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清驻外使节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较早和较直接地接触到西方近代体育,为实现近代中国人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愿望,积极主动地传播西方近代体育,西方体育的传入也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一部分.早期使节通过著述使中国人初步了解到近代体育,并引进外籍兵操教员,使中国人初步学习到近代体育;后期使节自身大多热爱体育,并号召国人积极参与.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学和体育科学交叉研究的方法,再现了晚清驻外使节对引进西方体育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晚清驻外使节在引进西方近代体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鑫  刘合成 《体育学刊》2008,15(6):41-43
对清朝晚期驻外使节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晚清驻外使节是身处异质文明冲突的最前沿,较早接触到了西方近代体育,并在引进外籍兵操教员、宣传和带头实践近代体育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晚清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体育方面:促进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形成、晚清体育会的相继成立与发展以及基督教青年会在华体育活动事业推展;学校体育方面:推进体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开始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以及促成教会学校"以学辅校"推展近代体育;体育思想方面,促进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尚武精神以及促使国粹主义体育思想的新发扬;传统武术方面:促使传统武术的基础崩溃,并入教育与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体育文化在我国之传播,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时期。据考,最早进行这种宣传的书籍有张德彝1869年从各国出使回来后所著的《再述  相似文献   

5.
体育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进入中国。由于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传统体育文化本质上的差异使得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抗阻,因此,体育领域中的“西学东渐”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冲突的过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出:近代上海体育在西方侨民体育的示范和引导下,走上从惊诧、排斥到调和、吸纳西方近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对西方近代体育从吸纳、比照、融通的3个递进的演进过程,实现了西方体育在中国本土化的“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上海民族传统体育也经历了“解构”到“建构”的痛楚,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代体育是通过教会学校传入中国,通过文献资料法介绍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竞赛开展、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组织、女子体育等,并分析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教会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学校体育及武术的国际传播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学校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近代的体育教育是经由基督教学校传入中国的。从介绍体育教育在基督教学校的产生、发展入手,分析其开展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教育理念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或许是地域、水土、气候等自然环境,滋养了天津人热情、好客、喜欢玩闹的秉性;或许是西方侵略者的军舰摧毁了大沽炮台,把近代体育项目引入津门,使得天津人较早地接受了西方近代体育;或许还有其它原因……总之,天津人喜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屡屡被人称述。这些都是人皆共知的史实。可是,天津也是中国最早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奥运会发生关联的城市;天津人的奥运情结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一天津是中国近代体育的沃土。这块土地培育出了中华体坛巨擘、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近代鼓浪屿的现代西方体育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鼓浪屿西方传教士原始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近代鼓浪屿的体育文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近代鼓浪屿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90年代;鼓浪屿也是我国壁球、高尔夫、网球等诸多近代西方体育运动的最早开展地区之一;鼓浪屿是我国近代学前身体教育、基础体育教育及女子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先驱;马约翰深受鼓浪屿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是鼓浪屿地缘性体育文化影响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近代鼓浪屿的体育文化演进中,西方各国传教士是近代鼓浪屿体育文化的重要启蒙者;鼓浪屿西方使馆人群是近代鼓浪屿西方现代体育运动的积极实践者;不时登陆的各国水兵为近代鼓浪屿西方体育不断注入新的技术知识与内容,是近代鼓浪屿体育文化的持续推动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与近代体育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是近代体育兴起的基础.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学校教育首先出现了体育,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教会学校的体育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还引发了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催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中国化.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路径主要有:大众传播,通过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组织传播,通过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等社会组织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人际传播,通过体育竞赛这种特有形式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近代校园体育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近代校园体育的兴起,与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和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播有着紧密联系。新旧思想的不断冲突、融合,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促进了近代女性校园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阻碍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反思,指出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在借鉴西方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明显滞后,同时对目前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徐吉  陈俊 《体育世界》2014,(7):59-60
武毅军是满清政府为维护其政权,在寻求富国强兵的诉求下,建立的一支典型近代化标准的军事力量。武毅军有别于传统的八旗、绿营及湘淮各军,它从丁勇的挑选、管理、教育、训练到部队的编制、官制、装备等全部采用德国近代陆军制度及操练方法,由此揭开了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序幕,是中国由传统军制向相对先进的近代军制演变的重大转折。在晚清政府学习采用西方军事训练方法图自强之道的同时,西方体育也随之而来,兵操体育的探讨对于辨明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脉络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探讨武毅军的建制背景和德式兵操具体内容,以及武毅军军事操练所含涉的兵操体育。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体育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实践过程。人类的这个实践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变化,也一定会引起我们的思索,寻找新的理论阐释。新世纪是人类创新的世纪,也是中国体育理论更新的世纪。一、从政治工具到以人为本世界近代体育历史发展潮流中,有一股是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而另一类是受军国民主义思潮影响。其类型的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近几个世纪里二者特别在学校体育里各成体系,此消彼长,交互成为主流。19世纪末,晚清学习“洋务”者希冀从西方的军事操练方法中获得民族体质振兴的良药,引进西方体育进入军事学堂。为…  相似文献   

16.
论西体东渐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的重构起因于西方入侵,实质上是近代国人文化自觉的结果.西体东渐实质上是中国近代体育的重构过程.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体育不断由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得到重构.近代中国体育重构的历史启示我们,以中国传统体育为基础的多元共存是中国体育重构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传人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理论分析法,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过程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认为近代西方体育运动文化的传入为我国近代体育运动的兴起与推广提供了新方法与手段;促进了中国体育思想的变革;为中国体育制度的初建提供了范本;为中国体育竞赛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体育,这一结局虽然意味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移植”西方近代体育之后显得充实、丰富,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学校是西方文明的输入口,学校也应成为东方文明的输出口。从实际出发,“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化学相关理论对明清“西学东渐”时期中西体育交流不畅的原因进行创新性讨论,认为原因在于:明清时期中国缺乏引进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需求,缺乏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生根的土壤,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堵塞中西体育文化交流;明清时期西方国家成为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对象并不具有历史合理性,中国体育文化相对于西方并不具有“高势能”。  相似文献   

20.
马旭  丁花 《收藏界》2011,(10):142-143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始于晚清时期,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简称“二高一陈”。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杨善深(1913-2004年)是中国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之一,一生注重写生,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一股淡雅的诗韵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