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教育哲学兴衰原因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教育哲学曾经一度是西方教育哲学中的主流哲学,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却声势日下。内在的理性困境、对实践的脱离和外在的理论批判是分析教育哲学衰落的主要原因。研究分析教育哲学由兴到衰的原因,对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研治哲学,以深邃的眼光,独到的见解,敏锐的观察迥出时流,独超象外。在中国哲学的转型时期,他力主在人文学术中设置“哲学”一科;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第一流的哲学家;借助西学,检讨和反思中国哲学,从义理层次上对儒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对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亦开风气之先。王国维与二十世纪初中国哲学的关系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他对哲学的贡献将与时推移,愈益显示出独特的价值,王国维当之无愧的属于中国现代哲学的先驱人物。  相似文献   

3.
西方科学哲学继承了传统的古典哲学科学的传统,以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它顺应信息新技术革命,先后提出信息论、控制论等哲学方法论。西方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着重结合科学史研究科学发展的模式,在比较、鉴别中发现真理。因此,实事求是地研究西方科学中有价值的东西,剔除其中的错误,不仅对深入掌握和了解西方科学技术和哲学现状是有价值的,而且对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即自然辩证法在时代的新发展)也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价值哲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哲学本质上是现代化的产物,其主旨在于揭示和解释现代化进程中的诸种价值困境。价值哲学的现代转向乃是中国语境下价值哲学研究的理论指归和实践诉求。其转向的社会哲学基础在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以及由它所引发的诸多价值难题;获得关于世界之绝对理念的执着的哲学追求以及实体性思维、虚拟享用推动下的过度消费甚至浪费是造成各种价值难题的主要原因;在价值哲学的现代转向中,必须加入人性化要求的维度,这就是变改造关系为对待关系,加强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方学者以极大的热情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所面对的哲学困境: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哲学悖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维度缺失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客体间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问题。基于对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考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偏颇之处进行了评析,以期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出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东西化及其哲学》的价值在于准确地把握了西方化的内在尺度和动力机制,重估其价值评判对当代学术界处理中西哲学间的关系和中国化价值确认,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8.
张东荪是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为中国近代哲学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他在长期进行中西哲学研究的同时,还研究了当时西方价值哲学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第一次向中国学术界展示了“西洋价值哲学”,重点介绍、分析和评价了摩尔、亚历山大、迈农和厄尔本等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价值哲学思想,为国人了解西洋价值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这些观点、看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价值哲学、现代西方价值哲学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研究,实可溯源至古希腊哲学。不过,如果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作一番考察,就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哲学中同样存在现代语言哲学的萌芽。本文正是从此点出发,考察了“言不尽意”论的现代哲学意义。并通过分析力图勾勒出其与现代语言哲学的共通之处及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哲学教育正处于一定的困境中,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冲出困境的国际国内条件均已具备,对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做出科学回答和概括已为时不远,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1.
李石岑对中西哲学发展过程及其思想同异的考察与理解,在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比较研究中,当为最具理论价值的认识成果之一.李石岑对于西方的学术文化曾经有过长时间的研探与亲身体验,其对西方哲学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与其同时代的学者中,少有人能够与之比肩.就思想倾向而言,李石岑早年虽曾热衷于尼采哲学与柏格森哲学,对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也赞赏有加,但是,当他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思想上已经转向辩证唯物论.哲学观念的转向,增加了李石岑对中西哲学异同理解的思想深度,也促使他将哲学比较的学术目标指向了中国哲学自身建设.这些都值得我们肯定.今天,我们思考文化比较与哲学比较,不论时代条件还是学术目标,与李石岑一类学者当年的理解都已经大不相同.但是,回顾李石岑当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总结其哲学比较的认识成果,不论是对我们拓展哲学比较的观念,还是完善哲学比较的思想方法,都有其正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政治哲学现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政治哲学在当代中西方政治生活境域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从政治哲学复兴的原因来看,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是西方实证主义、行为主义破产的理论诉求,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现实必然;从思想渊源来看,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一脉传承,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从当代中西方政治哲学的价值立场来看,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追求的是形式正义,当代中国政治学追求的是实质正义;从当代中西方政治哲学的风格特色来看,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侧重于微观分析,并占据世界政治哲学的主导地位,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侧重于宏观把握,对西方政治哲学具有一定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3.
