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8,(10)
正《收藏》杂志诞生于1993年,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收藏类专业期刊。《收藏》见证了从1993年到2018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5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值此25周年之际,《收藏》杂志特举办"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以期梳理收藏成果,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1.本次活动分为书画、陶瓷、青铜器、钱币、佛像、红色收藏、玉器、古籍碑帖、紫砂、杂项等十大类。2.各类别藏品将分别入选前十名,获奖藏品将颁发"收藏杂志杯"纪念奖杯、证书。3.获奖藏品将在《收藏》杂志上公示,并由《收藏》杂志聘请专家撰文,在《收藏》杂志进行专题报道、著录。  相似文献   

2.
《收藏》2020,(10)
正[主办单位]第三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执委会陕西《收藏》杂志社有限公司[协办单位]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王长启梁晓新洪荣昌黄晓明张国柱戎畋松奚文骏《收藏》杂志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收藏类期刊,多年来充分发挥了专业期刊的特色,贴近市场,与时俱进,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广泛信赖。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收藏品交流机会,促进民间收藏繁荣发展,探索创新市场新渠道。本刊继续举办第三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4)
正1993年,在陕西这片文化沃土,杨才玉先生凭借他对文史工作的一腔热血,创办了《收藏》杂志,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的传播和普及、同时,这又反作用于中国的民间收藏,催发了收藏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推动了收藏理论的研讨和收藏学的建立,影响并带动了收藏类传媒的创办、出版热。《收藏》杂志至今已走过艰辛而灿烂的25年历程。在创刊10周年时,这本承载着厚重文化积淀的杂志走入人民大会堂举办座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7,(6)
正1993年,在陕西这片文化沃土,杨才玉先生凭借他对文史工作的一腔热血,创办了《收藏》杂志,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的传播和普及。同时,这又反作用于中国的民间收藏,催发了收藏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推动了收藏理论的研讨和收藏学的建立,影响并带动了收藏类传媒的创办、出版热。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0,(7):169-169
《收藏》杂志作为国内创办最早的收藏类刊物,自1993年元月问世迄今,经过18年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中国收藏界最具代表性的期刊。曾连续三届入围国家期刊奖,并获“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2008年1月,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收藏》杂志又分别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期刊案例”“2007年度中国十大期刊创新领军人物”两项大奖;2009年12月,在由中国期刊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期刊年会”中,《收藏》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3,(9):36-37
中国收藏家协会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支持单位,特别组织六个收藏委员会推出九大系列民间收藏展览,徽章、票证、工艺品、票卡、扑克牌、文献和烟酒茶具等,各具特色的藏品、轻松的氛围、有趣的活动……让观众在欣赏藏品的同时体验和分享收藏的乐趣。●红色收藏委员会红色收藏委员会此次参展主题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主要展示:毛泽东像章及邮品、雕塑、摆件、宣传画等。毛泽东像章可分为:建国前的早期章;建国至1956年的中期章;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章;23个国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9,(1)
正一本刊物的生命长度,是读者给予的。1993年创刊的《收藏》杂志,经历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蒙昧期、成长期、辉煌期,走过了26载春秋。年年发行量高居行业第一。其中最应感谢海内外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为答谢读者与提供更加优质的升级服务,201 9年1月1日起针对在杂志社订阅用户,特推出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8.
王泰初 《收藏》2013,(11):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  相似文献   

9.
王泰初 《收藏界》2010,(2):77-78
所谓品相,是指收藏物品的外表好坏精美程度。 收藏讲究藏品品相,因为藏品的品相决定同类藏品的学术、观赏和市场价值。钱币收藏由于钱币复品较多.就更重视品相。复品越多,藏者对藏品的品相要求相应越高。  相似文献   

