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游感想     
罗颖怡 《留学生》2014,(18):48-49
正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国游夏令营。这次夏令营和我以往的旅行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老师带队,和同年级的同学一起去;二是前往美国——这个第一语言是英语的西方发达国家。20号那天,我们5点钟就要在真光门口集合了。我们坐上大巴之后,我看到下面很多家长还在等大巴开走了才离开,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要远渡到美国,家人肯定都会非常担  相似文献   

2.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我抓起电话,“喂,王老师吗?雪梅到现在还没到家,你送她上车没有啊?”“天这么晚了,还没到家吗?她们中午12点多就离开了学校,怎么还没到呢?别着急,我帮你问问那位带孩子的家长吧!”  相似文献   

3.
何伟 《家教世界》2023,(Z2):42-43
<正>暑假来临,不论是孩子们还是我们,纷纷感受到内心犹如弹簧一样抑制不住,亟待反弹。这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呢?毫无疑问,这是想要痛快玩耍、想要打破日常生活规律的力量。暑假就是暑假,当然要开启假期模式啦。我的两个孩子暑假第一天就收拾好行囊去了夏令营。夏令营里有一项安排是练拳,可能很多家长担心,这么热的天,孩子们谁还愿意练拳?老祖宗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9)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到我们只需要看着图片就知道它要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同时,这又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复杂到你除非深入其中,体味它的每一字每一句,才能明白,每一个梦想,只有靠不停的追逐,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参加放胆作文大赛,只是梦想的开始,她们还有更多的梦想,要去实现。  相似文献   

5.
多年以来,想尽办法都想把夏令营办得红红火火并使孩子们产生共鸣,一直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们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从我所经历和了解的情况来看,家长们得到的却只是一种失望,一种无奈!变味的夏令营:夏令营就是“补习”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两个月内参加了不少的夏令营。但所谓的夏令营,对他们来说,一点乐趣也没有,无非就是多参加几个奥数、英语、作文、电脑学习班。这种夏令营,有学校搞的,也有社会上“业余学校”搞的,也有请家教来家搞的。家长想多学一点总不是坏事,对“将来”总是有好处的,况且一个假期,总不能天天看电视吧,再说费用也不高,…  相似文献   

6.
减法减掉了什么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对于教育,对于孩子,不能简单地使用减法。学校组织的有美国人参加的英语夏令营结束以后,每个孩子手里都赢得了不少卡片等小礼物,美滋滋地给家长看。外教的课,孩子们得到老师的奖励,几乎体现在整个课堂。一个同样的句子每个学生都要说一遍,谁说得好,谁就能得到小礼物。更多的是老外夸张的手势,“OK!Verynice!Youareveryclever!”等等,虽然孩子还有些听不懂,但从孩子脸上自豪的表情可以看出:我答对了,老师表扬了我。美国同行告诉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测验学生的时候,单词写错…  相似文献   

7.
一大早,我班小D的父母急冲冲地来找我说:“小D昨天离家出走了。”我听了大吃一惊。在我印象中,小D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学习拔尖,对集体的事尤为关心。美化教室的盆花、字画、风景相框,十有八九都是从家里搬来的。他是班级体育员,班级的每一张奖状都有他的汗马功劳。要说美中不足吧,可能因为家里环境优越,他的吃、穿过于讲究,有那么点炫耀的意味。这样一个好学生怎么会突然离家出走呢?询问家长后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团市委组织各校学生赴北京参加夏令营,由于费用较高,学校要求报名的同学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小D欺骗家长说每人都去(实际…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足够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展和进一步加深,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再加上学校教育的多元化,在农村学校开展有意义的英语夏令营活动是否可行呢?带着这个困惑,本人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学校的英语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为农村学校举办城市里所能举行的类似活动作出了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
让爱对流     
去年寒假里偶遇两位家长,简单的寒暄之后,这两位家长竟然向我告起状来,说他们的孩子在家里如何不懂事,嫌她们唠叨,还经常顶嘴。过年前,本来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竟然要求家长给他们买这买那,而且还要名牌,这让家长多少有点苦不堪言。我非常震惊的是这两个孩子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听话乖巧的好学生。这让我开始猜测:像这样的孩子班上还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0.
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我之见,不能为了赶时髦而把校外艺术教育简单地说成是素质教育,更不能把两者划等号。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校外艺术教育仅仅从属于素质教育。但是,现在把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混为一谈的屡见不鲜。较为典型的有以下两种:第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许多家长的确认识到了素质教育对当代少年儿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但家长在积极配合实施时,就可看出其认识上的误区。例如一位家长送女儿到少儿发展中心说:“现在对小孩要进行素质教育,不学点琴棋书画,长大后人家要说这小孩没素质,没修养……”第二,许多学校…  相似文献   

