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州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其整合应以休闲都市的城市休闲体系构建为基础,充分利用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特色,构建环城市休闲游憩带,重点建设基于古城、小巷、特色街区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和基于环城河、太湖、金鸡湖和阳澄湖等水上旅游休闲产业带。  相似文献   

2.
对潮州城市现有游憩资源及空间分布状况的梳理,发现潮州市区的休闲游憩空间类别较为丰富,空间分布可划分为点状分布、线状分布和面状分布三种。但存在游憩资源空间及类型分布不均、文化对游憩空间介入性不强、基础设施配套不合理、城市居民游憩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居民游憩偏好选择比较单一、家居休闲仍居主导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优化现有游憩资源及空间,组团分片整合;深度开发文化型游憩资源,提升游憩空间品质;完善游憩设施,提升居民满意度;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游憩空间建设与治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度;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优化潮州市区游憩交通格局;提倡健康休闲理念,鼓励开展游憩活动。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随着产城融合和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城市游憩系统和游憩空间的布局,城市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交通空间和游憩空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呈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城市新型生活休闲游憩空间。本文以临沂市为例研究了临沂市游憩商业区(RBD)、滨水游憩带、环城游憩带(ReBAM)的空间布局融合情况,重点研究了街道、广场、公园、景区景点、建筑空间、滨水河道等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产业体系布局、工作空间的链接,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游憩空间场所精神挖掘的重要性与提升城市休闲游憩空间体验性等策略,为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居住、人类、自然、支撑五大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更有效的游憩规划和游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网名命名现状的调查分析——以YC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名是人们进行网络交往的基本工具符号,它与传统的姓氏文化不同,具有自由随意性、创新性、功用性、艺术性等特点。在命名时也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按符号可划分为数字类、英文类、混合类;按语言单位可分为单字类、短语类、句子类等。透过网名文化可以折射出现代网络文明的利与弊,为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研究对于近郊休闲企业场所建设、市场开发等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抽样调查获取了丰富的基础数据,进而对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单一样本T检验与均值比较,得出城市居民对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排序,发现城市居民对绿色、生态、清新、悠闲与优美等近郊休闲场所风格表现出特别的偏好,而对于现代、古老、私密、神秘与刺激等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相对较弱;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可分为乡村田园风格、现代时尚风格、古老神秘风格、私密安逸风格四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城市居民对四类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表现出差异性与同一性并存特色,不同年龄城市居民在四类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居民对四类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表现出明显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福州市周边乡村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以孔元村、井下村为研究对象,选择五一游客游览高峰期,收集并分析5种游憩地12个监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气象因子等数据,研究乡村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及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与气象因子、游客游览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初夏孔元村、井下村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为3 383.49个/m3,达到对人体影响的I级标准;②不同游憩地类型,空气负离子日均浓度变化不同;③5类游憩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水畔游憩地游憩林地硬质铺装游憩地庙内田园游憩地;④海拔、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因子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较大,其中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和湿度;⑤乡村游憩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游客行为活动关系密切,客流量大的监测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于2010年10月29-31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休闲学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议题有:休闲学学科建设、休闲学基本理论、人类休闲思想之历史脉络梳理等;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休闲与体育的关系、游憩空间与城市建设等。来自  相似文献   

8.
构建城市核心休闲区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课题。文章提出了核心休闲区(CLD)的概念内涵,认为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层次和特色的休闲经济单元;是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辅以文化、体育娱乐、特色餐饮、休闲购物、信息咨询、教育等休闲相关产业,市政交通通达的城市功能区;是城市建成区中休闲企业、公共休闲设施、休闲消费、休闲服务等要素间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休闲活动高度集中,具有显著休闲功能的城市空间。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核心休闲区游憩、旅游承载能力强,文化、旅游、休闲等经济活动高度集中,游憩游客和休闲居民接待量大,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休闲产业高度融合。本文还以开封市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为案例,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休闲区的形成机理,其驱动机制表现为政府调控与城市管治、空间集聚、场所依赖和产业联动;同时具有历史文化协同拉力和休闲引力的推力双重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日益提升,出现了环绕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带状游憩地域,即环城游憩带。运用调查的方法,对南阳市环城游憩带游憩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游憩功能价值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与游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安市市民出行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休闲游憩是西安市民的主要出游动机,不同年龄组其动机有所差异;游憩者的出游力受其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西安市民的行为特征主要受游憩者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及其空间流向等因素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1.
