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文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文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文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文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直接为师范毕业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的教学兼具双重任务:既要学生“会学”,又要学生“会教”。由此可见,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而且要注重实践环节,即切实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学导读———教师点拨———范例引路———参与实践”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从专业课的特点出发,从未来教师的需要出发,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指归,它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以适应现实和未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该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自学导读。在定向、定量、定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自读教材。这样做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由被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点拨。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答疑,并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当前小语教改信息。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动地理解、把握了教材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视野,弥补我们的课本不能短周期翻新的不足。范例引路。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放教学录像...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4.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5.
有位语文教育家曾说:“语言学习积累重于理解。”这句话对英语教学同样适用。高考英语备考的第一阶段,学生的积累要在阅读、写作、纠错三个环节上形成能力。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库存,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在纠错中积累答题经验。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任务。其一,它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其二,它是时代、社会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其三,口语交际题是近年来各地市中考的一个热门考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说话教学分三步走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深入,国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个性化作文在语文教学实践巾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对什么是个性化作文,理解大同小异,孩心在于学生的作文要写出个性,但如何让学生写出个性的作文却见仁见智。所谓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对写作活动而言,个性是与共性相对而言的。当前的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8.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每晚,当我快忙完家务活时,我那四岁的儿子总是来个见缝插针,“妈妈,今晚给我讲一个故事!(一般到最后都是贪心地要讲几个的)”小脸试探着在央求,一旦允可,阳光灿烂。我默思良久,想到了自己班的孩子,高年级了,按道理,他们的阅读应该比我儿子强太多倍啊,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测验结果常常是让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10.
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和综合成果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读讲分析课文时善于捕捉写作规律,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立意高远,紧扣主题,层次清晰,精辟选词,撰写出人人爱读的好文章。在指导作文的讲评课上,努力从范作中输送写作营养,在个别学生的败笔作文里总结失败教训。在综合述评中为学生拨开云雾找回灵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  相似文献   

12.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启蒙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面前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纵观国内语文教学现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说在很大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在许多学校,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过程中总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考试模式单一、呆板,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少地方在阅读教学中还一味偏重琐碎的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导致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缺乏情感品质。这与时代所呼唤“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面对这种不良现状,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加以革新。下面略陈陋见。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法是语言运用的法则。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订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法常识作了削减,并明确提出:“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在此新形势下,如何根据语言的自身规律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就成了一个新课题。我以为其关键在于加强指导语言学用的科学性,为此。提出以下三条意见:  相似文献   

14.
[案例背景]二OO五年度宁波市镇海区语文七年级(七)期末统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语言积累和运用题:“诸葛”是复姓,其实我们国家还不少复姓,如“上官”、“司马”、“公孙”、“欧阳”等等。  相似文献   

15.
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如何认真学习、充分吸纳、全面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问题。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思考焦点、新的实践任务。要准确把握和落实新课标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这样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提倡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感知是对事物的感觉和初步印象。对某一新事物的正确感知是对其进行深人分析、深刻理解的基础,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就是要对文本有一个正确的、初步的印象,这是语文教学由过去的对文章支离破碎的分析过渡为真正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前提。然而,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题的改革实验,是由宣武区育才学校小学部等 4所学校承担的市级规划的“九五”重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2000年底,经专家组的鉴定,已经批准通过结题。该课题的研究项目不仅有实际意义,而且有理论价值。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发展小学生智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结合小学语文教改开展实验研究,也是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措施。这里刊登的《思维·语言训练·关键期》一文,是摘编该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中“内容与措施”的部分内容,供广大读者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0.
没有感情的教学是苍白的教学。聋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注重感情教育,强调以情育人。而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情、悟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自己要有情、会动情、能激情,让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发生共鸣,使课文充满生气与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