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的成绩是由步频和步幅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对百米跑来说,全程平均步幅=100米/步数(以下简称步幅),全程平均步频=步数/百米成绩(以下简称步频),故可推导出百米跑成绩=100米/步幅×步频的公式。这  相似文献   

2.
计算练习法是指以标准成绩原理,跑速标准化原理,短暂休息原理等为依据,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具体的、适合个人特点的训练课时计划,并为规划整个训练提出一个合理的根据。一、计算步频、步长指数,定量分析评价技术动作方法是让学生跑一百米,记录跑的时间和步数,为了准确每人可以跑两次,取时间和步数的最佳值。按步频、步幅计算公式来运算:步频=步数/时间;步长=距离/步数;步长指数=步长/身高;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从而算出学生的步频和步长指数,这样从所计算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某男运动员身高1.70米,100米成绩…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百米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跑速=步长×步频;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是步长大、步频高。百米全程44—46步,世界百米纪录保持者史密斯创9″93世界纪录时,百米全程只用43步多。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步长可达2.40—2.50米,步长与身高之比为1.33:1,步频可达近5步/秒,途中最高速度11.7米/秒左右。我国运动员步长短,百米步数多,据测量统计,我国男子10″2—10″9的46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50.6步;11″1—11″8的49名运动员,百米全程步数52.29步;起跑至30米分别为17.9步、18.37步;30—100米的平均步长分别为2.15—2.18米、2.05—2.10米。女子11″6—12″9的47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为55.52步;13″0—13″7的19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56.2步;起跑30米,分别19.04步、19.53步。国外优秀百米运动员起跑30米是17步以内,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陈家全,起跑30米成绩3秒5,步数17步。比赛中10  相似文献   

4.
我国百米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跑速=步长×步频;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是步长大、步频高。百米全程44—46步。世界百米纪录保持者史密斯创9″93世界纪录时,百米全程只用43步多。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步长可达2.40—2.50米,步长与身高之比为1.33:1,步频可达近5步/秒,途中最高速度11.7米/秒左右。  相似文献   

5.
速度是步长和步频(每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的函数。运动员要提高跑速,就必须或者加大步长,或者提高步频,或者两者同时增加。当然,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同步长、步频的关系,比起对中长跑运动员来,更为重要。研究材料已经证明,不同成绩水平的百米运动员(一级和三级)有着不同的步子类  相似文献   

6.
李春雷 《体育学刊》2004,11(1):117-120
对近20年世界女子100m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100m跑成绩数据(100m各段落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世界女子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60m之间,即起跑后6~7s,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m,下降幅度达到6.18%;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0m跑成绩。  相似文献   

7.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影响步长与步频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跑的项目中,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通过保持步长加快步频,促持步频加大步长,或既增加步长又加快步频等都可以达到提高跑速的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跑速,从生物学角度来探寻解决发展步长、步频,或者两者同时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男子100米决赛运动员技术数据分析时,我们力图更好地展示世界最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表演才能,并回答一系列很早就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感兴趣的问题: —在10米段内获得的最高跑速水平和全程跑的时间之间是否存在依靠关系; —最高跑速更多地依靠什么——步长或步频; —通常最优秀短跑运动员在哪些距离段上达到最高跑速; —短跑时,步长和步频之间存不存在竞争,应怎样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法对第三届与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决赛运动员100m跑的各分段步频、步长等运动学指标进行评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中长时间保持高速的途径是依靠自己的步长,而不是努力提高步频来保持。同时发现,在各分段中步长与步频对跑速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差异。 1.世界优秀运动员全程跑的步频、步长变化表1是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全程跑的分段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的各分段步频、步长等运动学指标进行评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中长时间保持高速的途径是依靠自己的步长,而不是努力提高步频来保持;全程跑的加速节奏对全程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在各分段步长与步频对跑速的贡献具有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都要求运动员能跑得快,有良好的跑速。众所周知,影响跑速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即:跑速=步长×步频)。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在运动训练中,无论是加快步频,还是增大步长,都能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12.
一、选题依据跑速与步长、步频间存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步长×步频=跑速)。这种关系使人们不可能回避其中的某个因素来谈论另外两个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例如,讨论步长的变化对跑速的影响时,必须同时讨论步频的状况。此外,步长和步频是运动员技术特点的外在表现,而不一定是素质的特征。例如,鲍尔佐夫100公尺跑10.07秒时,其平均步频仅为4.5步/秒,而他的原地摆臂和腿的动作频率都高达6动/秒以上。可见步频不高只是技术特征,而不表明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参数,并加以统计,从影响跑速的步长、步频因素对我国男子百米跑运动员成绩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百米运动员的步长能力不足是影响速度能力和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应在优化步长、步频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步长能力为突破口,强调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和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4.
跳跃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助跑的效果。助跑距离取决于加速方式与跑的速度,以及跑的步数、步长和步频的变化。目前,高水平跳跃运动员,为了在起跳前发挥最大跑速而增加助跑距离和跑的步数。这是跳跃助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100m跑提高较快,我国女子100m跑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为稳步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成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用科学理论,对照统计材料与个人短跑实践,着重从影响100m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频与步长变化,谈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2 理论概述与分析2.1 速度是步频、步长两个因素的结合,然而速度的增长或减慢是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或其中一个)的变化.从100m跑成绩与步频、步长变化的数学公式:百米成绩=100m/(步频×步长)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看录像、数据对比等方法,对当今世界最优秀男子百米跑选手的反应时、全程步数、步长、步频、全程速度等技术参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动运员跑的速度等于以下二个因素的乘积: 1、每一步所跑的距离一步长; 2、在一定时间内跑的步数一步频(可看作是步子的节奏或速率)。如果一个长距离跑运动员的步长为1.83米,每秒跑了3步,他的速度就是5.49米/秒。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步长与步频是构成百米跑速的两个决定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在训练中,两者究竟以谁为侧重点,国内外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步长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步频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还有人认为步长与步频都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百米运动员跑的现实,我认为要使我国男、女百米成绩迅速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在继续保持和重视步频训练前提下,重点发展步长,特别是起跑后疾跑的步长。  相似文献   

19.
短跑途中跑是起跑、疾跑结束后最长的一段跑程,其任务是发挥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 影响跑速的因素很多,但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这在体育界已达成共识。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无论是加快步频还是增大步长都能提高跑速。然而影响步长、步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女百米跑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步频与步长是决定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步频和步长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其相关度是男子大于女子,步频与步长之比,男女平均值分别为1.98∶1,2.18∶1,若用 X_1、X_2分别表示步频和步长,则可用一个很精确的函数表达式表示推算成绩(?)值来,其公式为:男:(?)=22.7305-1.403X_1-2.8996X_2,女:Y=31.7183-2.3685X_1-4.9787X_2。(2)步频呈先升后降规律,最大值在30~60米段,步幅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在60米后主要是尽可能地提高步幅,同时尽量减少步频下降幅度,即在不能继续维护最大步频情况下,在已获得最大速度后,应充分利用身体向前惯性,主动“放松”(下转第52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