11.
<正>"求购:小提琴,无力出高价。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为什么我偏偏注意到这则广告呢?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平时很少看这类广告的。我把报纸摊在膝上,闭上双眼,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全家备尝艰辛,靠种地勉强度日。我也曾想要一把小提琴,可家里买不起……那时,我的两个孪生姐姐都爱上了音乐。哈丽特·安尼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姗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陶醉在音  相似文献   

12.
我作为一名小学心理专职教师,已经在两所学校中良过了十多个年头的职业生涯了。从2000年起开始做心理兼职教师,到2003年任专职心理教师至今,要说这是一条路.是令人感到兴奋的,还是艰辛的呢?  相似文献   

13.
看到班长一脸无奈的表情,我马上明白:班上出乱子了.果然,通过与班长简单地沟通,我得知是班上"女一号"小琴同学与同桌在课堂上打起来了.从办公楼走到教学楼,我一直在快速酝酿对策.未进教室先闻对骂声,两个惹事的同桌已被老师和同学们分开,嘴巴却还没闲着.把她们叫到办公室好半天,两人还怒目而视.不是碍于我的"面子",肯定还要继续PK.要说她俩,整个年级的老师都不陌生,成绩一般,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都来,从小学到初中就没让人省过心.  相似文献   

14.
缪建平 《教书育人》2005,(10):16-17
多年以来,想尽办法都想把夏令营办得红红火火并使孩子们产生共鸣,一直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们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从我所经历和了解的情况来看,家长们得到的却只是一种失望,一种无奈!  相似文献   

15.
<正>去到一所新学校,趁着家长还不认识新校长的“空档期”,与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闲聊。家长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很多对学校的看法甚至不满,吴雪琴就“混”在家长中间,倾听他们对学校的真实想法。“这是了解学校的基础,也是办老百姓满意教育的开始。”蓬安县周口小学校长吴雪琴以此为治校之据。与教师一起家访,与家长处成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吴雪琴从任校长开始,就把家长当成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家长无意中说起孩子上学期的成绩。令我大吃一惊:那些成绩完全不对!我很气愤,马上把真实成绩告诉了家长。孩子母亲很难过,说:“这个春节,我们全家都很快乐。看到他学习成绩提高了,我们还以为到了新学校他就脱胎换骨了呢。没想到……”  相似文献   

17.
李爽 《天津教育》2003,(3):33-35
“老师,我们家小华每天放学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动画片,都上中学了,还跟小孩儿似的。”“是呀!给他们买早点的钱都用来买卡通贴画了……”“对!还有漫画书也害人。我那闺女吃完晚饭就进自己屋里,一开始我和她妈还特别高兴呢,以为她知道用功学习了,可有天夜里给她加床被子,推门一看,呀!开着灯就睡着了,手里还捏着一本漫画书呢。气得我把她那堆闲书都给烧了。您说这可怎么办呢?”家长会上,十几位家长把我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控诉着动画片、漫画书以及其它卡通类边缘产品过多地侵占了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休息时间,强烈要求学校和…  相似文献   

18.
刚接手一个新班,原班主任就不止一次地告诫我,班上丁建最难管,这还不说,最可气的是家长不支持,而且还经常到校“找麻烦”。果然像原班主任所说,开学第一天,丁建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他不但不搞卫生,还利用别人搞卫生时去偷摘学校未熟的桔子。当我从学校政教处把他接出来时,他依旧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要他叫家长来学校,第二天,他告诉我家长没空。第三天,要学生带话过去,可结果一样。第四天,我终于忍不住了,拨通了丁建家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个粗粗的声音:“孩子的教育您看着办,但不要过火,否则我打电话到教育局投诉!”接下来便是…  相似文献   

19.
让我来谈一谈我们这座小城市吧。我们市是一个县级市,就一所重点中学,几乎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这所学校的升学率是很高的,人们都说,上了这所学校就等于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大学校门。不知是不幸还是有幸,我终于被爸爸妈妈送到了这里来。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爸爸非常高兴地拿回来一张入学通知书,说:“瞧你爸爸本事多大,什么都办好了!”那天妈妈也特别高兴,给爸爸炒了好几个菜,还和爸爸对饮起来。可是,他们没有发现,那天我心里是很难过的。我爸爸就是这样,做什么事情都不和我商量,总是做完了以后才告诉我。班里同学知道爸爸把我办…  相似文献   

20.
点亮心灯     
这是一所特殊学校——盲哑学校。刚毕业到这里,学校就安排我接手一个盲童班,这里一共6个小孩,都是全盲。其中两个年龄只有6岁,一个是女孩,名叫小娜。我要说的就是她,她一出生就被检查出患有视网膜瘤,就是眼癌。不到一岁就把眼球摘除了,两只眼珠是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