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编辑要做总编辑工作,本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在现时的我国出版界,却出现了总编辑不做总编辑工作的现象。 某社出版了一本坏书,上级主管部门追查起来,总编辑检讨说:“啊!我还不甚清楚。” 某社,一本新书有政治性、政策性错误,问到总编辑,总编辑说:“唉!这部稿子我没有看。”  相似文献   

2.
整风运动中,一位新闻记者向一位总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领导下的编辑记者在想什么吗?"这位总编辑沉思了一会,实在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达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位总编辑和他的部下缺乏思想上的接触,彼此思想感情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很难谈到什么政治思想领导了.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但是很可惜,在新闻界虽不是大量的,也不是个别的.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管稿子,不管人的现象,在一部分新闻单位内,是不少的.只要能写出几篇好稿子,就是好记者,此外便什么都很少管了.  相似文献   

3.
“报纸一版头题需要什么样的稿子?”不少记者、编辑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份报纸,在我国基本上是四个版或八个版。读者最先接触的是头版,希望在头版看到重要新闻。各报编辑部一般把头版作为要闻版。头版里面,头题位置最显著,标题字号一般也此较大而醒目,新闻效果强烈。因此,头版头题历来被记者、编辑们所重视。有的老新闻工作者说,头版是一张报纸的思想水平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头题是一版的灵魂。平时,头版头题上版面也十分愼重。头题以外的稿子,组版编辑可以自行安排,而发头题的地方稿一般要白班主任推荐,或由编前会选定,再由夜班主任比较衡量当天全省(区)、全国以至全世界的要闻选择确定,最后经值班总编辑的认可,才能发排拼版。许多报纸的总编辑亲自抓头题,从选  相似文献   

4.
本报总编辑对记者有一个要求:采访要带上录音机,采访后必须把采访对象的讲话整理出来,精彩的谈话要“原封不动”地用到稿子中去。最近,他亲自带领一个记者组到苏州采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总编辑的业务是编新闻,为何还要了解当地历史?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切实的回答。但有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讲到,这就是县市报总编辑必须了解县情、市情,而县市的历史正是县情、市情的重要成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算是了解县情、市情。不了解一个县或市的昨天,怎能深刻认识它的今天,又怎能科学地展望它的明天?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作为县市报的总编辑,了解当地历史,不仅是为了编好一篇稿子,更重要的是为确立正确的编辑思想,高质量地组织报道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透彻地了解当地历史和现状的总编辑,才能创造性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作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6.
总编抓总     
《今传媒》1997,(10)
总编抓总文/田玉川总编辑作为报纸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找路子,抓稿子,出点子。路子:决定着报纸的生命力在为谁办报、为谁办好报这样一些宏观性问题已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总编就是一盏导航的灯,时时要注意报纸的导向。总编要经常研究大政方针、社会...  相似文献   

7.
怎样办好县(市)报,当好县(市)报的总编?我觉得,在抓好“脑子”(队伍的思想建设)、稿子(队伍的业务建设的前提下,总编辑花力气抓好“票子”(报社的经营管理和事业建设),也应当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总编辑上班三件事熊庆文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要办好一张报纸,对于总编辑来说,一要集中精力办好报纸,二要抓到点子上。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宣传质量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者离不开笔,有的爱使钢笔,有的喜欢用圆珠笔,习惯使然,无可厚非。然而,现在似乎形成了这样的“常规”:写新闻,编稿子,加按语,处理来信,全由一般的记者、编辑去完成,他们多用钢笔;中层领导看看稿子,提提意见,或稍作修改,签字发排,多半用红毛笔;而总编辑、副总编辑最后把关,多用铅笔,有红、蓝的,也有炭黑的。用这种铅笔,不是写文章,只在稿样上画圈、打勾、加问号,或批上“可发”、“似可用”、“不用”、“暂不发”等粗大的字体。在这里,我决不是反对领导同志审稿用铅笔,而是想说,许多用惯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报纸是总编辑的广告。要办好一张报纸,除了总编辑的素质以外,对于总编辑来说,一要集中精力办报纸,二要抓到点子上。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宣传层次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报纸总编辑是负责领导办报纸的。正如记者要记、编辑要编、校对要校一样,总编辑要对报纸“总”编辑。然而,现实状况不令人满意,总编辑并没有集中精力办报,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一是官员型。某些总编辑一上任,就像党政官员那样执起政来,今天出席会议,明天坐上主席台,后天发表讲话。总编辑适当参加活动很有必要,但是,天天开会,不把多数时间用在办报上怎么行呢?二是事务型。由于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加之办事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得力,一些总编辑成天迎往送来,陪酒陪玩;写材料,打电话,楼上楼下,忙上忙下;上管职工住房,下管职工食堂,不但报纸没办好,自己也没写出一条好稿、编出一个好标题。三是内借型。不论实行哪种领导体制的报社,总编辑都应把90%的精力放在办报上。现在的问题是,报社经营压力大,事业发展任务重,思想工作难度大,因此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分管或兼管一些其他工作,实际仁变成了专管,托人争地皮,出马要资金,上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大学科、大事业。我们不要只在抽象概念和新名词上打圈圈,要面对新闻工作的现实,大胆提出和总结新闻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要突破新闻学概论的提法,研究中国新闻实际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觉得总编辑这个题目应该是‘新闻学’应有的一章,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这是安岗对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一个看法。今年10月间,安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开设了系列专题讲座。安岗结合自己五十年新闻实践提出:“新闻学”的一个内容是要研究编辑。他认为,新闻改革也是人事改革。由谁担任总编辑,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总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报纸的方向;报纸办得好坏,有无特色,有多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上绝对忠实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老老实实听党的话,紧紧跟着党委的意图走,这是我们无产阶级报纸的党性的根本标志。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同志在“党的报刊要大插红旗”(刊“新闻战线”1960年第一期)一文中说:“报刊的总编辑不仅工作上要跟着省委的精神跑。人也要跟着省委跑。经常跟省委的同志一起下去搞调查研究工作,多听各方面同志提出的意见,发现好的东西就抓住不放。组织人写稿子,或者派记者去采写。”我们按照这个意见,每逢省委下乡下厂,就派记者跟随采访,总编辑、副总编辑也经常跟随下去。下去的时间有长有短,活动方式也不一样,有时是采写和组稿,有时是深入重点搞调查研究工作。一九五九年第四季度以来。在省委增产节约检查团分赴全省各地检查工作期间,以及省委同志经常下乡期间,我们以总编辑为首,组织记者  相似文献   

