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增强下肢肌力方案、探索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法,筛选身体健康,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它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的专项排球运动员1人,对其下肢进行加压力量训练。使用Biodex System3.0等速测试系统测量他训练前后的伸髋肌群,屈髋肌群,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最大肌力,比较训练前后肌力的变化,从而确定加压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肢肌力的影响。结果经4周加压力量训练后,受试者下肢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强。结论 4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瑞士生产的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男子健美操优秀运动员(健将及一级运动员)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运动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关节活动幅度(最大ROM),两组运动员之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两个级别运动员的柔韧性相当。而两组运动员的相对峰力矩屈伸比均出现明显不平衡的情况,提示健美操运动员都要注意对提高踝关节屈伸比值的训练。踝关节屈肌的平均功率在运动员之间的差别也比较显著,健美操运动员更应注重爆发力的发展。踝关节肌肉耐疲劳的能力在两组运动员中的显著性差异,表明肌肉耐疲劳能力在健美操项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肌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摔跤运动项目是一项个人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力量素质在激烈对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仪器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摔跤运动员主要肌群力量发展情况的认识还十分模糊,涉及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该项目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以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对不同速度状态下运动员腰背伸屈肌群等速向心收缩能力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一级运动员在腰背伸、屈肌群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上都要优于二级运动员;运动员腰背屈、伸肌群平均峰力矩之比(F/E)都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增大;随着速度的增加,一级运动员腰背伸肌群力量下降的幅度要小于二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力量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感觉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1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名运动员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实验组8名运动员除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外,还采用ISD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的Stat.-Coord模式训练进行力量训练。在实验前后分别在60°/s以及240°/s条件下测试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屈/伸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做功值以及实验前后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并对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受试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均有显著地增加,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模式对于提高其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效果,对照组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实验组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回复角度差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的训练方法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队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有显著性的提高,对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力量有所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的向心/离心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Stat.-Coord模式训练最大区别在于该模式增加了解决膝关节屈伸肌群离心力量训练手段不足、踝关节训练负荷不足以及关节活动范围不足的问题,并通过该模式的训练有效改善了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跖/背屈肌群的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在2012年冬训前对9名省优秀110米栏运动员的髋、膝和踝关节进行60°/s和240°/s的屈、伸模式测试,探讨受试者下肢关节肌力的特点,为冬训针对性力量训练提供定量依据,同时对预防下肢关节、肌肉损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篮、排球运动员下肢3关节肌等速测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虞重干  郭权 《体育科学》2000,20(1):73-75,88
用Cybex等速测力系统对篮排球运动员进行了下肢3关节力量测试,结果表明两项目运动员下肢3关节肌力的主要差别在于膝关节伸肌离心收缩能力和膝关节屈肌向心收缩能力,在运动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在起跳过程中的缓冲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方法:利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以180°/s、120°/s、60°/s3种角速度对苏州市自行车训练队26名运动员右腿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屈伸测试。目的:分析自行车运动员不同角速度下等速向心收缩与膝关节肌肌力的关系及肌力特征。结果:1、屈伸肌峰力矩随速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2、到达峰力矩的时间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缩短。且男女运动员在180°/s与120°/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3、膝关节相对平均功率伸肌均大于屈肌,120°/ts时,屈伸肌的相对平均功率最大。4、屈伸肌比在64.8%~70.6%内,有随速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以60°/s的角速度训练肌肉最大力量效果更明显;爆发力在120°/s时训练效果最佳;屈/伸肌比值(H/Q)在正常范围内,但低于优秀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10m跳台男子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役国家队4名10 m跳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对峰值力矩为评定指标,通过运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速度分别是60°/s和240°/s,对跳水运动员下肢髋、膝和踝关节主动肌群(伸肌群)的肌力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探讨高水平跳水运动员下肢主动肌群的特征.结果显示,下肢关节相对肌力矩水平高是完成高难跳台技术的基础之一;下肢各关节屈伸比值低,伸肌群力量明显大于屈肌群;动员髋关节快速屈伸的肌群的比例相对较高,而膝和踝关节快速屈伸时动员的肌群相对较少;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力量接近,髋关节左侧大于右侧;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髋关节在下肢总力矩的百分比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跳远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形态与专项力量间的相互关系。肌肉形态测量采用CT断层扫描,力量测试采用美国Cybex-Norm等速测力系统,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研究结果表明:从形态上看,一级跳远运动员大腿肌肉各相应断面面积明显大于二级运动员,且右侧略大于左侧;在相同测试速度下,一级运动员肌肉收缩力量大于二级运动员,且右侧略大于左侧;跳远运动员在低速屈膝、伸膝时,肌肉力量与其横断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对踝关节肌群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振动台力量训练法(VSM)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TM)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跳远专修的学生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振动台的刺激频率为20~25HZ,加速度为15~20m/s2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测力台和Biodex分别对下肢最大蹬伸力量和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VSM比TM训练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使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得到同时协调的发展.但实验结果还表明VSM对肌肉耐力的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在采用VSM力量训练方法的时候要加强对肌肉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两种不同水平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了起跳腿的“拉长缩短周期,,收缩能力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的肌肉反应特性,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平高的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拉长一缩短周期”收缩能力总体上高于低水平运动员;髋关节并不是缓?中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膝关节的退让工作能力对起跳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踝关节伸肌群的退让工作能力不具显著性差异;踝关节的缓?中幅度很大程度上是受上板水平速度的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的踝关节蹬伸平均角速度要大于低水平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12.
