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H.劳伦斯:20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也是现代英国诗坛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劳伦斯早期、中期和晚期典型诗歌作品的分析和评介,概括了劳伦斯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和手法,展示了劳伦斯诗歌创作方面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是闻名于世的英国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批评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摧残,以及金钱扭曲的人伦道德观。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运用文学伦理结形成与解构的具体批评方法,解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名篇《木马赢家》,指出金钱为上的社会中人伦的扭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破坏,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现代作家D·H·劳伦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19世纪、20世纪之交,英国已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在帝国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激化,大工业文明蔓延到英格兰的每个角落,英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精神方面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所有这些都在20世纪英国文学中得到了反映。在劳伦斯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同样可看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缩影。 劳伦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但他却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人生的探索者。他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在文学这块田园里辛勤地耕耘着,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批判社会,探索人生,构筑着一个新世界。 D·H·劳伦斯生在乡村,长在矿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矿工的儿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自然之子.劳伦斯从小就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美好的大自然的践踏,对人类自然天性的摧残和扭曲,也饱尝了充满矛盾的不和睦家庭的苦计.因此,热爱美好的大自然,崇尚清纯的大自然,追求和谐完美的男女关系,是作家劳伦斯的天性。正是这一天性促使他拿起笔,歌颂大自然,赞美生命,抨击和鞭挞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劳伦斯象他父亲一样,终生挖掘  相似文献   

4.
梁娟 《文教资料》2009,(18):149-151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大部分小说,以犀利的文笔,揭露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矛盾和问题:以缠绵的语言,为现代人找到了一条新生的道路--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但是,他的另一类描写"异域"的小说,也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劳伦斯的传记以及他的印第安人题材小说<羽蛇>,对劳伦斯进行彻底"脱魅",还原一个真实的劳伦斯.笔者认为,劳伦斯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始终处于"半路上"的人,他始终在逃离英国与回到英国之间游离.  相似文献   

5.
现代早期英国国教会众多堂区存在教职收入不足的问题。1704年英国国教会和英国政府开始启动了补助堂区贫困教职的所谓"安妮女王津贴计划"。安妮女王津贴计划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教职税。同时安妮女王津贴计划也接受来自私人的资金。通过实行安妮女王津贴计划,英国堂区贫困教职的收入得到了显著地增长。安妮女王津贴计划的实施是英国国教会和英国政府在解决英国堂区教职收入不足问题上迈出的决定性一步。  相似文献   

6.
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论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历史、文学史发展的交汇处,总有一些跨时代的人物处于新旧思想的交锋中,2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创作既根植于传统现实主义,又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价值取向呈现为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走势又表现在他对人的生命本能的大胆张扬上,有人把劳伦斯不加分析地列入现代主义作家中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7.
《虹》是英国20世纪著名文学家劳伦斯文学生涯重要的作品之一,劳伦斯通过这部作品全面而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即通过分析他对于圣经基督教的批判和反人类中心主义意识来展现他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有两座艺术高峰:一座是意识流小说,另一座是心理小说,劳伦斯是心理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出生在英格兰北部诺丁汉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庭,一生经历三次婚姻。1930年逝世于威尼斯疗养院。劳伦斯的人生体验随时进入文学作品,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不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来讲,其声誉经历了异常的变化和波动,这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的其他作家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是因为他的早期作品曾以其反传统并具有挑战性的思想惊扰了众多的读者。他是一个崇尚自然的男人,而工业文明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让人变成一种木然的机器,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鲜明地表明了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英国劳伦斯研究专家基恩·萨加认为劳伦斯具有独特的、戏剧性的并且是带有内在节奏的生活经历.而使劳伦斯的生活具有这些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他采取了神话形式中最古老的、最富有感染力的形式——探索形式.基恩·萨加的话说出了劳伦斯一生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解救人类和改造社会,他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而且,他的这种对于人类出路的探索又经历了一番苦难的历程.纵观劳伦斯的创作和他富有独特性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把劳伦斯的探索过程分成三个  相似文献   

11.
高兰 《考试周刊》2011,(3):35-37
弗·雷·利维斯是二十世纪饮誉全球的英国著名批评家,倡导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法.强调文学的道德批评使命。他以四十余年的教学与批评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小说批评遗产——《戴·赫·劳伦斯》(1930)、《伟大的传统》(1948)、《小说家劳伦斯》(1955)、《小说家狄更斯》(1970)和《思想、话语和创造性——劳伦斯的艺术和思想》(1976),重新改写了英国小说史,捍卫和传承了英国的文化传统,推动了文学鉴赏的发展。回眸这段难忘的批评史,对于我国的文学批评和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静 《考试周刊》2009,(4):25-26
戴·赫·劳伦斯,20世纪英国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虽命运坎坷,但他矢志不渝,勤于写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羽蛇》在他后期作品当中,不算起眼,但它是劳伦斯探索拯救西方文明的新途径,是我们能够更完整更深刻地探讨劳伦斯思想和创作的关键纽带。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历史、文学史发展的交汇处,总有一些跨时代的人物处于新旧思想的交锋中,2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位人,他的创作既根植地传统现实主义,又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价值取向呈现为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走势又表现在他对人的生命本能的大胆张扬上,有人把劳伦斯不加分析地列入现代主义作家中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生态解读下的劳伦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两极关系理论,虽然在现实操作上有一定的悖反和局限,但它代表着劳伦斯对于人类精神生态超前的探索.以劳伦斯的最后一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范本,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在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后.人的自然本性逐渐消失和萎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化.把劳伦斯的男女两性关系放到生态视界中解读,不仅符合劳伦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一贯主题,更能接近其自然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文学是欧美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灵状态。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无论从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作者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是处于英国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点上的作家,他的小说既具有英国传统文学经典气质的沉淀,又融合了锐意创新的现代主义特点,现实主义成分与现代主义成分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及不同的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趋向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在《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达到了最佳稳定状态,两种成分交相辉映,营造出完美的平衡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最富有独创性而又引起了争论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一个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的统一体,他以超人的勇气浓墨重彩地描写性爱,抨击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因此而惊世骇俗,轰动了整个英国社会和文坛。在劳伦斯的作品里,处处闪烁着象征艺术的火花,象征艺术在作家劳伦斯的笔下已达到了炉火  相似文献   

18.
薛岩 《语文知识》2011,(4):89-90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劳伦斯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现代主义特征既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技巧上。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后期在法国出现的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中介 ,对各国文学均产生过重要影响。 2 0世纪初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中体现了这种自然主义文学特征 ,但又有一定程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D.H.劳伦斯的早期诗歌以自传体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少年时代的劳伦斯扭曲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情形。他的早期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死亡意识。分析了劳伦斯死亡意识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指出,劳伦斯早期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正是他骚动不安的悲世厌世的心理苦境的真实记录以及他争取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而抗争的矛盾心理的再现。为我们正确解读他的早期诗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