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7年厦门发生的"PX事件"为例,探讨了手机媒介对于公众参与、社会融入(social inclusion)和市民性(citizenship)的培育和影响。以语音电话和短信传播为主要信息获取与群体组织渠道,厦门市民积极参与了当地的环境保护运动;与此相同,当地政府在事件后期同样以手机媒介为载体,积极搭建起沟通政府部门与市民百姓的公共信息发布与反馈平台。厦门"PX事件"为手机传播、公众参与和电子政务相互融合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对社会民众而言,手机信息的传播扩散,为他们关注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对政府部门而言,手机传播的及时性、普遍性等优势,对于形成与规范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有积极的意义,是吸纳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和民主监督过程、提升政府决策在公民群体中的理解和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许晓凤 《科教文汇》2012,(24):41-41,46
符号学作为传播学基础学科之一,在传播文本的内容分析上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传统符号学仅局限于对书面和口语的研究,但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目前运用符号学对影像作品的分析,尤其对影像意义的产生研究,都具备了可行性与必然性。本文通过结合影像文本意义的产生以及影像意义的注入与解构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符号学在对影像文本分析时所具有的优势与局限。  相似文献   

3.
张小虎 《科教文汇》2011,(12):203-204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手机因其高普及性、传播更迅捷性和多功能性,已不再只是一个移动通讯工具,它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并成为一种新兴媒体,在现代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全媒体出版时代我国科技期刊手机出版之现状,依据手机媒介的特殊性,明确科技期刊手机出版的流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并运用编辑学与传播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对科技期刊手机出版的流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科技期刊手机出版的流程具体表现为动众市场细分,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出版内容加工,确定出版传播形式以及最终的宣传推广。【结论】初步明确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手机出版的流程,可更好地形成科技期刊出版的一整套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5.
摄像手机     
《世界发明》2004,26(9):65-67
想要一款只有巴掌般大小的摄像机?我们测试了五款最新的能够拍摄动态影像的手机,看看它们能否满足你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赵力维 《内江科技》2011,32(7):97-97,137
手机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媒介技术的革新,它已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取长补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成为人际传播的主流,以及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中国动漫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带来了跨越传统的动力。手机动漫这一新兴业务也就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手机flash动画的出现,对手机flash动画的主要技术和业务类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手机动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它将影响我们的休闲、娱乐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人类社会逐渐步人信息化时代,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以其主体多元性、内容复合性、形式互动性、传播实时性等特性,使媒介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新媒体也迅速地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基于此,本文例举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着重分析它们对于城市形象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期刊数字化出版和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普及,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手机出版的必需性、可行性,给出了科技期刊实现手机出版的策略和方法,认为应从完善手机出版规范开始,构建科技知识手机普及平台和消费平台,进而使出版商、媒介和用户各方满意。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均以数字形式进行交换和管理。伴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遍推广,智能卡一卡通在校园中已经广泛推广使用;而将智能卡技术和手机SIM卡技术进行结合,手机支付技术的出现,则有效整合无线通信、智能卡应用,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便利性,快速的向传统的“校园一卡通”领域渗透。“校园手机一卡通”取代传统的智能卡校园一卡通将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的教育功能、实现形式,以我参与制作的一个手机教育网站和手机端程序为例,描述了手机教育具体展开的过程和形式.展望部分则提出了现在手机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并对将来的发展提出了憧憬.  相似文献   

12.
王欢  祝阳 《现代情报》2013,33(7):18-23
媒介即讯息,在对人的组合和行动的尺度和形态上,媒介发挥着塑造和控制作用,手机媒介改变人际交往行为和方式。以北京邮电大学462名90后大学生为例,分析手机媒介在维系人际关系圈中的影响力。从关系强度、信任程度和人际交往能力3个维度,分析了手机媒介维系人际关系时发挥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快、网络功能全、娱乐性强、携带方便等特点,备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为此,手机传递的多种信息渐进式地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生活、学习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当代大学生以手机为媒介信息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作了初步调查研究,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对当代大学生怎样合理、文明、科学地利用手机信息资源作较为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邹燕 《科教文汇》2008,(24):261-261
手机媒体是媒体中与人们的接触时间最长的,但这接触时间大部分仍只是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工具,手机的大众传播功能还远远未发挥出来。如何使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真正发挥其大众传播的作用是我们亟需探讨的问题。内容是媒介的根本,本文将结合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初探如何策划具有手机媒体特色的优秀内容,推动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3G技术的充分发展为手机媒体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与能力,它带来了媒介环境的更新,又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习惯与思维方式,而这一切都导致了高校育人环境的变更。本文以新闻传播教学为个案,探讨了3G技术背景下的手机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学带来的种种变革、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3G技术的充分发展为手机媒体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与能力,它带来了媒介环境的更新,又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习惯与思维方式,而这一切都导致了高校育人环境的变更。本文以新闻传播教学为个案,探讨了3G技术背景下的手机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学带来的种种变革、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任文静 《科技风》2014,(19):267-267
随着计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们发现我国动漫事业、以及数字动漫产业也在随之扩张,虽然国内的动漫与日本、美国动漫相差远一些,但是近几年国内动漫产品的传播也不断的推广当中,主要传播的形式是通过电影、以及电视、还有我们经常看的书本杂志等书籍,可是这几年网络时代的到来,彻底将互联网的技术贯穿了整个华夏大陆,动漫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以网络动漫的形式迅速崛起,这靠的是网络信息技术,电脑网站中经常会看到国内设计的动漫,自从2011年~2014年这期间,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移动通信从2G网络转化成3G网络,我们经常在电脑中看到的动漫迅速从上边转移到了手机通信商,而且很多朋友可以方便的拿出手机进行观看手机上的动漫,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名词-手机动漫。  相似文献   

18.
胡春明 《今日科苑》2010,(16):174-174,170
移动互联是第五媒体,由此产生了“动众”的概念。“手机”作为一种媒介(而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具有自己的特点,并将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这种新媒体将对人类的传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和“动众”,中国具有在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走到世界传媒前列的先天优势,并且已经迈出了实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7)
通过对泰安气象服务的传播内容、方式、途径和传播效果的分析,对比传统气象服务传播媒介,分析气象服务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媒介传播气象信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