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我们既不能为…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士梅 《新闻界》2005,(5):134-135
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广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有着密切的不容忽视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广告传播中多起“问题广告”的出现,如立邦漆“盘龙滑落”、耐克的“恐惧斗室”、“新兴医院广告风波”、“屈原喝酒不跳江”,以及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等种种现象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广告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人们在感叹“道德缺失”之余,开始思考规范广告传播的道德问题.在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现代广告如何摆正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恐怕是摆在现代广告发展道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就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的影响方面作以探讨,以期能对广告伦理的建立和现代广告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老人跌倒不扶、见死不救、地沟油上餐桌、过度医疗等问题,在一次次让人震惊之余,也使社会道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集体冷漠和不安全感,使人们质疑如今的社会是否已“道德沦丧”.人们对道德的热议和重视,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美德仍然心向往之.“善”被一些人丢了,但人们普遍的“向善”之心并没有丢.“人,不管被认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的人性中显然还有一些原理,促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幸福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10):46-60
本文对当下所谓"社会道德滑坡"的基本现象发问:道德滑坡或危机是模糊的主观感知,还是严谨的学术断定?研究把抽象的道德转化为坐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的、具体的道德行为,采用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考古学(Discourse Archeology)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为主的主流媒介话语为研究对象,探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道德话语构型(Construction)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与行为主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社会道德"衰落"的表象背后,是道德话语的结构性转型所带来了道德定界的深刻焦虑;宏大的道德问题可以被分解、把握为话语实践维度和意识形态维度的两个具体方向,从而为包括意识形态建设在内的后续研究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6.
扶起摔倒的老人,本是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幕.然而,近年来随着“扶老人被讹”事件不断曝光,“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已经成为道德领域与新闻报道的一大热点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有关,但一些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没有站牢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是倾向于选择负面角度传递信息,先人为主地刊发了大量倾向性比较明显的报道,也是“扶不扶老人”成为道德困境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7.
媒体道德辩护—兼论传播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媒体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们的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为至少一种传媒的忠实“俘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类组织普遍性的传播参与,传播道德问题显得日趋突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因为职业自律、侵犯公众隐私权、传媒的社会责任、文化建设等等道德“罪行”,大众传媒被推上了当代社会的道德法庭,正接受社会的道德审判。在这里,每个人都成了理所当然且理直气壮的审判官。诚然,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不仅囿于报道、劝说、陈述、娱乐,人们还有理由期望它能把握事实总体上的责…  相似文献   

8.
1942年,在Chaplinsky v.New Hampshire,315U.S.568(1942)案中,美国最高法院确定,淫秽(lewd and obssene)、亵渎(profane)、诽谤(libelous)、侮辱(insulting)或挑衅(fighting)言论不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的保护,因为这些言论“社会价值很低,不能作为获得真理的一个步骤,从中获得的的利益,抵不上秩序和道德中获得的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9.
社会道德底线与媒体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内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现代社会的道德内涵在历史的巨变中与传统社会相比出现了重大不同.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敏锐地认识到社会道德内涵的这种变化,同时还应该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秦恒 《新闻前哨》2014,(7):33-34
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保障社会平稳运行和发展的手段,新闻传播职业的道德也不例外,道德约束与道德评价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控制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新闻传播职业的道德概念所谓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传播职业的新闻人,在长期的职业实践和新闻传播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关系的总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在新闻出现后人类在实践中,由于工作需要而总结出来的.是源于最早期的一些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伦理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一般来说伦理道德主体只能是人,没有生命的任何物体是不能成为伦理道德主体的。然而企业则例外.企业虽不能作为生命的人.但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并且每天都在产生着社会行为.因此它必须受社会的伦理道德约束。本文谈一下社会转型时期企业伦理道德的新变化.加强企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企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松晓 《今传媒》2016,(6):35-36
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引起社会关于记者新闻道德的大讨论,而其背后所反映的记者的职业责任和记者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也在各种新闻事件中屡见不鲜。对待这种由于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的不一致带来的伦理困境,有必要寻求一个两者平衡的“度”。而自媒体发展后出现的“全民记者”现象也使得这种新闻专业领域的矛盾开始随之出现普遍化和“去专业化”趋势,新形势下,处理“拍照还是救援”的矛盾的方法,在拍摄技术日新月异、拍摄过程日益便捷的当下,有着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此时刻,再次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发掘媒体新闻报道中将二者混同的问题,并提出实践中可以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法,对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纠结的媒体报道来说,定会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14.
珞珈 《出版科学》2009,17(5):1-1
道德是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它在客观上表现为一定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如道德理想、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等,主观上表现为人们的道德实践,如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精神文化产品,电视剧在培养和引导观众的价值观、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方面作用显著.电视剧《花繁叶茂》通过设置多组“二律悖反”的伦理关系推动情节发展,在悖论叙事中融合了个人价值观、家庭伦理、生态伦理等多重反映当前社会发展水平的道德伦理规范,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电视剧运用伦理叙事的手段,探索大众...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地球村”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然而,面对汹涌而至的网络大潮,人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技术的准备,却未能足够地关注心理与道德的“堤防”。因此,当随之而来的社会网络道德失范猝然发生并呈蔓延之势时,未能做好充分准备的社会教育体系便陷入了失措和恐慌。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的研究有必要从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网络活动特征入手,对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出现的必然性、网络社会德育的可能性和影响机制等问题作深入的心理与社会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自发的第二次“情境主义国际”运动,它通过拍客传播建构的“生活情境”打破了旧“景观社会”的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性,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念与现实呈现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文化的发展主流,有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和思想,特别是在道德思想方面,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正德、利用、厚生”、“仁爱”等为主的道德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因为感动而来,因为钦佩而来。在座的4位“良心债”主人公。更包括没有露面的“校正”母子或母女.在我心目中,都非常了不起。 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道德维系。将是很可怕的社会。而普通人追求道德的表现.更多是求得良心上的安宁,尤其是做错了事情后对自己进行心灵的拷问。  相似文献   

20.
道,可道……     
近年来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乱象,尽管只是个案,但已让人触目惊心。痛定思痛,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政府,都感觉到道德建设的紧迫。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最近,广电限娱令出台,并提出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