断运动的吗?这不断运动的洋流又会不断地带给我们什么?是美丽的天使还是无边的恶梦?打开大海这本蓝色的大书.你会发现,洋流运动把大海变成了一只神奇的魔盒!  相似文献   

13.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三年了。回忆当时,整个神州大地曾为之凄泣恸哭,五洲四海亦悲伤流泪。八亿人民,不,岂止八亿!全世界的亿万革命人民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而心胆俱裂,肝肠欲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但是,万恶的“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罪恶目的,竭力阻挠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悼念,妄图从人民的心目中抹掉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在他们的淫威下,悼念总理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材料”。 为落实初中《阅读》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要求和训练重点,特对具体诗歌作如下内容浅析和教学建议。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当代著名诗人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一首自由体抒情诗。作者用形象凝练的诗句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比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浩浩春风催桃李职教之树育常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着“黄海明珠”美誉的青岛西海岸.林木苍翠的珠山与碧波浩淼的大海构成了一幅美丽画面.现代化的建筑群鳞次栉比,十分壮观。在这里有一所占地1200多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达3.3万余人的民办高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向读者介绍的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相似文献   

16.
林一杖 《小读者》2013,(2):40-40
世界本来就不仅仅属于人类,还属于禽兽虫鱼、高山大海以及森林植被; 这些硬币所展示的动物世界,也许能让我们领略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情趣……  相似文献   

17.
草原雏鹰看大海尹广岸,李晓景夏日青岛海滨迎来了一群身着藏服的少男少女。这些第一次见到大海的草原雏鹰,车还没停稳,就跳下车忘情地扑到海边去了。这浩淼无边、波涛起伏的就是日思夜想、梦萦魂绕的大海?这就是龙王的故乡?这是来自青藏高原上的孩子,是去年九月从青...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词,很容易让人想到抒情。高中生也正是诗的年龄,满腔抱负,充满幻想和激情。但一到高三,这种激情就逐渐离我们而去。以获得美感和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到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的转变让我们迷失在浩瀚无边的诗海中。其  相似文献   

19.
一位哲人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我们当老师的,在教育学生时,何尝不需要“天空”“高山”“大海”般的胸怀呢?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游记     
【导引】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巍峨的高山,幽深的峡谷,潺潺的小溪,绵远的森林……组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丽画卷。就让我们随同作家一道,投身于美丽的大自然吧,去感受,去描绘,去放歌……这里将要展示的,是他们对自然美的独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