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2年-2018年中美食用菌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利用Grubel-Lloyd指数和Brülhart贸易指数测度中美食用菌及主要类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特征,并对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食用菌产业内贸易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不同时期产业内贸易对贸易增量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人均收入差异、贸易平衡度和对外直接投资阻碍中美食用菌产业内贸易发展,而经济规模和经济开放度则是驱动中美食用菌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耿心怡 《科研管理》2014,35(7):27-34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现状,采用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不同角度测度和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运用面板数据对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大而不强,产业内贸易结构不均衡,急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产业。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人均收入差距、技术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距和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因素根据贸易伙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程度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国家的需求水平、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等,很大程度上是和经济发展程度相关。当由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这些因素处于不同水平时,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部分贸易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对中韩贸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别就中韩两国制造业对主要贸易地区或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国不同行业的产业贸易水平,而两国的贸易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最后指出了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艳  孙根年  冯庆 《资源科学》2021,43(8):1675-1686
旅游服务贸易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存的典型产业,掌握其比较优势分布格局有助于为缓解国际贸易发展不均衡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以23个发达国家与28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18年各国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其变动幅度与变动方向,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差异与演变特点。结果发现:①在旅游服务贸易中高水平比较优势的梯队中,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参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专业化分工的规模与层次均有所提升;②大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动态演进特点,但仍有少数国家偏离此规律,如波兰、捷克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发展中国家;③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则呈明显的波动性下降趋势,并已进入比较劣势等级。进一步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贸易平衡贡献指数发现,旅游服务贸易是影响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平衡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相对均衡发展、优化中国国际旅游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世界各国之间既出口又进口某一产业的贸易模式。产业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差异性为基础,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内在机制,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但是像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一样,产业内贸易理论仍然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企业在开始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产业内贸易能否持续发生的问题。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通过2×2的模型分析,认为企业通过范围经济是推动产业内贸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杨婧  周发明  兰勇 《软科学》2010,24(6):20-26
运用GL指数和GHM法分析了1992~2006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发现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贸易方式,而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运用Eviews5.0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在长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短期内同样存在这种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给出了两者之间交互影响的具体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国际贸易变革,形成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第四次全球化浪潮.衡量数字贸易规模,对于我国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和全球市场竞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商务年鉴》利用中国两化融合平台数据测算出各类数字贸易服务子项融合比,进而计算得出我国数字贸易总体规模,借以分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条启示与建议:制定数字贸易发展战略规划,强化数字贸易管理机制;优化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核心产业;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环境,强化组织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运用40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保险进口对发达国家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运输通讯进口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商务服务进口对发展中国家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的促进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与珠三角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利用进出口额增速、行业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外开放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与比较,利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据,建立模型,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储备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正相关,货物贸易额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无相关,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竞争力负相关,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娉娉 《大众科技》2011,(4):216-218
"东亚旅游圈"的建立,使中日韩三国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上存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微妙关系.文章基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指数(TC)对三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比较分析,并为进一步适应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提出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环境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85--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统一框架下探讨资本深化、人均收入、经济规模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促使污染和污染密度降低的最重要因素,资本深化位居第二位,规模效应为促使污染降低的第三位因素,而收入效应在对污染和污染密度降低重要性方面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三位.发展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各因素对污染的影响程度具有阶段性.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探讨农产品贸易的耕地资源效应,本文在核算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隐含耕地资源量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特征;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全球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增长1.74倍,虚拟耕地输出国(地区)主要集中在耕地资源充裕国家(地区),且输出量迅速增加,虚拟耕地输入国(地区)则主要为人均耕地资源较低或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地区)。②从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及区域关联选取相应指标对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规模、人均收入、贸易协定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均收入增长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输入国(地区)土地和水资源禀赋对其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贸易国(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中国自2004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耕地净输入国,作为耕地资源绝对稀缺国家,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均农业资源短缺的加剧,虚拟耕地资源输入量将持续增加,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虚拟耕地的可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21,(3):15-21
融合WWZ和SNA方法,从全球价值链的增加值联系视角研究运输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我国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网络地位,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全球运输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核心—边缘"特征,我国的核心地位明显提升,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我国的节点中心地位列第七位,与牢牢占据网络核心地位的德、美、英、意、法相比,在联系广度、控制能力和自主性上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国运输服务的网络地位与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并不相称,网络话语权和影响力亟待提升。应加快与货物贸易深度融合,发展价值链高端运输服务;提升与全球交通枢纽连通性;打造国际知名运输企业品牌,重点补齐航空货运短板;全面提升物流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泰国和越南等均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年农产品出口增长显著.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中、泰、越三国农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泰、越三国农产品贸易均表现为比较劣势的并不太多,优势和劣势相对存在的产品种类占多数,三国间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对此,本文提出中国一方面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优势农产品种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和扩大中泰、中越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以及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并重视与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其他GMS国家的技术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8.
邓光耀  陈荟荟 《资源科学》2022,44(5):1036-1050
了解中国区域间产业隐含能消耗转移状况及空间影响因素,对促进地区产业节能及平衡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立足增加值视角,构建中国省间多产业贸易流通价值链模型,测算各省隐含能和增加值贸易,并选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地理距离等因素在时空上对各省国内传统、简单及复杂贸易价值链隐含能消耗总量的影响异质性。研究表明:①多数省份在满足本地最终产品需求上的隐含能占比最高,其次是出口产品,接着是国内三大贸易价值链上的隐含能占比,而跨区满足本地最终产品需求的隐含能占比最小。②多数区域都在扩张区域间及出口贸易规模。东北及三大沿海地区总体隐含能产值上升;两河中游地区经价值链获取增加值的成本更高;西南、西北两地在大部分路径的隐含能成本增加。③三大价值链隐含能转移中,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地区多处于隐含能转移量高位;西北地区常处于隐含能转移量低位;其他区域转移量适中。④较2012年,2015年经济发展水平对多数省份在国内三大价值链上的隐含能总消耗量的影响转为负向;科技发展水平转为仅对西南、西北地区呈正效应;产业转移与地理距离对各省的正向作用减小。本文结果对探究各区域产业隐含能流通状况、跨区贸易隐含能消耗的时空特征及制定针对性节能方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对于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因素的理论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针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影响移动商务扩散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其中信息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是影响东部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主要因素,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价格水平、城市化水平是驱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最重要因素。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来说,促进移动商务扩散的路径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和贸易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海关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基于HS六分位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九大领域的产业内贸易进行测算,并采用Greenaway方法进一步测算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我国高新技术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结果显示:(1)高新技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产业内贸易则体现为典型的垂直产业内贸易;(2)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几类产品;(3)高新技术竞争力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外资;(4)高新技术产业收入贸易条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