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一部杰出讽刺小说。表面上看它是通过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Lemuel Gulliver)船长之口.叙述了他周游小人国、大人国、拉普他、智  相似文献   

2.
《格列佛游记》以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离奇的寓言,杰出的讽刺而垂名世界文学史,也是古典小说的典范作品。斯威夫特也因为《格列佛游记》而一举成名,他也成为十八世纪初期卓越的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在他仅八个月时,其父去世,留下母亲、哥哥均由伯父戈德温照料。1岁时,被保姆拐到英国,约三年后才回到爱尔兰。6岁时上学,在其尔凯尼学校读了八年书,家庭  相似文献   

3.
王兰 《英语广场》2017,(3):47-48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该书由四部分游记构成,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的经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深度描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的内容解读这部小说,以期对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了周游四国的经历。斯威夫特运用幻想的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和深刻的揭露,并对英国政府和议会进行了有力地讽刺和无情地批判,继而在作品中表达了他改革社会的迫切要求和美好愿望。其中,"大人国"的经历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和愿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比较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的理想社会,探讨两部作品"理想国"的文艺价值和政治理论价值,提出从辩证视角重审"理想国"在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格列佛游记》作为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经典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主人公格列佛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丑恶进行了讽刺。本文在此对《格列佛游记》中运用的讽刺手法做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 著名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在爱尔兰生活、学习和工作几十年,对爱尔兰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很了解,对爱尔兰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为了鼓励爱尔兰人民斗争,他写了许多著名的政论小册子,如  相似文献   

8.
周丽娟 《文教资料》2013,(30):12-13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讽刺小说经典之作。小说蕴含讽刺的崇高之关。首先表现在小说文本满合对腐朽社会的强烈批判,震撼人心,使人产生崇高的审美体验。其次,作家在小说中流露出忧世情怀的崇高思想令人产生崇高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开端。无论是夸张、对比、反讽的讽刺修饰手法,还是小人国国王、巨人国国王、小人国国民、拉个多教授、小人国大臣等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都彰显了《格列佛游记》以讽刺手法批评当时社会现状的特质。深刻剖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与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18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杰出的文学巨匠,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以在其作品中善用反讽技巧著称。其极具代表性的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就是因此流传至今仍让读者们回味无穷。评析其精湛的反讽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见识到这一修辞手法是如何在斯威夫特手中变成了巧夺天工的鬼斧神工。该书还借用了拉伯雷《巨人传》的趣味形式,同时受希迪斯和尼安德英法之争影响,对英国文化充满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4次航海经历,虚构出离奇的情节,重现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宗教、科学等方面的情况,并从理性的角度审视人性.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复杂、伪善及畸形社会形态的讽刺.  相似文献   

12.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格列佛游记》出版于1726年,讲述了格列佛医生游历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国的奇闻轶事,辛辣尖刻地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腐朽。"将我创造的人类从地面上毁灭",上帝的这句话回荡在整个《圣经》和人类历史中。格列佛就是斯威夫特的诺亚和罗得,他应该能从慧骃的最后审判中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3.
斯威夫特文笔犀利、讽刺尖刻,以致有人给他冠以"反人类"的罪名,认为《格列佛游记》集中体现了他对人类的憎恶态度。斯威夫特并不憎恨人类。对斯威夫特的思想进行探究,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这位讽刺大师的作品,同时获得对人类社会和人性本质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首先,它是讽喻体小说,运用了对比、影射、反语、夸张、滑稽模仿等讽刺手法。此外,小说中的讽刺语气也各不相同,有诙谐、嘲讽、揭露和漫骂等,斯威夫特的讽刺作品在继承前人学遗产的基础上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家。他以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出海航行的冒险经历为主线,以幽默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讽刺和抨击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现实社会的矛盾、邪恶与罪行。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均以杰出的讽刺艺术而垂名世界文学史。两者相比较,尽管其产生的年代和地域相距甚远,但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方式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它们犀利辛辣的讽刺艺术。本文对这两部小说的讽刺艺术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袁媛  袁群 《考试周刊》2010,(2):34-35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讽刺名著。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思想深刻等特征,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更加为小说的批判力度增色不少。小说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特别是反语手法比较突出。本文着重从小说的反语讽刺艺术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西方理论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为广大读者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其中的狂欢化色彩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分析《格列佛游记》中"全民狂欢"状态的特有逻辑,探讨"狂欢式"设定的双重性,挖掘"狂欢色彩"背后展现的乌托邦理想世界,旨在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小说的文学意蕴,帮助读者理解斯威夫特关心国家、社会的心情,同时也帮助读者体会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一七二六年的一天,一辆马车停稳在伦敦的某家书局门口,从车上跳下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来,他迅速地把一包手稿投进书局,然后驱马疾驶,扬长而去。翌年,当他又一次来到伦敦时,他已经因这本书而成为文坛名人了。这部作品叫《格列佛游记》,作者江奈生·斯威夫特。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21,(4):89-93
张天翼和斯威夫特分别是中英讽刺文学的重要作家。本文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为理论视角,同时结合平行研究,旨在通过张天翼与斯威夫特的关系溯源、《鬼土日记》与《格列佛游记》的比较研究以及张天翼与斯威夫特讽刺笔法的异同三个层面来探讨张天翼讽刺风格的重要外部来源——斯威夫特的英式讽刺传统。正是因为外部讽刺文学传统的汇入,才形成了张天翼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而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