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独立阅读能力,是指达到以下三条标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背育或复述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能读懂程度适宜的书报。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的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简捷地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  相似文献   

2.
1.1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足见其重要性。"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相似文献   

3.
教例】教学目标:1重点体会人物外貌描写,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经过,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品德。2学会用“一边读,一边想”方法读懂课文。3自学生字新词,会用“赞叹、崭新”造句。4仿照课文,学写对话,突出表现人物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自豪”“清澈”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4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教学录像片。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试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用“自豪”“清澈”造句。4.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中的“读读写写”。二、…  相似文献   

6.
“读”占鳌头是现在语文课堂的流行语。指导学生边读边悟,层层深入,既能读懂课文,又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那么,究竟怎样实现有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就以我执教的《我为你骄傲》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考试周刊》2013,(33):46-47
<正>1.钻研教材1.1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足见其重要性。"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1.2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飞吧,海鸥》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主题课文。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应该学会关爱动物的道理。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相似文献   

10.
洪岳 《现代语文》2006,(9):42-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此为其一。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再加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初读课文”,不认真“初读课文”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相似文献   

11.
《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小学阶段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8个生字,会读写12个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3.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情感引读”是引读法的一种,指教师利用课文原有的词句或添加的词语,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情感,以引发接读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文字,从而读懂课文,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4.
赵挚 《湖南教育》2004,(19):36-36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学习小红军舍己为人、舍个人为革命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难点和重点对小红军这一形象的理解。尤其是理解小红军表面“骗人”,实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分两  相似文献   

15.
曾东玲 《广西教育》2008,(19):94-95
1.认知目标:读懂课文,感悟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2.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6.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3个生率、29个新词,继续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开始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3.练习给段落加小标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及片断。4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受到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的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二、本单元的教学构想1本单元内容是进行关心别人、无私奉献思想教育的,要把前八名人现代人普通人形成内容的整体。2必须以“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为基础来“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初知概括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和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动画片配音。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8.
伍封菊 《贵州教育》2008,(24):28-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调动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体会作者按时问顺序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猜读生字,会写“折、扎、抓”。正确区分并运用“漂”与“飘”。2.学习默读,体会默读的好处。通过判断题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图示读懂故事开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松鼠与小熊之间的美好友谊。【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猜读“筝”字,构建童话情境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黑板”跑了》是苏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表现了安培专心致志研究问题的精神,教育孩子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好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考、竖”等10个生字;读懂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有条理地讲述故事。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质疑、导读、自学、对话、欣赏等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