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田径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往往只能以零点零几秒的微弱优势取胜。为此,需要有科学、准确的计时装置来计取运动员的正确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体育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动计时成绩从1930年可承认为世界纪录,国际从60年代、我国从80年代在重大比赛中普遍采用全自动计时装置,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员的实际成绩,避免了人的因素所造成的终点名次和成绩的误差。但由于这种设备造价昂贵,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计时,一般在采用电动计时装置时,为防止装置的故障而造成的漏判、误判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辅以人工计时。当前,人工计时依然是主要的计时方法。因此,田径比赛规则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型田径比赛均使用了电子摄影计时器(简称电动计时)。1977——1978年国际田径规则规定:400米以下的径赛项目,只承认全自动电子计时器所计成绩。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条件有限,在田径比赛和训练中,还不可能全部使用电动计时,故1978年——1980年国际田径规则又重新规定:“人工计时与全自动电子计时被承认为两种正式的计时方法。”根据我国情况,在基层的田径比赛中,人工计时仍是大量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探讨提高人工计时的准确性对田径比赛与训练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竞时项目的比赛中,由于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消除人为的因素,正确地记录成绩和名次就显得更为突出。现代科学的发展均能较好地解决正确的计时和客观公正的判别名次。现在竞赛规则中简称的“电动计时”就是借用电子设备来达到上述目的的装置。但又因精度要求不同,分为“全自动电动计时”、“半  相似文献   

4.
现代竞技田径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往往只能以零点零几秒的微弱优势取胜。因此,需要有更科学、更准确的计时装置来计取运动员正确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时装置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七十年代至今全自动电动计时在国内外大型田径比赛中已普遍采用。该装置的使用避免了人的因素所造成的终点名次和成绩的误差。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员的实际成绩,但由于这种设备造价昂贵,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计时。一般在采用电  相似文献   

5.
运动竞赛、成绩测定和素质测试,都要准确地进行“计时”。准确地对速度项目计取可靠的时间,是判定运动竞赛、体育成绩和人体素质水平的唯一依据。因此力求准确计时,就成为体育工作者一项必须具备的技能技巧。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计取体育成绩,特别是竞赛中速度项目的计时工具,正朝着电子化进展。由人工计时向电动计时过渡的趋势,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已是常见不鲜。电动计时取代人工计时是时  相似文献   

6.
跟进插入法及其优点根据甘仲杰同志提出的“终点名次逻辑判定法”的推理,取游泳比赛终点裁判法之长,结合短跑比赛的特点,我们拟用了终点名次判定的“跟进插入法”,在第五届全运会的田径比赛中,与全自动电子计时和终点摄影机同时使用,并验证其可靠性。这次分道比赛共76组,418人次。名次判定的结果,与全自动电子计时和终点摄影机一致的为404人次,成功率达到96.7%;不一致的为14人次,误差率占3.3%,误差情况是:与摄影照片对比略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游泳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较大型的游泳比赛中,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电动计时方法,从而使游泳比赛中的计时更为准确。但由于以下原因,还必须对电动和人工计时的合理误差进行探讨: 1.由于电动计时在技术和设备上要求较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中期面世的“全自动摄像系统计时器”,是体育竞赛中新一代全自动终点计时装置。它能快速、准确、适时地判断出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和成绩,保证了体育竞赛的公正与合理,也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水平。一、全自动摄影系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尽管国际田联已宣布取消万米和万米以下距离比赛的手计时世界记录,并规定大型国际比赛一律采用电计时,但目前仍有许多国家同时保留电计时和手计时两种纪录和计时方法。我国是同时保留两种计时方法和纪录的国家之一,尤其省、地、市乃至更基层的体育比赛,仍普遍采用手计时方法。这种状况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今天来探讨这个问题。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田径比赛中,用人工计取的经赛成绩打破全国最高纪录,应符合田径竞赛规则第二章比赛通则中第十条第三款“上报成绩,必须合乎下列条件”的(四)、(五)两点,即: (四)径赛及竞走项目的纪录,必须是按规则第二条第九款有关计时的规定所计取的成绩,其秒表所计时间经计时长核对无误。使用国家体委批准的全自动电子计时器计取的成绩,破纪录时应予承认。如电子计时器发生故障,人工计时破人工计时纪录时也予以承认。 (五)人工计时的成绩。必须有三名计时员计取……根据以上条文精神,人工计时破全国纪录,必须有三名计时员计取成绩,并经过计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滑冰的科研、训练、比赛和裁判方法都在不断地更新,向着现代化、科学化、电器化方向发展,国内外大型速度滑冰比赛均采用了电动计时,因而忽视人工计时的重要性.这是不对的.国际冰联公布的最新速滑规则中明确规定:每次比赛均由三名计时员和一名替补计时员用双针秒表计时,替补计时员应记下每组两名运动员的成绩.但只有一名或更多计时员的秒表失灵时,替补计时员的计时成绩才有效……规则中还明确规定了1/10秒和  相似文献   

