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发展的有效模式,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是目前产业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本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多样性,不是简单分阶段的动态思维,而应是系统思维,特别是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系统思维,其鲜明的特性是强调自主创新。综合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成果数据,我们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需要充分利用政府、市场,以及其他各种主体和要素的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特征采取适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发展史来看,各时代都有各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理论分析可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战略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内外因素的推动下逐渐演化为主导产业。结合产业演化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对英国汽车产业、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回溯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初级阶段,其生命周期因受产业内外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表现出"增长─放缓─增长"、"增长─停滞─增长"或"增长─下滑─增长"的震荡期。研究结果还表明产业外部环境、政府扶持、产业创新、产业平台、风险控制以及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培育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演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通过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主导产业的成功演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科技主导的新兴产业,就其战略性而言,是指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形成国家竞争力的产业;就其新兴性而言,是指以新兴技术为基础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孵化期或成长期的产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技术的演化特征、运作模式、发展规律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产业,迄今人们对这些独特性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各个部门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4.
张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98-201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探索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发展特征,分析了无锡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探讨集聚化下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措施;通过集聚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市新一轮加速发展,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正成为我国创新产出的新引擎。本文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2012-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显著提高,空间集聚性较强,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具有时间衰退性。由鉴于此,为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各地区应提高产业创新知识共享能力、加强各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延长战略性新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创新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从产业技术生态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即从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生态的培育,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产业技术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推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塑造良好的产业技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由于隐性知识的"粘滞性"特点,企业为了隐性知识的顺利传递通常选择以产业集聚的形式发展,因此隐性知识传递一直被认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隐性知识的传递对于创意产业集聚这一新兴产业的影响.基于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实际,认为隐性知识传递是我国创意产业集聚的本质原因,并对创意产业集群中的隐性知识进行两种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2012—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显著提高,空间集聚性较强,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具有时间衰退性。鉴于此,为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各地区应提高产业创新知识共享能力、加强各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延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也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众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伏产业独树一帜,成为新兴产业的领头羊,其中隐含的发展模式是:深度的全球化,抢占产业制高点,发挥中央地方政府的共同作用,打造技术平台,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但这一产业也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受政策影响大,依赖国际市场,面临过度竞争等。光伏产业的发展,预示了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路,中国只有运用新的发展思维,才能快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空间外溢性的基础上,从政府维度与市场维度出发,运用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级的面板数据,构建莫兰指数,同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考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能够产生一定的空间外溢效应;政府政策、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关联产业以及城镇规模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有助推作用;比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对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业、城镇化更具有偏好性,因而对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抑制效应。为此,应转变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偏好,增加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斌  欧伟强 《科研管理》2016,37(7):35-46
论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六大"演化代",阐述了两岸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演进机理。并以闽台LED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多链扩展改进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过程进行全产业链、多维度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思路:(1)在实现模式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对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进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终带动两岸新兴产业集群乃至相关产业集群的腾飞。(2)在运行机制上,实现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由"个体制造"向"聚合制造"转变、由"技术追赶"向"技术跨越"转变。  相似文献   

12.
陈衍泰  程鹏  梁正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87-1197
首先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两阶段分析框架,探析影响新兴产业演化的四维度因素,分别为"技术维度"-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选择、"市场需求维度"-本土市场需求与国际市场的协调;"产业主体维度"-在位企业与新创立企业培育的选择;"制度维度"-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的平衡。基于此,以风机制造产业为例,分析中国1980-2011年风机制造产业的成长演化过程,并探析影响产业发展轨迹的"两阶段四维度"因素。以风机制造产业为例的研究,论文最后提出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示范,以产业集聚为驱动力,构建符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医药产业应抓住时代脉搏,转变传统依赖单纯仿制模式,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在创造经济效率中的所占比重,建立符合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的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30个分行业的数据,从总量与增量两个层面,整合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及公共权力视角,探讨制造业产业产业集聚模式发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群对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有显著影响且大多为政策驱动型集聚,同时市场的经济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外资的进入以及规模经济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因素,地方保护权力制度、技术与知识的外溢则对产业集聚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研究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态势和发展特征,从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4个方面论述广东省LED产业高度契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LED产业的成功实践经验,对广东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为发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设,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关键资源、运营管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为主要影响因素,中介机构介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关键要素管理与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玥  邓倩玉  王卓 《科研管理》2023,(11):64-73
推进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深度融合,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因素,基于“融合因素-融合效应-创新绩效”SCP范式,构建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因素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链需求、创新生态环境、服务链功能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的三类关键因素,且均正向作用于双链融合效应,作用效果依次增强,同时均能通过双链融合效应进一步正向作用于产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研究,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及政策组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各战略性新兴产业间存在复杂的产业波及效应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采用2007—2013年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系数法和DEA(BCC)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不同产业波及效应组(高影响高感应组、低影响高感应组、高影响低感应组和低影响高感应组)的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及变化特征,并有效挖掘出制约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提升的瓶颈所在,最后针对研究发现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组织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际专利分类对照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础统计、监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技术发展状况。《2010年和2011年生物产业授权发明专利分析报告》是这一工作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节选自这一报告,文中的“授权发明专利”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生物产业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希望本文能为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直接融资效应优于间接融资效应,银行贷款效应大部分为负,并没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股票融资效应均为正,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