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短篇小说集,旨在"以风情之口述道德之意"。他继承了传统话本小说的教化传统,但李渔平生思想,既有开明之处,也有陈旧可批判之处。因而书中的教化思想既不可尽信,也不能尽数舍弃,需细细分析摘选而后再做评断。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十二楼》的教化意味,研究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李渔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不仅以曲家名而且小说亦佳。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十二楼》。此书顺治年间便有刊本,题为《觉世名言第一种》,正文前之书名下,写着又名《十二楼》。据《纳川丛话》记载说:“笠翁有平话小说《十二楼》,仿《今古奇观》体例,书甚佳,可与《十种曲》参观。”可见清时对这部书很重视。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解放以后,我们便对他的戏曲理论颇为重视,近几年来研究李渔戏曲理论的人更多起来,无疑的李渔这样一位作家在我国的文学史、戏剧史上均应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对李渔小说研究也是必要的了。要评价李渔的小说,首先便是《十二楼》,可惜至今还很少有人研究它,这里略做评议,以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也是一位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被推崇为“清代小说之冠”。本文从作品的求变创新、大团圆结局、通俗感人等方面,探讨了李渔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李渔《十二楼》被称为“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这不仅仅是对它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积极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内容的充分肯定。本文对《十二楼》所反应的思想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李渔小说创作理念首先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尚奇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小说评点当中,也渗透在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和《十二楼》的创作之中,从而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观念——尚奇观。其内涵包括的“尚奇观”是包括“非奇不传”、“常中求奇”、“新奇同质“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尚奇观”,有助于对李渔小说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语言风格是《无声戏》与《十二楼》两部短篇小说集得以在清初风行一时的重要原因,李渔借鉴市井的表达方式,又在小说中适度流露文人的情趣,使小说语言在整体上具有了“俗而不俗”的特点。从文学史角度着眼,李渔的创作固然是推动了白话小说的“雅化”进程,但由于李渔具有有意模仿市井语言的倾向,李渔小说又显然表明在文学演进中并不存在绝对单向的“雅化”或“俗化”,二者往往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7.
李渔小说《十二楼》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借戏剧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学习戏剧的限制叙事视角、借鉴戏剧的艺术虚构手法、模拟戏剧的宾白技巧、采用戏剧的空间艺术等几方面。《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形成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俗为主、雅俗共赏。《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的深刻之处在于:李渔对社会独特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现象深入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尊严与价值的推崇,彰显出精英知识的人间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8.
王楠楠 《现代语文》2009,(12):19-21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戏剧家,对戏剧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中,他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在小说中体现他的戏剧思想,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小说的一些特点。本文尝试分析李渔的两本拟话本小说《连城璧》和《十二楼》在他的戏剧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些独具风格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渔的《十二楼》里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用数现象,这些数字除了表示数目的意义外,还蕴涵有几种非数字的意义。《十二楼》是古代作家有意"倚数为文"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拟从作品分析的角度出发 ,从构思新颖、情理结合、娱乐效果等方面论述李渔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语贵显浅”是李渔对文学语言的主张,也是其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底色。但在艺术实践中,李渔作为文学大家,对小说文本重案头阅读的特质是熟谙其中三昧的。故李渔的小说创作,也非常重视“文人之笔”,因此其小说语言形成了浅易见俗、俗不脱雅、语重机趣的鲜明风格,显示了李渔对小说语言“于浅处见才”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匠心,也展现了李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12.
汉文写的朝鲜小说《王庆龙传》就是唐代传奇《李娃传》的翻版小说。《王庆龙传》的故事情节虽然和唐代传奇《李娃传》相似,但是女主人公妓女玉丹形象上发生了差异。朝鲜汉文小说《王庆龙传》翻版的过程中受到了明代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影响。但是,与《李娃传》和《玉堂春落难逢夫》相比,更加注重了《王庆龙传》中女主人公固守贞节的烈女形象。其原因是贯通朝鲜社会的儒教意识形态,因为朝鲜社会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就是为一个男人坚守贞节的女性。除了《王庆龙传》以外,朝鲜后期的韩文小说《月下仙传》也是《李娃传》的翻版作品。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也坚守贞节,被封为了贞烈夫人,也表现了朝鲜翻版小说的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13.
"好看"和"耐看"是李渔戏剧的重要特色,也是其戏剧的美学追求.李渔戏剧的"好看",表现在角色丰富、情节曲折、故事奇特、语言俳谐等多个方面,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李渔戏剧的"耐看",表现为立意具有新颖性、厚重性特点,能将人生真知灼见和生活智慧贯穿于剧作之中,给人以极大的启发性."好看"、"耐看"的戏剧理念,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为清初李渔赢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和广泛的社会赞誉,也为今人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艺术标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晚清八旗绿营将领的状况和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认为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包括三点:人才标准、选才对象和用人原则。李鸿章的人才标准不重视出身,唯才是举,对人品仅要求为人质朴;选才对象以皖北地区为主,兼顾其他;用人原则以功劳判高下,扬长避短。但是,李鸿章军事人才观的缺陷是重才不重德、道德军纪教化薄弱、以利禄驱人、对下属的错误有意护短,导致淮军纪律松弛,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李渔和艾衲居士是清代最出色的短篇白话小说作家。《十二楼》及《豆棚闲话》是清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最高代表。二人类似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特征,使其作品都体现出一种"社会反论";不同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态使他们的"反论"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一男多女的描写,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比比皆是,其反映了城市民间风习和道德观.在清代通俗小说创作中,更出现不少此类母题互相抄袭的小说史现象.仅从个人的私生活--性爱方式角度来评价一个民族的道德优劣、是不科学的.从文化相对论来看,不少异族风情仍在保留,也无所谓此是彼非、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17.
李渔《闲情偶寄》之"饮馔部",真实地展现了李渔独到的饮食文化观,也可称作清代难得的饮食理论与实践之作。从李渔的饮食文化观、饮食哲学观以及海鲜饮食观等方面看出,李渔的饮食之道,是基于他所崇尚的"自然、本色、天成"之思想。  相似文献   

18.
余达父生活于清末至民国中叶,其诗深受百年家学、晚清诗风和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人影响,沉郁劲健,笔力兀傲;用典宏深,声调高朗,内容、语言和风格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特征。他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是贵州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文章从百年家学渊源、传统文化滋养、清末诗风熏染、诗友文朋砥砺四个方面探析余达父诗歌渊源。  相似文献   

19.
当生态和文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跨学科的良性联系之时,从生态视角进一步探究文学作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则成为当下研究者积极关注的热点。伴随着研究者对文学生态的关注与思考,生态批评也成为一种时尚化的批评模式,获得评论界的广泛认同和运用,从小说文体开始,扩展到散文、戏剧、诗歌等体裁领域,使得文学批评的发展更具前沿性和不断实现新突破。本文力图以当代诗人陆健的诗歌生态为研究对象,以对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机趣"说的合理性解读为联结点,在李渔和陆健之间建构起一座不同艺术门类间交流、沟通的桥梁,进而阐释陆健诗歌生态的磁力——诗歌机趣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渔小说的尚奇观理论在内涵上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非奇不传"、"常中求奇"和"新奇同质"。纵观李渔的白话小说集《连城璧》与《十二楼》,可以看出许多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效果的形成与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试从李渔小说所选取的题材、所塑造的人物、设置的情节以及大团圆的结局等方面阐述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