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伦理、利益伦理和责任伦理是工程伦理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其中,技术伦理即工程技术活动本身的伦理问题,集中关注工程质量与安全,主要涉及工程师与管理者、技术标准、伦理标准与管理标准之间的关系;利益伦理也是工程活动的基本伦理问题之一,其基本要求是有效协调工程活动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效益与公平的统一;责任伦理则是工程伦理的灵魂和内核,主体及限度是工程责任伦理首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因改良生物(GMOs)究竟是利益大于风险还是相反,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目前的风险-利益分析过于理想化,只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视伦理和社会因素。GMOs的争论包含着伦理价值判断、法律、政治、文化、经济、体制安排,甚至历史和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社会协商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集团对该问题的理解各异,专家的评价观点不能代表公众的利益诉求,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简单地将公众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决策都将显著影响到公众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朱银全 《现代情报》2006,26(1):207-209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数字社会。数字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社会伦理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本文对数字社会的一些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字社会伦理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玲  樊春良 《科学学研究》2012,30(3):328-336
 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和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引发出伦理与社会问题。本文以国内主流媒体对转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报道为例,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对新兴科技进行报道的变化趋势,比较研究不同媒体在报道内容、信息源、报道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和谐视角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体缺失已经带来了和谐社会语境下严重后果,需要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机制,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企业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承担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归为三个因子,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优势利益相关者、制约利益相关者、公共利益相关者,对三类利益相关者进行方差分析,根据这三个因子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等级模型和决策模型,提出和谐社会语境下履行全面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是把双刃剑,这种技术的创新使社会、商业、以及亿万人受益,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我们必须鉴定风险,平衡创新带来的利益与风险。文章还探讨了与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有关的数字身份、隐私、可及、安全和安保、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并讨论了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进路。最后,建议引入伦理治理的概念,指出大数据的顺利推广应用要求我们制订评价在大数据方面所采取行动的伦理框架,即伦理原则,为制订行为准则、管理和立法建立一个伦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技术的伦理本性,在高科技的发展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在传统伦理未涉及的新领域中,高科技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伦理新挑战,主要包括来自生命医学伦理的挑战和来自环境伦理的挑战。我们应确立的高科技发展原则有:尊重生命,维护人类尊严原则、增进人类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原则和保护人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广义生态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优化规律,使个体伦理的利益准则向群体伦理飞跃,直至上升为生态伦理——但其出发点却仍是人类利益。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生态伦理,是一种等级性的、非至上的伦理。从大系统进化的标准看,真正以生态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广义生态伦理是更加合理、优越的伦理;尽管完全实行的条件现在尚不具备,但倡导这一具有一定超前性的观念,却对目前生态伦理原则的贯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信息技术、接入互联网、生产信息商品,并借助于各种信息通信工具进行交流。然而,信息网络技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影响传统社会秩序的伦理问题。主要探讨了信息伦理的产生、发展和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的重点及其成果,并对今后信息伦理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在非物质社会里要反思并修正现代包装的定义及作用,并要求树立设计师伦理职业道德,加强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设计师在社会上的精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