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出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测试数据用 SPSS 软件包统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困扰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忧郁症、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和人际关系敏感等;(2)生活在青海地区的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3)青海地区汉、藏、回族男女大学生在一些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4)不同学校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专业的不同造成的.结论: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一定的性别、校际、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666名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运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自尊、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和自尊、抑郁—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宗教认同能显示正向预测自尊水平,并且通过自尊对抑郁—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宗教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宗教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的重要部分,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SCL-90常模,对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鄂伦春族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研究,并和汉族新生、一般大学生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鄂伦春族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教育和引导。研究表明,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因而可通过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等来提高鄂伦春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352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当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族认同包括主流文化认同、积极文化认同和消极文化认同三种成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意识非常明确,而且对主流文化认同程度最高,性别、年级、民族以及所居住的村寨或街道的情况均未对主流文化认同和积极文化认同产生影响,在消极文化认同上,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苗族在消极认同的得分要高于彝族。  相似文献   

5.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主流化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以及消极的民族认同等三方面;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汉族朋友的数量、学习汉语的时间、父母的民族身份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影响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除了消极的民族认同与整合的化适应策略之间不存在相关外,民族认同的其他维度与化适应的其他维度之间都存在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彬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23):22-23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电脑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防止和减少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对于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它的科学性、发展性和实效性。民族地区高校在教育中应突破传统消极取向,转向积极视角,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开发,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竞争优势,更好发挥他们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社会繁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个层次,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叠合身份认同,并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双重任务,因此,对他们民族认同现状的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7名回族中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回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回族青少年自尊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喜欢大于自我胜任力;(2)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国家认同程度大于对本民族认同;(3)国家认同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自尊中的自我喜欢维度。该结果为今后回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回族经堂教育发端于明代晚期,勃兴于清代。明清时期的回族经堂教育具有拜师入寺程序严格、教育管理活动刚柔相济、习经生活节奏单一等特点。该时期的经堂教育活动培养出了大批经师学者、提高了回族人民的文化道德水平、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增强了回族群体意识,但也带有与时代文化、科技等相脱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聋人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聋人大学生在内的残疾人大学生数量也将会显著增加。本文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便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测量和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变迁中,回族的本体文化模式承载着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如何应对新异的社会,并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回族未来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失调、环境不适、情绪冲突、消极对抗等几个方面。要保证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强化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心理素质教育,缩小管理者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组织之间的心理距离,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注重心理卫生教育以促进心理相容,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徽州人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徽文化,它深刻地烙下了当时社会文化大环境下人的心理活动痕迹,蕴含着徽州人自我调节、与环境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健康思想。发掘徽文化心理健康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心理健康的实质,对于开展当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虽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视,同时企业也希望高职院校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技术人才.但高职生的心理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职生五个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是:自卑心理,厌学心理,不满与逆反心理,性心理,焦虑、郁闷心理。文章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团体社会工作的方法、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通过资源的整合,探索出一条维护高职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东干族族名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即“东岸“、“东岸子“,是东干人对自己族名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又与突厥语tung gan(“通干“)在语音和语义上发生巧合,即“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与陕甘回族移民至新疆的史实相符,更流露出“东干“这个移民群体浓浓的故土情结.  相似文献   

19.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现实紧迫性。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客观全面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探讨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对策,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