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康健我这个人看书不多,然而,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新闻战线》却一直是我必读的报刊之一,几乎没有间断过。如今,我从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经五年了,但是,我仍然在坚持阅读《新闻战线》。因为,它使我受益匪浅,它是我的良师益友。一1958年初,...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以来,我通过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杂志,增长了不少新闻采写知识.这些年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应有《新闻知识》的一份功劳。1985年,我从一家企业调到县广播电台搞采编工作。虽然自己过去爱好文学,有一点写作基础,但是对搞新闻采编可以说是门外汉。在新的岗位上,正当我努力适应时,找偶然从领导那里得到了一本《新闻知识》杂志.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吗?从此一我就与这本杂志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谊。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每期杂志一到手,先看目录.再仔细阅读自己…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青年纪检干部,搞新闻是“半路出家”的。 1990年初,我萌发了想写新闻报道的念头,正当我苦于没有老帅指教时,从报上看到了订阅《新闻知识》的消息,我就立即自费订了《新闻知识》,从此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期刊物我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特别是“新闻写作”、“通讯员经验谈”、“采写体会”等栏目的文章,我一篇也不放过,总是反复地阅读、记录、琢磨,掌握其要领。我还注意学以致用,坚持经常“练笔”,并将习作寄给有关报刊和县广播站。到1990年底,半年时间《商洛报》就刊登了我采写的8篇  相似文献   

4.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闻战线》的一名忠实读者,作为一名高校校报编辑,我坚持阅读《新闻战线》已有10多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很大教益。在此我把我的经历和感受说出来,并真诚地向《新闻战线》道一声“谢谢!”1989年6月,我从大学毕业并留校从事校报编辑工作。由于我大学学的是数学,走上与新闻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后,我犯了难。虽然大学期间凭着爱好我采写了一些通讯稿,但正儿八经地办报纸,却有些吃力。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编辑角色,弥补新闻知识上的不足,单位领导向我推荐了《新闻战线》。拿到《新闻战线》一读,便觉眼前一亮:它既…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订阅一年《新闻战线》,受益匪浅。且不说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它给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最佳的精神食粮,单就其行文的多彩多姿和版式设计的新颖别致,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前沿关注》专栏每期一个有侧重点的新闻专业知识探讨,更显示出办刊者的精心。仔细阅读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感到倾注着作者和编者的辛勤汗水。我从订阅《新闻战线》的第一天开始,就喜欢上了它。我衷心祝愿它出落得更加美丽动人。在这里,我以朋友的身份提点建议,就是让影印部分的文字清晰起来。这虽然有点印刷上的难度,但我想不是什么大困…  相似文献   

7.
我是湖北省竹山县广播站的编辑。我们这些从事县级报纸、广播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大都是初、高中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的训练,迫切需要提高业务水平。但是,我们能看到的新闻业务书刊太少了,除了自己订阅《新闻战线》和地方报刊赠给的通讯刊物外,再没有别的书了。其它如播音、  相似文献   

8.
某预备役高炮师把《新闻与成才》杂志做为机关干部提高写作水平、结合工作搞报道的必备教材,采取措施,保证订阅数量。该预备役师党委把提高写作能力做为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突破口,对机关干部提出了结合工作搞报道的要求。为此,他们把《新闻与成才》列为提高机关干部写作水平、指导机关于部成才的必备教材。2000年报刊订阅工作开始后,该师政治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抓好<新闻与成才>订阅工作的通知》,要求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各团高度重视《新闻与成才》的订阅工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师、团拨出专项经费保证《新闻与成才》的订…  相似文献   

9.
在新年度报刊征订之际,济南军区某部组织基层官兵,开展了一次《新闻与成才》杂志阅读心得座谈会。与会同志既有部队领导、机关干部又有普通战士,大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的感受,提意见和建议。大队长于波:形影相随的“伴侣”。入伍以来,虽说调动工作多次,订阅《新闻与成才》杂志从未间断。因为她是我的好老师,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她求教。每当我新闻写作和机关公文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把这位老师请出来,从中得到启发。多年来,这本杂志我没漏读过,每次开会或下部队,我主动当好报道人员的“信息员”,把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提…  相似文献   

