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难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自己的亲人一般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7课《亲人》。 (板书: 17.亲人 )在学…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文言文教学中首当其冲的重点难点则是文言中的字词句.为了让学生紧紧地抓住这一重点,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我采用了“符号法”.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受益匪浅”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一、教学目标1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认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 ,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2 运用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3 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词句 ,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二、重点、难点1 体会叶…  相似文献   

4.
《清贫》一文的词句扎实、真切、朴素,正如作者方志敏烈士在《“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因为是叙述事实,我只要忠实地写出来就得了,绝用不着一点铺场和夸耀,我写的态度是十分诚实的。”《清贫》词句明白如话,粗看似乎单调、平淡,细看犹如静水深潭,有说不尽的美妙。词句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用词造句的方法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清贫》的词句教学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我粗浅的体会是:紧扣主题,有的放矢。主题是文章的纲。语句的运用离不开主题的制约,是为揭示主题服务的。只有使词句教学和主题的开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改变那种词句教学不分主次、支离破碎、无的放矢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渔父》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一篇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学中将遵循“先言后文”的原则和程序:先让学生学习文言字词句知识.掌握字词句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学习其中的人文内涵。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6.
陈康华 《课外阅读》2011,(10):292-292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这一篇目被选入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正确理解《逍遥游》主旨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把握庄子思想的一个关键。师生都有同感,《逍遥游》一文词句过于艰深晦涩,所阐发的思想也过于难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花上好长时间却还不知其所云;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对本文的主旨还是雾里看花。笔者试图按照新课标理念,以文中“三笑”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三笑”的意味,进而水到渠成地理解《逍遥游》主旨,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7.
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是学生理解词句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只是有时候却收效甚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是能巧妙地运用其他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引导看图,直观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课文中的有些词语比较抽象,靠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时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这时候,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再加上手势比划就能迎刃而解了。在“传帮带”的活动中,一位教师教学《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该教师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用小黑板出示“理解穿梭”。学生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周晓碧 《考试周刊》2024,(17):45-48
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板块涵盖了语文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的构建以及段落的组织。这些元素构成了语言的基础,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因此,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不仅仅关注语法和词汇的应用,还强调如何运用这些语言元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思想。这与传统的语文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文章旨在探讨从新课程理念到实际教学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策略,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教材板块,将揭示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句子和段落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学,是教学工作的前提。笔者体会最深的实践是:我使用了“愉快教学”三招。 第一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巧引导 五年制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第一课是:“春天来了,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第二课是:“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春天里,人们辛勤地劳动,心里充满着希望。”授完这两课,我领着学生去找春天。在活动中,小学生情不自禁地运用学过的词句,  相似文献   

10.
《古井》这篇课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内容深刻,感情真挚,文辞优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从课文中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作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我和企鹅》是义教小语第五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讲的是“我”随我国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表达了“我”在南极考察时的喜悦心情.这篇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较强,但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采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多阅读多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 掌握背诵的两种方法 ,背会《晨读》第二段 ,说出它是怎么写的 ;2 用从这段话中学到的写法看图说话 ,写出一段完整的话。〔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具准备〕1 自制《看球赛》教学挂图一幅。(略)2 投影胶片三张———(1)突现《晨读》第2段写法的关键词句 :村里的三个小伙伴又坐在磨台上读书了。坐在右边 ,坐在当中 ,靠左边坐的 ,是思索一道难题呢 ,还是思索今后应该怎样更专心地学习?(2)结构图、练习题。想想说说 :①图(《看球赛》)上画的是什么?②仿照《晨读》给这幅画起个名字。③说这幅画时先说什么再…  相似文献   

13.
《电磁铁》一课中,认识“电磁铁南北两极的改变与哪些因素有关”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借助传统的记录方法“画图”进行教学,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4.
“体会句子含义”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难点,但因教材编排分散导致教学不深入不系统.本设计以《老人与海鸥》为例,围绕“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这一教学内容,突破这一难点,学习“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16.
一般地讲,每门课都有其难点,有些是普遍性的,有些是特殊性的。不同的学生,形成难点的原因也不一定相同。对于技校学生来讲,除去主观原因,我的体会是形成难点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基础知识较差,使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造成学习被动,成绩不理想。因此,克服学生理解上的障碍,突破难点,就成为首要问题。我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循序渐进,化解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利教利学的较好效果。下面以《电工基础》“电位与电压”一节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电位”是电工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詹天佑》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赞扬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让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8.
一、推敲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所谓“推敲”,其用意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它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比较、品悟,这是一个思维和情感都必须积极活动的过程。窦老师在上课伊始,以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推敲”的典故,告诉学生学习古诗应当好好地推敲诗里字词句的意思。接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窦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领学生推敲该诗用词的精妙。如学习“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印”,窦老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会是“印”,而不是“踩”;学习“怜”字,窦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考虑是用“怜”还是用“嫌”的故事;学习“小扣”一词,窦老师让学生模拟“小扣”是怎样扣;学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窦老师让学生探究“满”和“一”是什么关系,并用陆游的诗《题临安初霁》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与“关”相比较,体会“关”的妙用。窦老师解读字词,不只是停留在对字词意思简单的解读上,而是将字...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苏教版第四册《练习3》分《学用字词句》和《读读背背》两个板块。《学用字词句》这一版块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要求学生认读街头牌匾“证券大厦、皮肤病防治所、土产日杂公司批发部、亚新美食城”,并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第二个内容是请学生交流在课外认识的字。《读读背背》这一版块是积累成语的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至今…  相似文献   

20.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怎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一、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解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概括性。一些词语的意义往往在课文中已表达出来了。因此,理解这些词语,可以用书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如《说勤奋》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学习的文字:“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