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法战争的研究,与时尚、热点的历史研究课题相比,是公认的冷门。这并非学术界认识不到对它研究的重要,事实上都认为中法战争对清末政局和当时的世界格局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是因为研究这类课题相对来说难度大些,因此付出的劳动也要大。如果没有长期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要想取得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中法战争史的研究成果相对少些,有关专著更少见。因此,壮族年轻史学工作者黄振南所著《中法战争诸役考》一书的出版,令人特别注目。现作简要介绍如后:一、首次利用法国档案资料写出的中法战争史专著。尽管中法战争史的研究长期受到…  相似文献   

2.
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利用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之机,夺取了江海关洋货征税权。1858年11月,中英、中美、中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总理通商事务大臣邀请英、美、法国人帮办税务。1859年两江总督兼任各国通商大臣何桂清任命李泰国为“总管各口海关总税务司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几个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威 《历史档案》2001,(3):95-101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对外战争。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参与了中法战争的一些活动。探讨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活动及其思想根源,对于李鸿章研究和中法战争史研究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拟就此谈些看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4.
《广州湾租界条约》既是法国在广州湾租借地行使管治权的依据,也是中法围绕广州湾开展外交活动的"法律"。《关于广州湾的协定草案》是《广州湾租界条约》的前身,法国驻华公使毕盛将之送交给总理衙门的时间应为1899年5月27日,而非1898年5月27日。《广州湾租界条约》没完成缔约程序的主要原因是庚子后法国欲借批准条约之机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特权,遭到拒绝后便将之搁置。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殊规定,在法理层面难以证明该条约无效。此外,中法政府关于广州湾纠纷的谈判甚至抗战胜利前后交收广州湾的谈判均以该条约为依据,这就在事实上默认了它的有效性。条款制定和换约交涉的过程,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为攫取在华特权强权至上、无视规则的一面以及近代中国外交的无奈。  相似文献   

5.
1934年6月19日,国民党政府颁布《海关缉私条例》,8月4日,代理总税务司罗福德发出第4913号通令,饬令各地海关税务司遵行,并系统介绍了1843年以来中国的走私状况和海关缉私章则的演变,反映了海关行政客卿制度和治外法权对缉和工作的影响,现选译刊出,供研究近代经济史及海关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天津钞关隶属户部,征收“水陆出入货物税银”.同治九年(1870年)为别于洋关,钞关始改称常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外签订《辛丑条约》,以常关税为承担偿还赔款的财源,常关遂归并由英国人把持的海关总税务司兼管。之后,海关总税务司即对常关加以整改.本资料源于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所刊“1,-Statistical Series:NO.7.Native Customs Returns”以及“Ⅴ.-Office Series:Customs Papers NO.86.Reports on Working of Tientsin Native Customs。”原件系英文,现将其译出,供研治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茵 《历史档案》2007,(2):112-117
中国旧海关在近百年的活动中形成了大量档案,现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的海关档案有5万余卷,主要分属于海关总税务司署和关务署全宗中.其中,海关总税务司署藏有53874卷,关务署藏有1889卷,其时间跨度为1859-1949年.  相似文献   

8.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里选收旅顺博物馆藏曾纪泽信札三通,均为《曾纪泽遗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所未收。前两通写于光绪三年(1877)。从中可知曾纪泽在父忧除服后进京觐谢光绪帝的情形以  相似文献   

9.
广西社科院历史所黄振南先生的新著《中法战争史热点问题聚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30万字,分为8章,广泛采集数十年来中法战争史研究中有争议的热门活题,去粗取精,分类编排,浓缩整理,着重介绍同内外学者对中法战争的起点、分期、性质、败因、战和之争等问题,台湾、马江、宣光、临洮、镇南关等战役及刘永福、李鸿章、刘铭传、张佩纶、何如璋、曾纪泽、欧阳利见、詹大佑、孤拔等人物共65个有代表性的争议问题,归纳、综介论争各方在这些问题上所执的观点及共论据。全书取材面宽,结构严谨。书末附有“中法战争史论著引得”,征引条目1000有余,为迄今各种同类目录、索引之冠,从而与本书的主体部分合璧,集学术性、资料性、工具性于一身。该书在结构上颇具匠心,它首先介绍有关中法战争的整体性问题,其次列举纵贯整个战  相似文献   

10.
王莲英 《兰台世界》2012,(12):61-62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张荫桓接替李鸿章负责条约谈判工作。经过艰难谈判,张荫桓将日本方面提出的约稿进行大量驳删,通过条约内容的改动可以窥见其谈判思想。张荫桓通过巧妙谈判,为国家挽回了许多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