简评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本巨著,它对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柏拉图的思想国里,哲学王占有核心的地位,哲学王正是正义城邦借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分析哲学王的思想,阐述哲学王产生的思想渊源,并分析了其意义与价值,最后分析哲学王思想中的整体价值观与极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西方心理学流派之争归根结蒂是哲学流派之争,心理学整合的困境同样是极端化哲学流派会通的困境。中国意象认识论有机生成的整体化思想,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凸显其强大的生命力。以此为基础,对心理学的现状、对立及整合问题进行审视,不难发现对立的实质和整合的出路。通过对国内有关意象、表象方面心理学综合研究的考察,可以预见以意象认识论为哲学基础,构建中国化意象心理学,也许是心理学整合的未来希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虽然晚于西方大半个世纪但一经启动便迅速走上了勃兴之路。所以如此,除了与世界哲学发展主题转换的影响与拉动等因素相关以外,更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与动因。价值哲学研究的勃兴,开拓了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意蕴深刻。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8,(1):59-62
后现代哲学是西方发达国家完成现代化进程后,对人类命运的进一步回顾和反思,目的是挽救现代人"价值"的失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反理性、解构本质主义、反对基础主义、反对二分法等。中国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思想亦是在探寻"人生价值"和人之"终极安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同西方后现代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新儒家学者,徐复观的心性哲学建树独到,其"探求价值根源、消解形而上学、文化观、文化特殊性格"这四个观念都体现出与西方后现代哲学相契合的特质。同时,这些契合中的精华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20-1921年,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利在《伯灵顿杂志》上发表了《中国艺术哲学》系列论文,译介了谢赫、王维、张彦远、郭熙、董其昌等重要艺术评论家及其画论,是西方较早集中阐释中国艺术哲学的重要成果。韦利的中国艺术哲学研究有其突出特色,一是以准确、流畅的英文翻译了大量中国画论原文,匡正了前人的误解、误译,突破了以往学界深受日本学者观念影响的困境;二是将不同时期的中国艺术名家及其画论置于中国历史、思想史、哲学史的框架内予以阐释,清晰呈现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脉络。韦利的研究推动了中国艺术哲学在西方的接受和传播,并深刻影响了弗莱、庞德等英美现代主义者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批判与反思:实践哲学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在诞生之初就与实践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后的教育学因遗忘了实践哲学而走入了迷惘之境,同时也因实践哲学的复兴而走向新生。面对西方实践哲学的复兴,当下的我们该如何让教育学说中国话?为此,本文在阐述中国哲学和“教育学”的实践特质的基础上,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对中国的教育学进行了批判反思,以为中国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9.
自西化运动开始的一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活动基本上是为中国哲学寻找合法性根据的过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除少数一两种属于传统中国哲学的方法以外,绝大部分方法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的观念体系。这种以西方哲学的立场、流派、思维或方法对传统中国哲学进行解析和批判,实质上是以西方哲学框架体系剪裁和定性中国思想从而给中国哲学观点贴西方哲学标签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国哲学的原生状态视而不见,传统中国哲学的生存性价值和超时空意义遭到了否定,因而中国哲学获得的“合法性”是被判定了“死亡”的“合法性”。一种哲学的“合法性”不在于它是否符合了某种外来的规范或标准,而在于它自身是否在现实社会还具有创生新思想的能力。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只能从中国哲学自身在现代社会的创生能力中得到证明,这应当是确认中国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标准。创生能力的根本标志就是新的中国哲学诞生——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国哲学也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是对两者超越的哲学;是能够与两者对话的哲学。一方面它必然表征的是现代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另一方面它又提供了值得全人类思考的东西,是属于全世界的。具体标志则应当是出现了可以与《论语》、《老子》、《庄子》等相媲美的哲学著作,出现了像孔、孟、老、庄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可以与当今世界强势哲学对话的新对话者。  相似文献   

20.
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哲学总能引起我们的无限反思,他们身上那种对生命的执着以及顽强旺盛的生命欲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因为小人物的生存哲学中往往包含有大智慧,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社会的沉疴。比如面对生存的困境,阿Q选择了"狗"式的生存哲学以及"精神胜利法"和"忘却"两大法宝,徐福贵则选择了"牛"式的生存哲学,而这两种生存哲学在中国民间底层社会都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