13.
要做一个称职的、能够有所作为的编辑,一定要苦练基本功。在这里,我先讲三条: 第一,要熟练掌握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且要熟练到这么个程度:在仔细看过一篇稿子后,就能明白:应该补充什么,应该提炼什么。 在这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大进同志讲了三条:一是看看"新闻五要素"全不全?二是看看必须交代清楚的关节交  相似文献   

14.
《长江文艺》创刊时,没有编辑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专职编辑。创刊号是由中原大学的政治教员俞林编辑的。中原大学此时设在开封原河南大学校址。俞林将编好的稿子送到郑州的《中原日报》社。《中原日报》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由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熊复(1978~1988年为《红旗》杂志总编辑)管辖。《中原日报》的副刊部主编于黑丁接到俞林送来稿子,责成手下编辑负责出版事宜。《中原日报》的《文艺》副刊也才创办三个月。  相似文献   

15.
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在办报问题上,有“拍板权”。那么,总编辑应该是个怎样的人?工作实践告诉我,他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较高的政治素质总编辑要有较高水平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敏捷,思路开阔;要有战略眼光。报纸是党的喉舌,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造成很坏的影  相似文献   

16.
文人要相助     
某报有位作者,后来调到他经常投稿的这家报社当了总编辑。他对下属说:“我写的稿子,你们应该同以往一样,该删的删,该改的改。我当了总编辑,水平不会一下子就提高到用不着删改的程度。”语气谦逊、诚恳、感人。“文人相轻”是应当摒弃的陋习,“文人相助”是值得提倡的新风,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党的宣传事业,也有益于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然而,“文人相助”不是容易的事。自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一处世哲学渗入到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办好地市报?答案有很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我的答案是;“就看总编辑的了I”道理很简单,因为,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决策人。在重大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在人员调配上你有“指挥权”,在发什么、不发什么上你有“定稿权”,一句话,在“报纸如何办”这个间题上,你有“拍板权”。你的“角色”,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很纸的方向、特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由谁担任总编辑,是新闻改革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颗.  相似文献   

18.
时下,新闻媒体在日常采编工作中,都非常重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在新闻行业内,说一篇稿子好,就说这篇稿子针对性强,说一篇稿子不好,就说这篇稿子缺乏针对性.可见,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是提高稿件的上稿率,发挥新闻舆论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何伟何伟:《支部生活》总编辑。把好导向关,责任重于泰山。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做到三点:一是领导把关。在把关问题上,期刊社的主要领导尤其是总编辑是第一责任人,对舆论导向负全责。  相似文献   

20.
我初写稿时,非常勤奋,一门心思扑在稿子上,一天一篇投稿试图用自己执着的诚心和坚韧的恒心来打动编辑。半年过去了,在期盼和等待中伴随我的却仍然只是失望。我想:是报社没人还是编辑有问题?于是,我慢慢对报社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正在我四处抱怨报社时却无意听到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非常热爱新闻写作的战士,也和我一样,一天一篇稿子寄到报社去。但几个月下来,都只见退稿,未见上稿。时间长了,他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战士写的稿子,编辑压根就不看。于是他再寄稿子时留了一个心眼,把稿子的第一页跟第二页右下面用胶水粘了一个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