12.
《游泳》2006,(4):51-52
目前,国内一般级别的比赛还采用手动计时方式,该方式存在两个问题:由于比赛需要大量的人工记录,因此容易出错,且花费时间较长,比赛节奏不易控制;同时,比赛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国家及国际泳联并不认可采用手动计时比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OCAD(定向运动制图)软件路线分析、china health定向计时系统等研究方法,以2011年云南省第六届大运会非体育教育专业男子短距离定向比赛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该比赛三个赛段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提高技能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0~1991年国际田联手册第143条规定:田径比赛的中途时间,允许正式宣告或显示;同时又规定,未经裁判长事先批准,在比赛场内,任何人均不得向运动员传递此类时间信息。我国中、小型田径运动会和各省、市的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尚不具备全自动电子计时及屏幕显示等设备,故裁判员的中途口头报时,对运动员掌握跑速、合理分配体力、运用战术创造良好成绩至关重要。目前,运动会上常由计时长或安排一名计时员在终点稍后一点的位置上,向运动员进  相似文献   

15.
G872.314.2,G872.314.7 20031057一公里自行车计时赛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特点与训练[刊,中,I]/商永江,张少军//内蒙古体育科技.-2002.-15(4).-28-30,32(XH)自行车运动//比赛//计时//生理//生化//特点//训练 对一公里自行车计时比赛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肺功能、肌肉、能量代谢、能力五个方面的特点和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田径裁判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电子计时设备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田径比赛中,从而加快了竞赛各环节的工作效率,达到了迅速、公正、准确的目的。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引进CTR全自动电子计时仪后,经一年多时间,在福建省田径锦标赛、冠军赛、省大学生田径赛、省中学生运动会以及全省体育高考、中考等多次比赛及考试中使用,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李强 《体育教学》2010,(8):68-68
在基层的田径比赛中,手动计时给计时带来了较大的误差。在业余时间笔者制作了一款适合学校使用的田径比赛电子计时器,它可同时记录8道成绩,且计时精度和公平性较之传统的计时方法有很大的提高。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正> 终点计时和终点裁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准确计取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和判定名次。计时和终点裁判工作一般是分两个组各自独立进行工作。在进行中长距离赛跑和竞走比赛时,如计时员不够,终点裁判组可与计时组合并,共同完成任务。本讲就终点计时和终点裁判工作中的难点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一、终点计时工作 (一)正式计时的方法,分人工计时和全自动电子计时两种。根据国际田联有关规定,人工计时与全自动电子计时计取成绩的对比,200米(含200米)以下项目,允许有0.24"的误差:400米(含400米)以上的项目允许有0.14"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尚品     
天梭——非凡创意,源于传统天梭凭借150余年的传统瑞士制表工艺和不断创新的设计精神,销量在全球名列前茅,是瑞士制表业中的佼佼者。天梭的目标是用最有竞争力的价格向大众提供具有国际一流品质的计时工具。作为全美国汽车比赛协会 NASCAR?、MotoGP 大奖赛及自行车、击剑和冰球等国际赛事的官方指定计时,天梭将体育  相似文献   

20.
田径径赛项目的计时,长期来都采用人工计时。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动计时,提高了计时工作的准确性。但由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尚未广泛运用。即使象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比赛也还是要用人工计时做候补的。所以,人工计时和电动计时一样都被国际田联定为正式的计时方法,并规定了人工计时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