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是庄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延续近三百年的历史,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注疏家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注释《庄子》文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文章把清代《庄子》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概述每个阶段注疏《庄子》的文献及其学术价值,最后总结清人整理注疏《庄子》文献的特点,以便为后人研究《庄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今存魏晋时代的《庄子》注本中,《司马彪〈庄子〉注》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种。《司马彪〈庄子〉注》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它保存有《庄子》异文、佚文,这有助于《庄子》的文字校勘和训诂;它还存有今已不传的古书名及与他书相异的注释,为研究《庄子》及相关文献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先秦散文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体现了文学与哲学的双重价值。自秦以来的重要文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它的影响。作为宋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苏轼同样也对《庄子》的艺术成就推崇倍至。《庄子》在艺术上对苏诗、苏文的影响,历代评论家都有所关注,学术界也早有专文论及,而实际上,苏词之所以能取得独树一帜的成就也与其对《庄子》的继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著《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深入研究其编撰思想对于我们学习中国编辑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研究《庄子》不能不了解庄子其人和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庄子,名  相似文献   

5.
《庄子》描绘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对于女性的塑造,《庄子》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对女性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文试图探讨《庄子》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探索《庄子》对这些女性的特殊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庄子》研究与《庄子》影响葛亮一汉代的《庄子》研究汉代研究过《庄子》的,从现有资料看,比较重要的,有下列几家。1.《淮南子》《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的一个学术团体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大约在汉景帝时期。《淮南子》对《庄子》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  相似文献   

8.
《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庄子》寓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体现在自然美、雄壮美、和怪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庄子》书中九十余条成语,或源于《庄子》寓言故事,或来自《庄子》原文词语,或出于《庄子》语句紧缩,或本于古代典籍词句,或原于古代历史传说,或取自古代俗语、谚语.质言之,可谓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想象奇特,幽默悲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客观的角度对《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之异同、《庄子》思想的特点、《庄子》思想被人们评论的是与非、《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如何看待《庄子》思想,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亦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拘无束地绝对自由地活动。我认为,庄子的思想基本上是消极的,他的政治主张一般说来也是反动的,但是《庄子》散文作为文学作品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一般都想象丰富,宏放雄肆,壮丽瑰玮,有很浓厚的文学意味。《逍遥游》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首先,《逍遥游》在构思…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育(上)》2010,(15):158-158
著名作家王蒙新作《庄子的快活》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庄子的快活》汇通文史哲,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结合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开掘继子》中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生命智慧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历来多侧重其内容的哲学意义,而忽略其语言形式所表现出的哲学价值,庄子的修辞变化多姿,汪洋姿肆,很巧妙地体现出理想追求和现实表达、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具有明显的朴素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5.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数的较大比 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罗明月 《语文知识》2010,(4):123-125
《庄子文学新探》是研究《庄子》的一部力作和新作。本文从学术旨趣的独树一帜、研究范式的重大突破、体例安排的匠心独运、材料运用的大幅拓展等四个方面讨论了该书的文本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齐物论》作为《庄子》一书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关于物的探讨贯穿于整个篇章。本文旨在探讨庄子哲学体系下“物”的深刻内涵,进而超越外在的形式与表象理解庄子之“道”,同时发掘庄子“物”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追求内心平衡的重要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逍遥之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动人心魄的诗章,而其中又分明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哲学的《庄子》和学的《庄子》,都是将《庄子》当做介绍对象时必须涉及的内容。庄子首先是思想家,《庄子》的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思  相似文献   

19.
从《庄子》文本中的盲瞽之分说起,探讨盲瞽之分的认识论意义,并以此为视角来管窥《庄子》认识论的独特贡献与时代价值:《庄子》质疑人的感知能力把握本真实在的充分性并试图超越其局限性,且主张人的认识并不决定本真实在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论析后世思想家注《庄》来讨论思想史上的“庄子影响”问题。文章认为.“庄子影响”是通过后人对《庄子》的接受、理解和阐释实现的,由于这一接受活动必然地经过“视界融合”过程,因而“庄子影响”就不是单向的和绝对的,它在思想史上表现为一源多流也就是必然的。所谓“庄子影响”问题的实质,乃是接受者对《庄子》思想各自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