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轼的作品经常写酒,很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苏轼好酒,且酒量一定很大。而事实上苏轼不善饮酒,甚至有台湾学者考证出苏轼的酒量十分小。苏轼不善饮酒的原因至今尚无人论及,但从其文集中可找到相关线索,归纳起来,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受遗传因素影响,其父苏洵不善饮酒;二是苏轼有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痔疮、肺病,限制他了饮酒。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与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均为五言古体诗,风格平淡自然,都表现出自然任真的情怀。但《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已经辞官归隐的情况下创作的,大多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而《和陶饮酒二十首》则创作前后,苏轼仍在朝为官,处于"半仕半隐"的外任生涯,因此其诗主要表现的是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3.
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精神意蕴相通,与苏轼、苏辙、晁补之和陶《饮酒》诗在思想感情上也有相同之处,然张耒之诗对饮酒之乐的表达远比渊明《饮酒》及苏轼、苏辙、晁补之之作强烈而张狂。在张耒身上,饮酒之乐在求“真”去“伪”,饮酒之道在得“自然之性”,饮酒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4.
内蕴丰厚、历史悠久的中华酒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从《诗经》始就有许多有关饮酒的诗篇,随后一直源远流长。可见,酒与诗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里开始,历代文人雅士大都与酒保持着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从以酒传情,以诗赠友;以酒助诗,诗美酒名;寄酒为迹,以酒浇愁所产生的诗歌都体现出文人雅士对生活、人生的独特追求。《苏轼诗集》中收苏诗两千余首,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仅诗题或诗中出现“酒”字的便有四百五十余首,这还不包括出现了如醉、饮、酌、醒、酿、等这些与酒相关的诗。本文将以苏轼饮酒诗为探析的目标,分析苏轼这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有名才子,是如何通过饮酒诗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与仕途之间的矛盾,以及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苏轼爱酒入骨,有着明确的"内全于天,外寓于酒"的饮酒观,也奉行着与之相适应的理智儒雅的饮酒之道。酒对苏轼的艺术创作起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但被贬黄州的苏轼对赤壁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怀。他在赤壁下创作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千古绝唱,为世人留下珍贵遗迹。从诗词中可以发现,苏轼因人生苦短而失意彷徨,在赤壁中饮酒作诗,在赤壁这一意象中寄托了超然物外、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8.
酒名,凝结了中国的文化创造,作为北宋饮酒名人,苏轼笔下有众多饶有趣味的酒名。本文通过全面梳理苏轼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酒名,以期对宋代酿酒业本身、宋代乃至中国酒文化有所了解,特别是由此彰显苏轼的酒观念和饮酒背景,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位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巨匠。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李白饮酒当然不同于俗人为纵情享乐而饮,也不能单纯理解为自我麻醉和逃避现实而饮,而是与其基本生活情趣、人格、世界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他那狂饮痛醉后的诗句里,使我们领悟到别具一格的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10.
礼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中国传统社会长达两千余年。明代,朱元璋极为重视乡饮酒礼的教化作用,洪武一朝制定了完备的乡饮酒礼仪,为此后明代历朝统治者所沿袭。而乡饮酒礼作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明代临安府建水州的贯彻实施与儒学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明代建水州行乡饮酒礼仪式和乡饮宾的考察,不仅能对乡饮酒礼行教化的社会功能有进一步认识,同时也能从侧面了解乡饮酒礼在明代临安府的推行情况和社会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11.
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的产生与发展满足了人类追求带有感官刺激性的特殊消费需求。因而酒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当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性文化。酒文化内涵的运行机制是以酒德作为酒文化的灵魂,塑造并规范酒品的形象。酒文化外延的界定取决于研究目标的广度,而中国酒文化应与国外其它酒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电催化方法的催陈效果,对新生产、未经催陈处理的酒,自然陈酿三年的出厂成品酒及经催陈处理后又存放6个月的酒进行了理化指标的跟踪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催陈处理后的沉缸酒与新酒相比,在理化指标上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挥发酯的含量增幅较大,与优质品的标准相比各项指标均已达到优质成品酒的质量标准。对年产100吨规模的中试酒样的跟踪分析表明:经催陈处理后再放置6个月后的酒,酒度可进一步下降5.3%,酯含量可再提高高34.3%。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葡萄酒业内缺乏利用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进行评级的现状,分析能否使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评价葡萄酒的质量.通过运用双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葡萄酒的分级以及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等问题,建立了基于Matlab平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能用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的结论.但仅考虑理化指标时会使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故建议使用理化指标和简单的感官分析相结合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以提高评价葡萄酒质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宋代戎州酿酒业的兴旺与酒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王朝中央在戎州实行的是榷曲和万户酒制度,戎州酿酒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戎州民族贸易市场的开设和军事地位的重要.使戎州外来人口激增,酒的消费量增大,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宋代戎州酿酒业的兴旺为酒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庭坚的创作和实践活动使他成为发展戎州酒化最重要的化名人,对戎州酒化的影响,迁延至今。  相似文献   

15.
“绿酒”一词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的句子中,一般情况下,绿酒解释为“美酒”,但关键是这种美酒到底有没有可能是绿色的呢。从常见的酒色来看,大多是白酒、红酒等。有论者以为绿酒实际并不存在,其“绿”只是指酒的无色透明。事实上,如果查阅一下相关古代典籍,从酿酒的制作过程进行考察,会发现,无论从原料、酒麴,还是泉水,这三个方面如果使用适当,都有可能酿造出绿色的美酒。  相似文献   

16.
酃酒作为中国古代黄酒之翘楚,其尊崇的历史地位早在两汉即以确立;魏晋时期,酃酒尊享太庙祭祖用酒的崇高地位,成为名闻遐迩的朝廷贡酒和贵族宴饮之必备;南北朝时期,酃酒的酿造工艺被总结为一种行业规范广泛推广,使其尊崇的地位因生产地域的扩大开始受到威胁;唐宋以后,衡阳地区的酃酒式微,但酃酒仍然深植于文人雅士心中,成为他们集体无意识记忆中的名酒的代称。  相似文献   

17.
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时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酒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做到既读又写,以读促写,落脚于写。假如将阅读课文中名家名篇比作“品酒”。那么作文就如同“酿酒”。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品酒”,更要让学生在“品酒”中学会“酿酒”,要通过模仿、改写、批评、联想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葡萄酒的化学成分是辨别葡萄酒品种的主要依据。考虑到常规检测方法复杂、繁琐,准确率低,选择机器学习方法识别葡萄酒种类。针对目前常用的K均值算法在葡萄酒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并与K均值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分类性能更好,准确率达到98.15%。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冻酒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冻类酒饮有三类:一是指冰镇酒,体现的是酒的一种冷饮方式;二是指天寒时节酿造而成的酒;三是指在天寒时节酿造并经过冷冻处理的酒,体现的是一种酿酒工艺。“冻酒”得名之由属于第三类。冻酒是古代吐鲁番地区“冻葡萄酒”这种优质葡萄酒的简称和特称。同时,本文对冰镇酒和冻酒的产生时间、传播途径和发展以及“冻酒”一名的消亡原因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