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赋学史上,庾信《愁赋》是一篇直接以人的感情为描绘对象的赋。其文本已经亡佚,在宋代的类书和古注中还存有佚文,且此赋在宋代文学中引起很大的回响,北宋诗歌中已经化用其意象,而南宋的遗民词人则喜欢整体上用“庾信《愁赋》”这个意象,以表现其亡国之余的内心痛楚。庾信《愁赋》的成功之处, 在于其运用了化虚为实、“一与多”对比、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最后本文又从赋体文学史上作纵向的比较以见其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元稹<莺莺传>中的张生乃作者自寓,已基本成为学界共识.但对于莺莺的家世问题,则迄无定论.最近,许总先生根据宋代王钰及近人曹家琪的说法,重新提出莺莺乃崔元翰之女,并进一步据<西厢记>杂剧,推论崔莺莺与元稹相遇,是在其随母扶元翰柩归葬博陵并再返长安途经蒲州之时.但将许氏所据<崔氏谱>与史实相比勘,可知在宦历、年龄与情理等方面,<崔氏谱>之崔鹏都非崔元翰,崔鹏或崔元翰亦非莺莺之父.至于许氏根据戏剧材料而推断出扶柩归葬博陵一节,则更是在史实上不能成立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全面清理有关王安石<春秋>"断烂朝报"说的文献和人们对它的不同认识,结合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与宋代<春秋>学的情况,作者认为王安石确有<春秋>"断烂朝报"的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贬经,恰恰反映的是他的尊经思想,这和<春秋>的特点与宋代<春秋>学的发展有关.宋人以此归罪王安石与其改革有关,反映得更多的是个人恩怨,并不客观.  相似文献   

4.
王太的<类玉篇海>是目前所知金代第一部大型字典.它开创了笔画检字法,每一单字均注明出处,收字亦极为丰富,因而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型字典的开山之作.<新修玉篇>和<四声篇海>是在<类玉篇海>的基础上,各自独立成书的.<新修玉篇>按不同音切分列不同义项的做法,亦为明清以来的大型字典所继承.另外,<新修玉篇>在俗字研究、字典修订等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经籍志>为<古今书录>之节本这一学界定说,有<旧唐志>总序及大序的相关说明作为坚实的依据.牛继清先生对此却以"编者的疏漏"为由轻率地加以否定,而提出了<旧唐志>对<古今书录>有所"增补"的新说.其依据是<旧唐志>今本各小序所载著录图书的部、卷数目大于总序及大序所载之数目,以及<新唐书·艺文志>史部大序所称"著录"部分为"八百五十七部"正好与<旧唐志>史部各小序所载著录数目之总和相符.但牛氏前一个依据是建立在小序所载著录之数目必须正确无误的假设基础上的,后一个依据只是一个无关的巧合,因此这个"增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牛氏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出的<旧唐志>所增补的十八部著作,也只是怪异逻辑推导下产生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三部写本形态的丁氏八千卷楼善本书目<八千卷楼藏书目>、<善本书室题跋>与<八千卷楼藏书志>.以南京图书馆所藏的前二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成书时间、性质、特点,并利用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流出境外的稿本<八千卷楼藏书志>,与前二者相互参证,得出了前二部书目成书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之前,在研究<善本书室藏书志>编纂过程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紫日>、<黄河绝恋>、<红河谷>三部影片为例,具体分析了冯小宁战争片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钱大昕对历代正史作了全面的考证、辨异、校勘、补遗,尤其于<元史>,费力尤极,曾著<元史纪传稿>、<元史氏族表>等书.钱氏除广泛钩沉文献史料疏证<元史>外,还把注意力转向地下出土的、极富史料价值的元代各种碑刻,尤其注意金石文字能与典籍互证相佐的部分,从而为后世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从补<元史>记事之缺漏、纠<元史>史事之错误、释<元史>记事之疑团等方面,分别探讨了钱大昕运用石刻资料在<元史>等文献的补阙、订讹和释疑方面的成就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曲海目>为乾隆间黄文旸作的曲录,佚.后人认为<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即为原本,<重订曲海总目>是对<扬州画舫录>载<曲海目>的重订.本文将<扬州画舫录>载<曲海目>与<重订曲海总目>作比较,从内证着手,多方面证实了<重订曲海总目>的原本,当是有别于<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的别本,且论述了它文献价值之无可替代处.  相似文献   

10.
眼纱是古人外出时佩戴的一种可透视的织物,宋代就巳出现,明清时期则比较流行.单纯作为一种生活用具,遮挡风沙和障蔽面目是眼纱的两个重要功能.而文学作品中的眼纱,则可能成为承载某种思想情感的意象.<金瓶梅>中出现18次之多的眼纱,既蕴涵着作者对于小说人物的主观评判,也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和故事段落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