10.
我的几点感想李梦莲今年10月,是《新闻战线》创刊40周年的大喜日子,编辑部的同志请我谈谈在《新闻战线》工作的经验体会。我干新闻这一行有50个年头,在《新闻战线》就工作了40年,也可算是“元老”一个。经验体会谈不上,感想倒有一些。第一个感想,就是在《新...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友》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余有点写作的爱好,今年订阅了贵刊,一想提高点写作能力,二想了解一下编辑工作这块“神秘领域”。当我接到第一期《友》时,一件往事又涌进我的心扉。说起来是旧闻了,但还是想给《友》唠叨唠叨。 1983年1月,我给《新闻战线》杂志投去一篇短文,题为《压稿造成的失实》,文中列举了某两家报纸在刊登我矿两篇稿件时,因压稿时间过长,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使读者误认为是假报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后来我才知道《新闻战线》已登过此类稿件,我写的就不用了。但《新闻战  相似文献   

12.
韦干熙 《军事记者》2009,(10):69-69
我与《军事记者》相识,缘于2006年参加《解放军报》第16期新闻函授,后又订阅了2008年的《军事记者》。每次收到这份期刊后.我都认真阅读,仔细做好标注,记好笔记,力求最大限度地从中汲取营养。几年来,我虽未有大作见诸于军报.但也有数十篇“豆腐块”爬上了《人民前线》报等军地报刊。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过去向各级报刊电台投寄很多新闻稿件,但被采用的很少。我自订阅了《新闻知识》后,每收到一期,我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从中吸取新闻写作知识,然后借鉴杂志里介绍的采访和写作经验,到实地进行采访和写作。通过学习,大开了自己的视野,稿件的刊用率也提高了。近两年,我先后被《中国法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日报》、《战胜报》、《育才报》、《人民军队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哈密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电台编辑室内,看见《新闻与写作》这本刊物,便顺手翻了几页,感到这本刊物不错,并要了一本。回家后,细细阅读,真有点爱不释手。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业余报道工作已有8年历史,也曾订阅过不少有关新闻业务知识杂志。虽说这些杂志办得也不错,但相比之下,《新闻与写作》却有自己的特点。我虽然已经打电话到邮电局补订了下半年的《新闻与写作》,但心里非常遗憾与《新闻与写作》见面太迟。我热爱新闻报道工作,并将大部分所得稿酬用以订阅报刊杂志,其中多属新闻业务知识。我很愿长期订阅《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已经十五年了,热情很高,然而也有不少忧虑和苦恼。概括地说,有四个“难”和“盼”:一、新闻业务学习难。报社业务学习资料发得少,内部通讯刊物很少收到;在农村书店里发行的新闻业务书籍简直没有,除能订阅公开发行的《新闻业务》、《新闻战线》、《新闻通讯》、《新闻记者》而外,想多读些新闻书刊,真是难得很。  相似文献   

16.
近日,2005年度报刊征订工作刚拉开序幕,笔就从驻厦门某教导大队了解到,该部拨出专门经费订阅《新闻爱好》杂志,保证了地处“两个一线”的官兵借助核心新闻杂志加速推进学习和来年新闻报道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18.
读者评刊     
我自费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写作知识》等5种报刊,利用夜晚、节假日和星期天认真学习。我最喜欢读的就是《新闻爱好者》,通过系统的学习,收获很大边学习、边应用。在我厂“719”工程的浇注设备基础施工中,为了鼓舞职工加油干.白天我和同志们一起参加战斗,晚上坚持写稿,5个晚上写稿14篇。部广播站和厂广播电台全部采用。领导看到我的稿子质量提高很快,十分高兴,问我提高的原因,我说我有一位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指导,就是《新闻爱好者》。同志们对我刮目相看。领导和同志们主动提供写作线索,邀请我参加各种会议。我的劳动得到大家的尊重,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20.
我与《新闻战线》的“漫画缘”王成喜作为漫画作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创作之路上碰到为自己铺石引路的编辑。这样的编辑被我遇上了。14年前,我还是部队的一名年轻基层干部。由于我十分爱好新闻写作,《新闻战线》一直是我最爱阅读的新闻理论刊物之一。那时,《新闻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