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与专项身体素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 10名男子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专项身体素质以及下肢髋、膝和踝 3大关节等速屈伸肌力矩等指标进行测试。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跳远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下肢力量水平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发现髋关节屈伸肌肌力、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伸肌的离心肌力以及踝关节的跖屈肌力与跳远成绩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IsoMed2000型肌力测试系统,选择60°/s和240°/s,对23名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健将级9名为A组,国家一级14名为B组)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踝屈伸肌群各项等速肌力指标进行测量。探讨优秀散打运动员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分析两腿的肌力差异,判断肌力平衡、关节稳定,运动员等级水平对肌力的影响。结果:国家健将级散打运动员双侧下肢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及稳定性显著优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支撑腿主要体现力的有效传递及稳定性,进攻腿主要体现屈伸肌力大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0名辽宁省排球队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受试者3步助跑后衔接跳跃扣球的起跳期在三维空间坐标中的轨迹和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参数,以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最大伸肌力矩和最大伸肌功率,研究排球不同扣球起跳下肢运动学的特征,为提高排球扣球起跳时的动作质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后排先行脚、跟随脚的动作时间、动作总时间短于后排,后排起跳动作距离长于前排(P<0.01);(2)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伸肌力矩后排大于前排(P>0.05);在踝关节伸肌力矩中,后排的先行脚大于前排(P>0.05),后排的跟随脚大于前排(P<0.05);(3)除先行脚的膝关节向心功率后排均小于前排外,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伸肌向心功率后排均大于前排。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肌坏踝关节离心功率后排大于前排。  相似文献   

15.
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 8名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了专项成绩和身体素质测验 ,同时测试了运动员下肢髋、膝、踝 3个关节的等速屈伸肌力。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下肢力量水平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髋关节屈伸肌力矩、膝关节伸肌力矩、踝关节跖屈肌力矩与跳高专项成绩相关。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部分优秀跳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体工队16名现役优秀跳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优秀跳跃运动员的受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踝、腰和腹。多发伤种与项目有关:跳高易致股后肌群拉伤、膝关节、踝关节扭伤、背部损伤;跳远易致腘肌损伤、半月板损伤;三级跳远易致足跟底部扭伤、踝关节扭伤;撑竿跳高易致腹外斜肌拉伤。局部运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和身体疲劳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科学安排训练和竞赛,注重对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技术诊断,加强对膝踝等受伤多发部位的保护,提高对急性损伤的诊治水平,建立、健全运动员医疗制度和康复制度,对于预防跳跃运动损伤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我国参加 1998年亚运会选拔赛达到健将以上水平的 7名女子跳高选手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选手在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有一定提高,H_1、H_2 与世界选手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差距在于:起跳离地瞬间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蹬伸不够,起跳前一步至蹬摆幅度小。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anthropometric and motor parameters of ski jumpers. Male ski jumpers (n = 329) at various competitive level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se competito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age (18 years and younger, and over 18 years), and then divided into seven even intervals within those groups. Basic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maximal relative isometric knee extensor force, reaction time, knee extension time, and vertical jump height were measured. The conditions,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of measurement were consistent throughout the study. A reduced body mass index (BMI) in the adult jumpers was significant (P < .01) in the first three (1982–1993) and in the last three (1998–2010) intervals. Adults had an increase of maximal relative isometric knee extensor force (P < .01) in the last three intervals (1998–2010). They had greater maximal relative isometric knee extensor force (with exception of the first interval, 1982–1985) and vertical jump height than younger competitors (P < .01). Both young and adult jumpers exhibited the increase of strength and power in the lower limbs and a decrease in BMI during the whole observed period.  相似文献   

19.
分析比较不同级别男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离心收缩时峰力矩特点及差异。在首都体育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对8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和8名二级男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群进行等速离心收缩测试,测试角速度60°/s、120°/s、240°/s,指标包括峰值力矩、相对峰力矩(峰值力矩/体重)、峰值力矩屈伸比。研究结果:(1)一级跳高运动员起跳腿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较二级跳高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平均功率随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P<0.01);(3)离心收缩峰力矩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4)离心收缩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为0.60~0.63之间。结论: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群等速测试结果的差异是造成一、二级跳高运动员成绩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