辽帝在南京地区的捺钵活动包括延芳淀猎鹅、凉淀避暑.辽南京城内和近郊的风景名胜有内果园等.节日休闲习俗有上巳节走马射兔、佛诞日游城、重五射柳等.体育游艺竞技活动有打马球、角(低)等.艺术演出活动包括说唱、舞蹈等.南京贵族官员的户外休闲主要在宗教胜地和公共休闲空间.城市的军事化管理影响了城市文化的发展,限制了城市休闲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项目,融合了生态性和休闲性两大特性,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位于城市边缘,由城市功能向农村功能过渡的城郊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成为近年来生态休闲旅游开发的热点地区。本文采用了SWOT分析法,从十堰市大川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出发,分析区域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促使城郊地区生态休闲旅游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3.
肇庆市一直是我国著名的山水观光旅游城市,在广东省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近几年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不足。如何从原来的观光旅游城市向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相结合转变,这是当前发展旅游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出发点,肇庆市休闲度假旅游地发展布局,应丰富产品类型,合理布局;高中低档适当搭配,重视特色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建设;精心组织休闲娱乐项目;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和形象,以全面地、可持续地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越绝书》记载的“吴大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的“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等作文献考释,首先论述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在春秋时期的客观存在。接着,又从《越绝书》记载的战国时“春中君所造”之“楚门”,乃系苏州城门中的“破楚门”演变而来;另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提及黄歇治吴时的水利举措“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分析唐代时犹存的古城“四纵五横”河道体系,系战国黄歇治吴时的遗存。其后,从清代中叶苏州古城“三横四直”的河道体系为唐代演变而来,指出苏州古城在战国时代就已烙上且牵延至清代尚存的这一文化印记,从而印证黄歇治吴时重修苏州城墙的事买。上述文献记载,清晰地表明如下结论: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战国时重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娄底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特征的调研发现:娄底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审关愉悦、怡养性情、开拓眼界、增长认识能力,不同人群参与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休闲消费行为方式呈现的特征为:以朋友和家人为主要休闲伴侣,以娱乐消遣类为主要休闲消费类型,居民在平时、周末、节假日三个不同时段所选择的活动类型有较大差异,休闲消费支出比重较为合理。娄底市城镇居民参与休闲活动最大的收获是自由行动与减轻压力。调查还发现,娄底城镇居民对娄底城市休闲状况并不是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乡村旅游走了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西方国家的旅游产品形式以特色度假为主,我国则将乡村旅游纳入城市一般休闲旅游体系。如此使我国的乡村旅游陷入发展困境。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性质为“主题性休闲”,因此,明晰其所具有的主题就明确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向。同时,也要寻求一种运作模式,使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不可缺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苏州市9个社区文化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苏州社区文化教育具有社区重视程度高、活动内容丰富、城市社区活动亮点突出等特点,但也存在硬件建设匮乏、经费投入不足、文化教育活动供求不匹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探讨苏州社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之时起,苏州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就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文化心理、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综合命题。苏州古城墙现存的不同类型及其分段特征体现了苏州古城墙现有状态的多样性,以及古城墙修复保护的复杂性。在当代,保护古城墙已成为共识,但应该如何保护以及是否修复、如何修复则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支撑。20世纪80年代起,从地方法规的制定到保护修复的尝试,从综合环境的整治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从古城风貌的再现到城市形象的提升,苏州在古城墙保护和修复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休闲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研究北京市民的休闲方式,认为市民对如何科学用“闲”缺乏足够的了解,休闲质量不高,弱势群体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休闲,并就如何提高市民的休闲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