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陕西教育科研》2003,(4):13-19
2003年,陕西省初中毕业生思想政治学科升学考试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考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课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考查,与其他学科能力考查相结合一同为高级中等学校选拔新生,其性质是选拔性考试。下面就2003年陕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思想政治学  相似文献   

2.
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已成为困扰我省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其社会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与提高,滞缓了普及高中教育的工作进程,从而直接影响了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把握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从而扎实有效地搞好控辍保学工作,既是当前农村初中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又是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一个时期需协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制约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社会环境、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等,但制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教师队伍。因此,本文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就教师队伍建设从队伍现状、建设措施、存在问题、发展机遇和思考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为县域内实现基础教育“高级均衡”,为地方政府提供发展教育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自治区教育厅于1月11日至15日在银川举办了全区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是为了安排组织好今年将在银川、石嘴山两市,银南、固原地区所在市、县初中升学考试中进行体育考试的试点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世福到培训班讲了话,他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把试点工作做好,为1995年全面实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制约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社会环境、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等,但制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教师队伍。因此,本文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就教师队伍建设从队伍现状、建设措施、存在问题、发展机遇和思考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为县域内实现基础教育"高级均衡",为地方政府提供发展教育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6,(9)
200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与升学制度进行改革,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两考”将分开进行。今年实验区的初中毕业考试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下由学校组织,其功能仅是确定学生是否有毕业资格,学生必须参加。升学考试即大家平日理解的“中考”,由省统一组织命题、统一制定评分标准、统一印制试卷,各实验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控制因素两大类:社会发展现状、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高校的基础教育资源为外部制约因素,研究生培养体系及评价体系为内部控制因素.梳理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助于高校抓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初中薄弱的成因与谋求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农村薄弱初中现象既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结果,也有政策的因素,更有学校管理的责任。解决农村薄弱初中的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需要加强学校各方面建设。  相似文献   

9.
初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学段,是个关键阶段,其质量对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初中教育质量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整个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解析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进行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改革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学校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以及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高利害性的工作,把握并优化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和公正的基础。本文拟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招考试制度改革涉及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开发人力资源、保障个人教育选择权和维护教育公平等重大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教育质量、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文从教育评价学角度分析了中招考试制度改革涉及的上述政策因素,提出了以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统筹考虑初中毕业考试和中招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以学业成就评价、职业性向测验和学生发展潜力评价为基础的中招考试制度,在基础教育过程中解决个人选择和教育公平问题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Among the multitude of problems Korean education faces, the most fundamental can be traced to four issues: (1) Education aimed only a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2) poor public financial suppo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heavy cost of education for parents; (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hich focuses on central uniform control and restrictions; (4) uniformity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The government and even, though rarely, schools themselves, are attempt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following policy measures and school practices: (1) School-based management; (2) introduction of a new "Student School Record" system; (3) construction of a curriculum which consider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 introducing open classroom techniques; (5) reform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entrance system; (6)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7) introduction of a school evaluation system; (8) introduction of a dual (2+1) system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高中平准化"时代的落幕——韩国高中多样化改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颁布的高中平准化政策,是韩国为缓解中考竞争压力、实现教育公平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一度被认为是穷人的福音。高中平准化政策已实施30余年,对它的评价毁誉掺半,制度调整也从未停止。2009年,韩国颁布《高中多样化300工程》,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多层次、多目的高中教育,这宣告了高中平准化时代的结束。本文聚焦韩国于2010年大举推行的《高中多样化300工程》,分析其复杂的背景、特征和问题,为我国高中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印度自独立以来高中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要普及高中教育却还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质量低劣;高中入学率太低;考试制度改革不成功;印度语言的多样性;高中学校设施简陋、师资缺乏和高中教育分流的不成功。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实现高中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驱动下,高中生涯教育破土而出。基于PDCA循环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对上海市8所高中展开调查,呈现高中生涯教育支持系统的静态要素结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监测管理环节的动态运行样态。研究发现,学校生涯教育支持系统整体性功能不足,资源投入总量偏低,重视校内资源运用而缺乏校外资源支持,对学生的社会职业认知指导和生涯设计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在支持系统的影响路径方面,系统资源是获取支持策略的物质前提,且对外部支持策略的实施更为必要;学校内外部支持策略在资源投入与过程控制之间发挥着“链式”作用;加强过程控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基于此,研究建议重视系统规划和宏观设计,完善生涯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凝成校内外综合治理合力,加快打造完整生涯教育支持系统链;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实现生涯教育质量动态监测;建立生涯教育支持系统内部的协同保障体系,促进生涯教育支持系统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办学是政府的提倡、社会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和教育本身固有的规律。担负基础教育发展重任的中小学校长,理应有成为教育家的自信与追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校长应该以教育家的办学视野,培养和形成学校核心发展力,逐步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使教育均衡发展由外在帮扶型向学校自主发展型转变,促进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个性的概念、特征、发展类型以及对当代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及影响因子的详细讨论,提出了引导当代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政府作为宏观指导者,科学定位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媒体作为社会监督者,积极创造高中生个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学校作为教育实践者,努力深化高中阶段素质教育发展;家庭作为直接监护者,认真辅助学生个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机会供给的现实主体是中等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高中;而目前国家的政策定位以后者为主,前者被置于边缘位置。这就造成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定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不相适应、与农村高中教育供给能力不相适应、与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相违背的错位现象。为此,必须扭转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错位现象,实现农村教育的三大转变、完善一大体系、制定有效措施,以牢固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中的客观、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考招生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高考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推进下一步改革,文章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重新审定高考的功能,将高考中的高中毕业考核与高校招生测试两种功能区分开来;制定法规,以法规形式对高考的性质、功能做出规定,明确高校招生测试与高中毕业考核的基本关系;重新设置高校招生测试,政府应允许高校自主设置或不设置专门的测试,自主测试的方案必须提前一年以上向社会公布,接受高中毕业考核部分的方案必须提前四年向社会公布;重新设置高中毕业考核,由政府与高中统一制定考核内容,考核应引导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反映学生全面接受教育的状况为原则,重新确定政府的责任,明确高校招生测试与高中毕业考核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20.
70年来,我国高考科目设置经历了“共同必考科目”模式、“二元分科”模式、“文六理七”模式、“3+2”模式、“3+X”模式及其变式、“3+3”与“3+1+2”模式的更迭,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目变革道路。总体上,我国高考科目设置与时俱进地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适应,但却始终未能引导高中走出应试主义的怪圈,难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未来,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与功能,协同推进高考科目设置与内容改革,不断完善选考科目设置与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