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世界乒乓球运动正在向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更突出,技术更全面,战术多样化,漏洞不明显的方面迅速发展。同时,旋转与速度也在更高的水平上互相结合。随着各种不同类型打法与技战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乒坛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尤其是弧圈型打法拉、扣结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7,(11):86-87
弧圈球技术的发展使乒乓球的旋转和速度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如今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运动员凭借凌厉的攻势将乒乓球的威力最大化。如果说早期的直板正胶打法偏重于技巧,则现在的弧圈球打法更注重实力。"进攻"成为各种打法最基本的要求,也成为了每个运动员最具威胁的得分手段。进攻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因为与其相对的还有"防守"技术。防守技术比进攻技术更难练习,这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手感、敏  相似文献   

3.
以“快、准、狠、变、转”为技术风格的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 ,受到了欧洲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快攻结合弧圈两种打法以及韩国人直拍中台两面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严峻挑战。中国乒乓球界面对强敌威胁 ,正在努力探索直拍近台快攻制胜两面弧圈的途径 ,并取得了某些成功。但总体上来看 ,效果还不太明显 ,还需要群策群力 ,加强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中的摸索。乒坛的对抗 ,就是速度与旋转的对抗。亚洲人以速度为主结合旋转 ,欧洲人则以旋转为主结合速度。欧洲人现在结合较好。中国近台直拍快攻型打法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有效地对付并战胜欧洲强烈的弧圈球…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是我国具有独特风格的打法,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洋为中用,把欧洲的弧圈球技术与我国的快攻技术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以郗恩庭、郭跃华等为代表的这种打法,在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它具有广阔的前景。这种类型的打法在技术上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和旋转紧密的结合,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是正手弧圈,这种打法在近台打快攻有速度,正手拉弧圈既有强烈的旋转,又有较快的速度和力量,在中,近台的正手位即可进攻又可以防御,在比赛中给对手的威助很大。但这种打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这种打法的运动员在反手位回击对方拉出的弧圈球在近台可以利用推挡来回击对方效果还可以,但是一旦退到中远台这种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尸一),速度与旋转之争日益激烈,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世界各国优秀选手创造性地巧妙地将速度与旋转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新的打法,把乒乓球技术和战术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在世界乒坛的百花园中,中国直拍正胶快攻是我国的传统打法,它以积极、主动、快速、灵活为特色,在与世界上各种  相似文献   

6.
管蓓 《乒乓世界》2010,(7):117-117
如今乒乓球技术已明显的朝着积极主动,快速凶狠,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王励勤、马琳、王皓、波尔、柳承敏等人之所以成为世界的顶尖高手,与其凶狠、积极主动进攻打法不无关系,他们把速度和旋转结合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运动员掌握一定的技术之后,“积极主动意识”便成为制胜关键,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  相似文献   

7.
随着乒乓球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欧洲选手的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身体条件,并吸收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的优点,逐渐地掌握了以速度结合旋转、旋转结合速度的弧圈球打法。33届世乒赛匈亚利选手约尼尔一举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后,欧洲弧圈球选手几乎普遍地发展为正反手两面拉弧圈球,这就使欧洲这种打法更加全面和成熟。为了适应乒坛的形势,做到外国有的我们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有,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中期,确定了我国“快”字当头的羽毛球技术风格,快攻打法开始崭露锋芒。由于步法上的革新,加快了上网的速度,击球点提高了,大大地发展了网前进攻技术,出现了不同旋转翻滚形态和飘忽不定的搓球。在这种搓球的启发下,一种新的发球技术——发带旋转性的网前球,即飘球已在孕育中。显然,飘球是快攻打法的必然产物。但是,它的诞生和发展与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在我国羽坛引起了哗然争波。  相似文献   

9.
我国乒乓球的快攻打法是“以速度为主,旋转为辅”的打法,整个打法是由攻球、推挡、搓球、发球抢攻等多种技术组成。其中,攻球和推挡是体现速度的主要技术,是得分进攻的重要手段;发球和搓球为旋转技术,是辅助进攻的手段。所以,提高速度技术是第一位的,旋转技术是第二位的。因此,在培养少年儿童快攻运动员的指导思想中,必须把握住上述原则,明确方向,抓住主要环节,解决主要矛盾,使之特长突出,风格明显,真正打出快攻的风格和技术。 一、选好“苗子”是培养快攻运  相似文献   