10.
王秋峰 《收藏》2013,(1):171-171
说起我的收藏之路,与《收藏》杂志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本《收藏》杂志,随手翻阅,越看越喜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就从该古玩店借阅了当年的《收藏》杂志。1994年,我开始订阅或购买《收藏》杂志直到今天。20年来,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变更了好几次,给订阅《收藏》带来不便。为了看全《收藏》,除订阅外,我或者从报刊亭购买,或者借阅其他藏友的,或者年底从杂志社邮购当年杂志。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8,(10):172-172
《收藏》杂志2008年(1~6期)合订本面世,《聚珍轩藏品赏鉴》(上、下),《紫方馆藏砚》,《中国古代钱币》。  相似文献   

12.
可能我不是收藏《当代体育》期刊最多的当体拥趸,但像我这样还保存着购买第一本《当代体育》的Fans可能已经属于"骨灰级"的收藏家了,因为那段往事距今已经16年。早就看到"亮亮你的当体收藏"了,可说实话,当初并没有想把自己与《当代体育》的情缘写下来,只想默默保持这一份16年的感情。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7月,当我和众多莘莘学子熬过了那个终身难忘、七月的大考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邮局,紧绷了三年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可以"为所欲为"的休闲了,买了一大堆我喜欢看的杂志,那里面就有1993年7月的《当代体育》(总第119期),那也是我收藏的第一本当体。岁月的年轮悄然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收藏市场异常火爆,除了最近收藏爱好者不断增加外,更多的却是一些对古董文物一窍不通或只略懂皮毛的人怀着"捡漏"心理冲进市场造成的。每天都有不少"淘宝"的人希望自己花几十上百元买来的东西,能一转手就成为数十上百万元的宝物。所谓"捡漏"——讲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有人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东西可谓是天大的乐事。但捡漏并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8,(12)
正凤凰栖梧桐,蛟龙潜大海。金秋11月,《收藏》杂志社迎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刊社总部入驻陕西丝绸之路收藏品交易中心(简称:陕藏所),并正式办公。新地点新气象新征途1993年1月诞生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的《收藏》杂志,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收藏综合类月刊。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收藏类刊物中最具含金量的品牌。拥有近十万的订户和近百万庞大而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是国内收藏类的代表刊物。陕藏所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西咸新区管委会批准、金融办备案,于2016年1月26日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主要职能任务是为  相似文献   

15.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铁慧 《收藏界》2013,(2):78-80
近年来收藏市场异常火爆,各类藏品此起彼伏地在拍卖市场创下一轮又一轮的新高,在瓷器与玉器的收藏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同时,徽章类的拍品开始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1,(5):130-130
自2010年12月中国泥人博物馆展陈项目组与《收藏界》《鉴宝》杂志及十家专业收藏网联合发起,进行网络征集中国泥人博物馆泥人藏品活动以来,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收藏网友的鼎力支持和积极行动,相关的泥人藏品信息不断涌现和反馈,更多网友发来藏品照片,很多藏品得到泥人业内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没想到网络的影响力如此巨大,看到了很多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泥人佳作。载  相似文献   

18.
王泰初 《收藏》2013,(6):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时间磨炼出来的才能,也算是知识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相似文献   

19.
古陶瓷收藏热方兴未艾中国是陶瓷大国,英语“中国”就与“瓷器”同意。古陶瓷民间收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研究著述十分丰富,大收藏家不胜枚举。当代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活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地古玩市场上的古陶瓷品种繁多,常使人良莠难辨;古陶瓷收藏的专著和文章大量涌现,各种鉴定培训活动层出不穷;民间建立的陶瓷藏馆不断增多,有些已  相似文献   

20.
仇毅军 《收藏》2007,(4):167-167
我于1993年开始涉足收藏,也是从那时起爱上了《收藏》杂志。在我的壁柜里存放着从1993年1月份至今仅缺6期的《收藏》杂志,整整162本。14年来,每当我在收藏中遇到困惑,或在撰写收藏方面的稿件感到头脑空虚时,便想起《收藏》杂志,于是从壁柜里拿出这些或新或旧的杂志,细细阅读,从中找思路,找观点,找答案,找经验。由于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的不断教育、启迪,我对收藏文化的认识不断升华,鉴别能力随之增强。工作中我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坚守住警察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