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具有跨越时代的特性。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贯穿于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又会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唤起“民族自觉”,是凝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各层次内容的关系、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的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平时与非常时期)民族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谈谈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全面的总结 ,提出不仅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而且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 ,这对于高校培育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撑 ,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 ,也就是在改造自然 ,变革社会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往今来 ,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教育中应该注意把握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向性。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教育必须服从于民族振兴大业,要防止民族精神教育偏离正确方向;二是要注意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全面性。民族精神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但不是全部,要防止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和片面性;三是要注意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性。要使民族精神教育尽可能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教育者,使民族精神教育具体化、更具时代感,以增强实效性,防止和克服教育内容抽象化和教育方法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有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发展民族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中创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当代高校德育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惠明 《江苏高教》2006,(1):122-12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高校德育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德育凸显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民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高校育人的时代主题,是当代高校德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教育环境为背景,提出了“民族精神教育”这一新理念。并从四个视角论述了民族精神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是凝聚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震撼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意志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创造力教育。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的宗教、民族的风俗以及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技能,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而作为构成民族精神的种种“精神”,又无不打上本民族精神的烙印。民族精神是由众多具体而有特性的“精神”所汇成、所体现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诞生于沂蒙、传播于社会的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民族精神是沂蒙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价值取向和途径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任民教授根据邓小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从民族精神的精华、邓小平的继承培育和超越三个侧面展开论述,一方面集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民族精神的理论精华,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了邓小平民族精神理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超越,深刻地阐明了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从民族精神是凝聚力的精髓深挖民族传统精神的理论资源,从升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提升民族精神,从开拓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提升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是高等教育的时代意蕴。高校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岩精神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一个典型时期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团结统一、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等等优秀的民族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应该在与时俱进精神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弘扬红岩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从萌芽、成型到发展、壮大,总有与其相适应的民族精神相伴随.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支撑民族生存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通过阐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问题,从而说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应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能够提升民族精神,同时也呼唤民族精神.在当代,科学理性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大学精神、实践活动、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文化产业化是更为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不仅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先进的体制环境,而且有助于实现传统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要。而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发挥其对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