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笈七签》卷十二《三洞经教部·经·推诵〈黄庭内景经〉法》 :“读竟礼祝毕 ,正坐向东 ,临目内想身神形色、长短大小 ,呼其名字 ,还填本宫。”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大方诸宫服日月芒法》 :“如此良久 ,临目存自见心胃中分明 ,乃吐气、漱液、服液三十九过 ,止。”卷二十五《日月星辰部·太上招五辰于洞房飞仙秘道》 :“安体静心 ,慢气调神 ,临目内视。”按 :“临目”犹现在说的“眯着眼”。这是道教修炼时的一种重要方法 ,卷四十五《秘要诀法部·临目诀第十四》 :“临目 ,目欲闭而不闭 ,欲开而不开 ,令幽显相关 ,存注审谛。今人入靖及呈…  相似文献   

2.
北宋元祜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史的角度上探讨王羲之《兰亭序》的真伪十分必要。对这一问题的深研离不开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比对,更不可能游离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极其思想状况而作出结论。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的关系着手,论证了王羲之对《兰亭序》著作权的拥有。  相似文献   

4.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它影响了一代代书家,使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次高潮。美术系本科书法课程中的行书教学中,也应选《兰亭序》为范本。认真研究兰亭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6.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晋代王羲之撰写,其文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其书法亦具极高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名噪一时之作品,《文选》竟未选录。自宋以来,文人多臆测,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7.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异《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8.
史书中所引用之时语乃当时人们对人、事品评之精当口语,言简意赅,指示明确。本文汇录《新唐书》中所见时语凡十八条,并以《旧唐书》为对照,作相应说明与解释。  相似文献   

9.
李俊 《文教资料》2007,(36):44-45
文章通过比较宋陈景元补遗《列子释文》中的异文与今所传北宋本《列子》,从而得出《列子释文》所参考的一种《列子》乃宋景德中的国子监本,即今所见四部丛刊所影北宋本《列子》的祖本。《列子释文》所据本则是唐本。  相似文献   

10.
北宋元?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宴滕王序》,在《王子安集》中又名《滕王阁诗序》。它是饯别宴会酬唱诗文的序文,这类文章历来数量不少,质量不高,仅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较为出名,而且《兰亭序》出名大多由于它是顶极书法作品,其余多走应时应景的套路,写宴会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兰亭序》作为行书艺术的重镇,其优美的内容、多姿的形质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历代"王书热""兰亭热"中无不深深地打动每一位欣赏者的心。探析《兰亭序》书法艺术,必须着眼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兰亭序》书法的传承、学习状态,才能把握其学术和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他的字简约玄澹,超然绝伦,被人称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而他的《兰亭序》以及《兰亭诗》也绝对是绝妙的文学作品,今试以《兰亭集序》分析之。  相似文献   

14.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周易》本名《易》,乃儒家“六经(易、书、诗、礼、春秋、乐)”之首,故又称《易经》。原本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以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记载了上古巫史们世世代代卜筮所积累的经验。相传夏代有《连山》,商代有《归藏》,都是卜筮之书,与《周易》相类似,但其书早亡。汉代时尚存《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后来都散失了。今传者为后人依托,并非原本,不可凭信。至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易》,实为周代卜筮之书,故称《周易》。秦皇焚书,不焚卜筮之书,故《周易》得免于秦火之劫,作为可靠的先秦典籍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周易》有着浓厚的政治意蕴,其中诸卦也概莫能外,《临》卦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临》卦在字形字义、卦序、历史上都与监察活动有相通之处,《临》取监义,可训六爻分别为感临、威临、甘临、制临、知临和考临。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阴阳相济的辩证思维、明德慎罚的教化意识和层次分明的系统思维共同构成了《临》卦的监察智慧。  相似文献   

18.
《兰亭序》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艺术信息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运用比较读帖法、拼贴比较法、替换比较法、角色转换法、视频投影展示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后蜀韦縠距韦庄时代较近,其唐诗选集《才调集》收韦庄诗63首,其创作顺序与明代朱承爵十卷本《浣花集》诗作次序大致相同,据《唐音统籤》韦庄散佚诗作大抵是入蜀后诗作的观点,《才调集》所选韦庄诗作后半部分多数乃韦庄入蜀后诗作。  相似文献   

20.
范昌灼 《高中生》2009,(7):55-56
沈先生的文学著作虽以小说为最,如《边城》,但散文亦佳,《湘行散记》《湘西》是其代表,前者是1934年回乡的记录,后者乃1938年经湘西赴昆明在沅陵所写,他的散文,风格质朴俊逸、清淡洒脱,叙写中深含情韵,为当今文坛和广大渎者所推崇、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