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宁 《华夏星火》2009,(8):38-39
如上月我们所料,7月份的农产品市场在经过7月初的调整后,迎来了一波中幅上扬,大豆从7月初的最低点N8月初的最高点上扬了9%,市场心理从月初看空转变为倾向看多。7月份农产品上扬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内对通胀的忧虑增加;二是国内后期豆类存在供应偏紧的可能;三是对于国储大豆拍卖对市场的影响有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如上期在杂志中预期,5月份国内农产品除了豆类表现强劲外,其他品种价格普遍偏弱。豆类涨势最为强劲,豆油价格首先上扬,然后豆粕价格也随之上扬,5月份豆类上扬主要是国际大豆因为减产幅度大而上扬,其它农产品由于价格受国际影响较小,更多的是受自身基本面的影响,供应都显得略微宽松。  相似文献   

3.
佟远明 《华夏星火》2010,(12):54-57
11月初农产品继续维持10月份的牛市格局,但是11月中旬国家出台了严厉的调控政策,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市场恐谎气氛增加,但是从掌握的情况看,市场并没有对农产品产生过多偏空的看法,出现了基本面和政策面背离的现象,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投资风险增加。 大豆 11月份国际大豆市场上演冲高回落走势。截止11月24日CBOT大豆1月合约报1239美分/蒲,较10N上涨3.2美分,涨幅为0.26%。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供需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宏 《华夏星火》2010,(9):54-56
随着USDA8月份供需报告的出台,打破了之前上扬的格局,油脂油料、谷物在整个8月份的市场是在震荡中渡过的,但是软商品则表现出了强势。总体来说农产品依然在强势格局中,从USDA9月份供需报告看,农产品强势格局已经形成,无非是选择入市时间的问题而已。  相似文献   

5.
12月初农产品走势总体表现为上扬,经过11月份的暴跌后,价格出现理性回归,毕竟今年油脂、谷物、棉和糖都表现出了供应偏紧的局面。12月份的农产品价格上扬属于价值回归的过程。从农产品供应的季节性看,目前南美豆类处于生长的关键期,而且天气条件干燥,这些为基金操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份是农产品转折的一个月份,价格由弱势转变为强势上行。其中的导火索是俄罗斯小麦的减产,而且北半球小麦大多也呈现出了产量下降的趋势,这重燃了市场作多的意愿,而同时市场对通胀的忧虑增加,加剧了农产品价格上扬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7月份国内国外大豆均同时创下历史最高点。2008年夏季,先是炒作南美罢工之后又是天气原因炒作减产,然而在7月初创造高点之后价格飞流直下。  相似文献   

8.
李建雷 《华夏星火》2010,(11):52-54
9月份以来,农产品价格普遍出现了大幅的上扬,其中以糖和棉花为甚,就是早籼稻这个长期不活跃的品种也引来了资金的关注,成交量迅速上升。从上扬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品种的自身基本面;而另外一个因素是通涨的预期不断加剧,资金对农产品的青睐有加。  相似文献   

9.
物流掣肘     
《华夏星火》2010,(7):4-4
在生产、消费及通胀管理的三者博弈中,价格正在成为当下农产品市场的主题词。从绿豆涨,大蒜涨到玉米涨,棉花涨,结构性价格上涨由小宗农产品开始向大宗农产品延伸,似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农产品都在对涨价跃跃欲试。而7月初,一波小麦上涨行情的袭来,终于将市场各方原本已经紧绷的神经推向了极限。  相似文献   

10.
杜朝晖 《华夏星火》2009,(11):46-47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整个农产品都演绎着震荡行情。9月份影响市场的要点主要还是天气对产量的不确定性影响,整个市场的波动节奏也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以CBOT大豆表现的最为明显,另外市场对国家政策的忧虑也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总体来说这段时间价格波动主要是表现为收获性季节规律,大多数农产品都处于季节性寻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卜祥 《华夏星火》2011,(2):42-4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粳米的消费在持续增加,拉动了粳米的价格大幅上扬。粳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和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魏华  吕永霞 《大众科技》2004,(11):63-64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理论分析出发,对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了2009年2月份的短暂调整后,2月下旬开始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迎来了一波较大幅度的反弹,其中以豆类反弹最为强劲。第二季度的上扬可以定义为由于农产品自身基本面的好转而支撑价格的上扬。我们对第二季度的农产品保持强势的看法,但是这种强势在美国农产品产量确定前,将总体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程龙云 《华夏星火》2009,(12):40-41
10月份是农产品的收扶期,正常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应该会受到一定的供应压力,但是今年却是出现了意外,价格不仅没有受到压力,相反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扬。  相似文献   

15.
中央—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要求“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不大     
流沙  廖新生 《知识窗》2011,(8):37-37
豆是生命力极好的植物,只要有点土壤,给点阳光和雨露,它就会疯长。自然不必去除草,也少有虫害,犹如人之强者,即便出身卑寒,也会活得灿烂。豆类品种繁多,但最有名望者,为大豆。国际期货市场有大豆交易,其涨跌可以波及全球农产品景气指数。大豆其实并不大,小小的、圆圆的。但为何称之为大豆,实在令人费思量。也许是因为大豆产地广、产量多,没有一种豆与之抗衡,为豆中老大,故称“大豆”?其实大家最俗常的称呼就是黄豆、青豆。  相似文献   

17.
杨晓  刘爱民  薛莉  贾盼娜 《资源科学》2018,40(10):1931-1942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资源,压榨行业是大豆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它的原料来自大豆种植业,生产的豆粕主要用作饲料业和畜牧业的蛋白原料。自1996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压榨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主要的大豆压榨国,对比分析美国、巴西及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对指导中国未来大豆压榨企业投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项目组20多年持续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美国农业部、巴西植物油加工协会的资料,对比美国、巴西和中国的大豆供求基本特点、大豆生产布局、畜牧业和饲料业分布、大豆压榨企业和产能布局特点发现,美国、巴西的大豆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大豆主产区,并与其国内豆粕市场空间高度重合,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布局形态;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和大豆制品销区在空间上不完全重合,逐渐形成了以沿海港口城市为压榨核心,以长江、哈大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扩散的带状布局形态。区域畜牧业、饲料业发展决定着豆粕市场需求空间,但是大豆原料供给与豆粕需求在空间上往往存在差异,除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政策外,大豆原料及豆粕的运费成本、豆粕的市场潜力、区域内大豆压榨产能规模及企业间分工协作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造成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程国强 《华夏星火》2014,(11):10-10
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部署,从政策要求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去年中央三中全会文件全面深化整个部署里面对农业农村的改革特别是对农业政策的改革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二是现在所实施的一些政策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折扣,急需要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个过程中配套改革。所以下一步对农产品的补贴特别是对重点农产品的支持要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并且提出一定的方向,就是要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形成机制,而今年重点是粮食。  相似文献   

19.
<正>6月4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6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保持较高水平,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未来几周国内厂商对进口大豆需求将有所减少;而豆油需求不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正>6月在豆类价格创下本年的高点后,出现了下跌,这种下跌一直延续到7月份。6—7月间市场心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价格的因素也发生了一点的变化。从7月份上旬末的情况看,市场分歧加大,整个市场都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