10.
l、前言当代的世界乒乓球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规则越来越细化,技术类型打法日趋完善成熟,速度、力量、旋转等要素的高度结合使乒乓球的技术越来越完备,相辅相成达到新的高峰。要挤身强手  相似文献   

11.
世界乒乓球技术和打法演进过程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乒乓球共有84项主要技术,可划分为五大类型12种打法。其中代表性打法有7种共32项技术。世界乒乓球技术和打法演进过程受五大制胜因素的制约,即:速度、旋转、准确、力量、变化,并始终以如何提高制胜因素的单个水平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水平为中心,构成乒乓竞技演进规律的总趋向。在打法上可能出现三种类型:质量更高,多种制胜因素所组合的全面型、适应与反适应能力强的全能型以及突出刺激新异性的创新型。  相似文献   

12.
稳健的两面弧圈占据大半壁江山的当今乒坛中,一股力量始终生生不息,这就是以速度与变化取胜的生胶打法。两面弧圈固然势大力沉,但生胶打法以其凶狠的突击搏杀,独有的节奏、旋转变化始终在世界顶尖水平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一面反胶一面生胶打法的技术解析,此种打法在我国通称快攻结合弧圈,与常见的弧圈结合快攻有何不同,大家可以从文中体会。  相似文献   

13.
张辉 《乒乓世界》2005,(12):92-92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板选手单纯依靠推挡直接得分的机会越来越小,推挡技术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直板打法的一根软肋。横打技术的出现为直板打法开辟了新的出路,借助横打在抢攻和相持中占据主动成为直板打法新的指导思想。横打技术弥补了反手推挡的缺陷,提高了回球的速度、力量、旋转,依靠手腕的灵活运用,更加灵巧地制造多变的弧线,特别是反手位台内球侧拧可以给对手制造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反手以推挡、正手以拉冲弧圈球为主的直拍打法,是在学习日本的正手弧圈球和继承我国直拍快攻的反手推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这种打法具有发球抢冲好、抢拉弧圈球出手快、步法灵活和与反手以近台为主、正手中近台拉冲结合的特点,它既有较快的速度又有较强的旋转,所以在国内外的比赛中,都取得过良好的成绩(例如七十年代的郗恩庭、刁文元和现今的郭跃华、杨玉华等)。显示出这种打法的强大威力和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下面就今后如何提高发展这一打法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李雅茹 《山西体育科技》2003,23(4):19-20,23
本文详细论述了欧洲横板进攻型打法的特点和不足,分析了我国横板技术的难点,提出在重视技术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乒乓意识的更新,并处理好正反手、凶与狠、旋转与速度的关系,才能使我国乒乓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直拍快攻出路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始欧州乒乓界经过了长期的探索,终于找到将弧圈球与速度融为一体旋转结合速度两面拉的发展出路,而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已经不能跟上形式的需要,只有改造创新,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7.
从31、32届世界乒乓球比赛的成绩来看,以弧圈球打法为主的选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欧洲各国球队,普遍都采用弧圈球为主的打法。有的以旋转结合速度为自己队的风格(南、匈等队),有的以速度结合旋转为自己队的风格(瑞、苏等队)。两种风格虽各有其特点,但都离不开以旋转作为主要得分和进攻手段。前种风格以侧身拉为主,运用既有较快的速度,又有强烈的旋转的前冲弧圈球来代替扣杀。后种风格以反手快拨,正手打为主,用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拉扣结合较好。这两种打法,在31、32届世界比赛中,显示出  相似文献   

18.
快攻与弧圈型打法,是目前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打法。前者以快攻技术(撞击球为主、摩擦球为辅)为获取主动和得分的主要手段,其突出特点是:站位近台,击球速度快;后者以弧圈球(摩擦球为主、撞击球为辅)为争取主动和得分的主要手段,其特点是:速度快、旋转强、稳健性好。快攻型打法的代表人物有:江嘉良和滕义;弧圈型打法的代表人物是盖亭和塞弗。 快攻型打法,主要是靠速度取  相似文献   

19.
直板反胶打法是世界乒坛进攻型打法的一种、它既可打快攻,又可拉弧圈,集速度与旋转于一身,在世界乒乓球发展史上曾创造许多优异成绩,对推动世界乒乓球技术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当时中国的近台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和强大的威力。在中日两国主流打法的基础上,各国一  相似文献   

20.
直拍近台快攻是我国的传统打法,必须继承和发扬。在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尸一)中,速度和旋转(如快攻与弧圈)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在具体运用上是相互制约的,在技术发(尸一)上又是互相促进的。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技术上的发(尸一),欧洲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弧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