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州是苏东坡重要的人生驿站,苏东坡是北宋文艺黄州高峰的首席攀登者。黄州神奇的“山水风月、农耕劳作、文化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首次铸就了东坡及其多元文化,因而黄州就成为东坡多元文化的发祥地。黄州,这座早被东坡认作是新生地的小山城,也就成了他人生历程中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是部极其辉煌的民族精神史诗。黄冈人以东坡文化兴市,首先要读懂东坡这部大书:读懂东坡被贬前后黄州文史地域知识;读懂东坡在黄州的全部著作;读懂东坡被贬黄州后所构建的贬谪文化机体;读懂东坡所投给黄州的人文意味,深入体味黄州为何成为东坡贬谪文化发祥地、东坡文化发祥地、黄州赤壁文化发祥地、东坡养生文化发祥地。这些正是我们让东坡文化在当代黄冈重放光彩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任何祖先、民族、文化、文明的兴起,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的诞生,自有其发祥地。东坡躬耕地在黄州,东坡居士自号于黄州,东坡文化始铸于黄州,东坡文化的发祥地自然就是黄州。有当事人苏东坡和历代权威学者的文字记录为证,勿庸置疑,无人可以否定。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贬居黄州期间,有几个地点与他息息相关,对他人生观转变意义重大。文章以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对苏东坡黄州几个主要遗址遗迹所蕴含的人生意义进行了观照和诠释,描画了苏东坡谪黄期间,从其人生低谷登上普世人生顶峰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突围     
正苏东坡到黄州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相似文献   

6.
思辨类散文如何写作呢?笔者以为必须立足四个支点——文化、历史、自然、社会,高举两面旗帜——思辨与抒情。一、立足四个支点,深掘哲理意蕴1.思辨,凸现文化底蕴思辨类散文天生与文化密切相连,文化孕育着哲思,展现着哲思。所以写作思辨类散文,我们首先应把目光投向文化,凸现自己的文化底蕴。余秋雨来到地方不大甚至荒僻的黄州赤壁,缅怀宋朝大文豪苏轼,在《苏东坡突围》中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悟: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  相似文献   

7.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黄州时期人生哲理的核心。乌台诗案后,死里逃生的苏轼,惊魂悄定,被贬谪黄州,有如经历了一场恶梦。因此,他在黄州期间感叹“人生如梦”的诗词特别多。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是苏词中传达的独特的人生态度。苏轼黄州五年诗词中屡次写到梦的意象,可谓佛儒思想在他的精神领域相互碰撞而构成的复杂世界。  相似文献   

8.
一代文豪苏东坡1080年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从此与黄州结下不解之缘。黄州成就了苏东坡的平生功业,使其登上了北宋文坛峰巅,苏东坡也为黄州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他那惠民济世的清廉作风,自然朴实、恪守本分的思想品格,给黄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现代人永远铭记和效法。  相似文献   

9.
<正>黄冈市东坡小学地处文化古城黄州,毗邻美丽的苏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黄州对千古文豪苏东坡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文学代表作“一词二赋”、书法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强调,苏东坡到黄州“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教师应该立足东坡文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乌台诗案"以后,苏东坡被贬黄州,处境凄凉,生活困厄,但苏东坡在困境中没有消沉退缩,而是秉持自己"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涉足山水,为民造福,实现了自己人生和创作的双重飞跃。黄州,注定是苏东坡生命中最值得铭记的地方。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著名诗人王禹僻被贬到黄州后,思想出现了较大钓转变,具体表现为爱国、民本、隐逸、迷信等多种思想复杂并存。而其中的爱国泽民、隐逸旷达的精神内核对黄州谪官而言具有开启意义和代表性。王禹僻与后来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张耒共同构成了黄州独特的谪官文化的景观,而他也成为黄州谪官文化的开创者和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谪居黄州,并非因什么“鸟台诗罪”,而是神宗袒护,将东坡编管在黄州的。黄州自古属于“穷乡僻壤”、“楚头吴尾”、“下等州”。黄州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环境,是流放文武官员的世袭之地。东坡之所以能写出赤壁两赋一词,与他黄州的贬谪生涯和他构建的贬谪文化机体紧密相关。东坡频频登临赤壁,面对江南武昌西山吴王行宫,联想三国赤壁之战,权把黄州赤壁当作盖世英才鏖兵的周郎赤壁,向往英雄事业,写诗作文,“发抒牢骚,假曹周以寓意”。逆境出人才,愤怒出诗人。贬臣东坡成为英雄,流放地黄州成为名邦。古今中外文人,把对周郎赤壁战事,对东坡人生感悟,都倾注在黄州赤壁及其二赋一词上,使得黄州、赤壁、东坡、二赋一词,既是民族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贬谪黄州,在其人生的厄运中,一举创造了耀世的辉煌。是苏东坡的善待自己,随遇而安;入世做事,借权惠民;物我联思,禅悟进取;恣意走笔,欲纵还收等四大黄州智慧,使其创建了殊异的人生范式,值得体鉴回味。  相似文献   

14.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小人中伤,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他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从不是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位参破世间荣辱的智者;悲观消沉不是人生的主旋律,超脱旷达才是生命的壮歌。这就是苏轼。余秋雨说: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在黄州,他留下了许多旷世之作,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词《定风波》,来感受苏轼旷达的胸襟和处变不惊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在黄州从其人生谷底起跳登峰,创作出他自己的登顶之作,出现创作的“井喷现象”,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坡文化。东坡文化的忠君爱民精神、感悟思辨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踔厉奋进精神,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引领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首次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初到黄州,自然悲凉,但自从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不仅他的人生态度变得更加坚毅沉稳、超然豪放,更让他的文艺创作达到了新的巅峰。苏轼诞生于四川眉州,但黄州让苏轼浴火重生为苏东坡,黄州才是苏东坡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在黄州从其人生谷底,一举登上了中国文坛的最高峰,这是得到历来学界共识的;苏东坡谷底登峰的秘诀,也历来为世人所探求。本文从苏东坡贬居黄州期间的境况、心情和作为等方面,开创性地揭示了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的秘诀:即多措并举,排遣内心积郁;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前行;眼见河水西流,自信能创奇迹。这对今天人们的处世仍富有启迪性,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苏东坡谪贬黄州逆境中的思想情怀探研他的人品风范。黄州时期,苏东坡虽然有"心如已灰之木"的苦闷,但却很快在崇儒、礼佛、参道修为中突围出来;他阳光灿烂的乐观情绪,荣辱不拘的旷达胸怀,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亲和平易的仁爱心灵得以充分地展现。苏东坡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不仅是他的文学成就卓著,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胸怀令人推崇和仰慕。  相似文献   

19.
以黄州文化、东坡文化为主题的“遗爱湖公园”首期工程——遗爱亭景区工程,标志着东坡文化将在黄州重显辉煌。之所以命名为“遗爱湖公园”,缘于传播苏东坡贬居黄州时期的遗爱功业;弘扬黄州太守徐君猷“相待如骨肉”的爱民情谊。苏东坡《遗爱亭记》宣传的是徐君猷的“遗爱”精神,得益的乃是从古至今的广大黄州平民百姓。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遗爱湖休闲公园,能让黄州人民感受到浓郁的东坡文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发配到黄州,没有工资,没有自由,刚来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和尚庙里。幸好黄州太守徐君猷对他十分友好,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他,而且不把他当罪人待,并不派人看着他。黄州时期是苏东坡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难不死,必然引起对生命意义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