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新闻导读的受众需求与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报纸新闻导读现在的报纸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类既不同于新闻导语,又区别于背景材料的结构部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概念对应,我暂且把它称为新闻导读。这种结构部分是什么样式?如一篇题为《“非法结构”到处执法》的新闻(参见2001年7月26日A18版《南方都市报》),在题目和正文之间加上了两个部分,一为“内容提要”,一为“事件焦点”,分别用点框框起来。从内容方面来看,它们绝对从属于报道。“事件焦点”的文字为:渔政监督站被认定为“非法机构”,它本身不敢做太多辩解,因为如果它证明自己是合法的,那么…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成都报业市场风云又起,几家都市报竟相“手术”,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成都4家市场化的报纸: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以下简称商报、晚报,华西、天府),都有动作,原本形成的两军对垒(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捉对厮杀(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属下的几家报纸形成的四川日报对成都日报、华西对商报、天府对晚报)的格局,如今显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3.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成都报界比较流行的“天花板理论”认为:成都报业已经  相似文献   

4.
成都:说长道短话“三报”──本刊《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读者座谈会实录本刊记者王刚时值盛夏,热浪滚滚,蓉城报界“火气”更旺。《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作为这个城市的三家主要城市报纸,更是各施高招,可谓好戏连台,竞争犹...  相似文献   

5.
肖毓媛 《青年记者》2006,(10):66-67
本文试图以两会报道为切入口,通过观察《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在这一事件上的报道,分析两报的采编方法和策略,探讨成都都市报的异质化改革的措施和方法。研究样品为两报今年3月3日至3月15日要闻版和国内版的所有与两会相关的新闻报道。数据分析(一)对主流资讯的报道度在报道量上,《华西》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7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158篇,在此两版中所占比例为34%。《成商》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8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87篇,所占比例为18%。《华西》高度重视两会报道,体现了它积极报道主流资讯,打造主流都市报品牌,…  相似文献   

6.
敢抓“活鱼”善抓“活鱼”──采写《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的体会张玉明十分幸运,我和雷仕忠采写的消息《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刊成都晚报1993年7月25日一版头条),荣获四川省1993年度新闻奖一等奖。十分尴尬,十分惭愧。《新...  相似文献   

7.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8.
为了履行记者的职责《华西都市报》李灵,傅雪《无鳖居然也造“鳖精”执法部门竟大开绿灯》,是《华西都市报》试刊期间的第一篇批评报道。这篇报道的采写几经周折,要不是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以及我们一定要揭开假冒伪劣保健品泛滥成为公害的谜底的信念,它也许早已流产了...  相似文献   

9.
龚明义 《青年记者》2005,(11):65-65
成都落选全国“明城市”后,一些网友在网络论坛上热烈争论,有的认为“成都人不讲普通话,影响与抽检人员的有效交流是落选的重要原因。电视台大肆播放方言剧也是一个明城市的倒退!”9月15日《华西都市报》在报道此争议时使用小标题特别强调“方言与明城市无关”的观点,并认为网友的发言是剑走偏锋。  相似文献   

10.
但敏  吴军 《青年记者》2005,(9):48-49
5月中旬成都三报竞相改版的热潮尚未退却,7月下旬成都报业再次传来重大消息:《天府早报》要改为下午出报。紧接着,《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连续数天出现了天府早报“全新改版”的系列广告。7月29日,《天府早报》又开始了“距本报全新改版还有6天”的倒计时。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两家零售额在成都报业市场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12.
黄斌 《声屏世界》2005,(9):57-58
据2005年5月1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当《超级女生》“选秀”到成都后,几天来.数万女生从四面八方涌来报名,现场几乎天天能看到两三公里的长队,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在前来报名的女生中.在校中小学生占了80%,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未得到学较的允许,是逃课前采报名的。  相似文献   

13.
动态月评     
近期事件回顾(截止日期:2004年7月22日)新闻出版署等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针对目前非法、违规出版引进电子游戏出版物的突出问题,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扫黄办)已将在全国范围内查处非法出版。  相似文献   

14.
﹃特别报道﹄的特色与经验对华西都市报一个名牌专版的评析艾风在四川声誉日隆的华西都市报,1996年7月1日扩版时又出新招,推出每日一版的“特别报道”专版。读者始而好奇,想了解特在何处:继有好评,觉得可读性强,再而赞成四起,以先睹为快了。目前报纸改版、扩...  相似文献   

15.
常研究新闻,常觉得经济报道、科技报道充塞过多的数字与专业术语,易使新闻硬化,显得枯燥、乏味,但实际上新闻又离不开必要的数字与数据,好的数字与数据可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生动性与趣味性,特别是那种成就报道或舆论监督中的批评性、揭露性报道。 现看以下两段数据:(1)1月13日新民晚报: “领导干部腐败百分之六十以上都跟‘包二奶’有关,在被查处的贪官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有‘情妇”’。(摘自吴兴人《关于婚姻法修正》)(2)1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党纪国法不可谓不严……仍然以每天超过10名县处级干部、1名…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纪事     
1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第1张地方版——人民日报华东版在上海问世。 1月1日,全国百家报刊共同发起举办的“绿的奉献”军民书信征文活动开始征稿。这次活动由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宣传动员委员会、民政部、武警总队等联合主办。 1月1日,在国外称作电视报纸的中国第1份“报纸图文电视”在杭州正式播出。 1月1日,由四川日报创办的省级新型城市晚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17.
新闻追踪报道的成功范例──华西都市报的《新闻追踪》李鹏1994年12月17日,华西都市报《新闻追踪》栏目的诞生,令读者耳自一新。特别是一批独家追踪报道,如“上海轻博会”、假“郭燕”事件、“大音棚”打人事件、“孩子回家行动”等等,被众多传播媒介转播转发...  相似文献   

18.
教室接吻遭重罚,被开除大学生告母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川 《新闻天地》2005,(3):22-24
在《婚姻法》已不再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并取消了“非法同居”说法的今天,成都某大学用“非法性行为”校规处分学生的事件引起一场不小风波:两名大学生上晚自习时在教室里亲吻拥抱.被校方定性为“非法性行为”并因此被勒令退学。两大学生一怒状告母校。  相似文献   

19.
周明华 《今传媒》2005,(6):58-58
5月2日,记在成都某网站发现一“猛帖”称:“我是某高校的一大四女生,明年读研,曾参加过新丝路模特大赛,‘五一’想把自己租出去,可扮女友或旅伴,但双方绝对保证不发生严重的身体接触,本人没有有关性的要求或企图……暂定价为7天1500元,视情况可商量。”(见5月3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策划竞争: 压缩时间超常规发展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说:“策划是都市报的精魂和制胜法宝”。都市报一诞生就面临竞争。 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面临成都晚报的巨大压力,当时的晚报发行量大,企业做广告得提前3个月排队。夹缝中求生存的严峻现实,逼得华西都市报只有采取与自然竞争相反的策划竞争。他们把策划作为报纸发展的助推器。策划贯穿于报纸发展的始终,贯穿于新闻改革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与自然竞争的“顺其自然”不同,策划竞争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实施过程也经过缜密的推演。其专注与投入,目的就是要“压缩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