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绿野仙踪》作为清代的一部很有特色的百回长篇小说,融神魔、历史、英雄、世情等小说为一体,体现了清代小说的多向型和兼容化的发展方向,在注重对小说题材、文化内涵、叙述手段单向性深度发掘的同时,也致力于小说多向性广度的开拓,《绿野仙踪》的出现,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晚清小说的演进历程中,黄人将传奇、演剧纳入小说的考察范围,强调小说"感化社会之力",认为小说发展应植于"社会风尚",并据此确立以教化教育为首要目的且着眼于"人伦道德"、以"求诚明善"及"真美善"为重要特质的小说观,是位不可或缺的典型人物。这种"依自不依他"的表达方式与《小说林》同人在强调小说感化社会之力的同时,为追求小说期刊的办刊效益以"迎合风尚",从而确立以迎合读者趣味为主的寓教于乐式的表达方式有别。与黄人熟知中国小说发展实情所不同,《小说林》同人小说观念的形成多源于对彼时小说刊行情况的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3.
宋金民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3):51-53,58
1898年12月,"政治小说"这一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文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政治小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但根据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界定,现存的第一部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就是政治小说,并且所有的水浒小说都是政治小说。因此,中国不仅不乏政治小说,而且政治小说产生的时间最晚也应该提前至《大宋宣和遗事》产生的宋元之际。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文体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游记》早期版本世德堂本为依据,研究了校者华阳洞天主人和作序者的意图,认为胡适在《中国小说考证》中提出的"神话小说"的观点并非确切,反而远离了早期版本所提示的"寓言"之作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对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红楼梦》以前的小说并非"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心态描写与讽刺手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金瓶梅》在艺术上的创造及其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人物塑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前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创造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使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金瓶梅》不仅描绘出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还揭示出人物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反映,如嫉妒、迁怒、焦虑等,进而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史。出于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不满,《金瓶梅》形成自己特有的讽刺风格。讽刺手法的多样与讽刺内容的广泛,使《金瓶梅》成为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嚆矢,给后来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据《新京报》消息,"如果让我归纳马原这部新小说的主题,我会说是‘新生命的战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收获》杂志编辑叶开对即将于本月在《收获》杂志上连载的小说《牛鬼蛇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当代中国最好的小说之一。马原已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家严家炎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鲁迅的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顶峰。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选录的《在酒楼上》,是一篇意蕴丰富、曲折幽深的文本。周作人认为,在鲁迅的小说中,此篇写得最好,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最富鲁迅气氛",就是集中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深刻性以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认为8部"今所见汉人小说"都不是汉代小说,为后人伪托,此观点有失偏颇。这主要是由鲁迅对资料占有的缺失所导致的错误。从古今的研究资料来看,其中4部小说应为汉代小说,1部难以确定,另3部为后人伪托。  相似文献   

10.
憬悟与隐喻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表达中,李佩甫无疑是较为突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多以中国当代农村或城市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置身于城乡网格中的各种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深沉憬悟,对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诸多社会场景的细腻刻绘,对各类人物的心灵事件的多向审查和美学勘探,借以隐喻当代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小说《城的灯》的分析,来探究作家的这种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界通过传播这一角度来研究文学的颇多,但涉及到明代诙谐小说的相关研究甚少.通过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一传播的基本过程,试着来看待明代诙谐小说的传播情况,探寻明代诙谐小说与传播之间不可或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程春亚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69-70,73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用赠送定情信物的方式向自己的心上人表达爱意、盟定终身。中国自古以来存有大量与定情信物有关的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曲,其中明传奇在反映这类题材方面最具代表性。本文着重探讨中晚明爱情剧中男女定情信物的分类、作用及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相较于其它长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为可观,就目前已发现者来说,有90%以上集中在《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之中。统计其数量分别为: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言小说28首、宋元戏曲21首。  相似文献   

14.
明代涉及倭寇描写的小说、戏曲作品约16部,大多产生于晚明时期。在传统叙事视角下,倭寇形象有的是作为过场式的"异族侵略者"而被轻易击败,显得简单而粗糙;有的则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并考虑到当时倭寇成分的复杂性,对其中的中国人首领予以了相对客观的塑造与评述,甚至不乏同情的笔调。倭寇中的日本人形象缺乏足够生动的细节展示则是这些作品共同的缺陷。明代小说、戏曲里的倭寇描写不仅为明清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一组新的人物类型,而且以通俗文学的样式忠实记录了倭寇肆虐的情形,反映出晚明以后中国人对日本整体认知的恶化。  相似文献   

15.
小说序跋是研究小说理论的重要形式,文中选取了明清阶段的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明清学者的小说序跋中小说概念和小说特点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目录学定义和散文体叙事学定义,从小说类属与小说定义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本体观点。  相似文献   

16.
明末拟话本集《西湖二集》和《型世言》中有大量以本朝(明代)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篇目。独特的取材方式使这些小说处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既具有一般拟话本小说的特点,又包含某些独特的东西。通过它们,可以透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沿革与变化。  相似文献   

17.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二拍”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距今已四百年的“二拍”的语言与当时的口语接近,其被动句句型有十余种,被动句动词的宾语和附加语也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连城璧》与《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两本白话短篇小说集.作为明清拟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其中出现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一些方言词和俗语词,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面上相同或形似,然而其意义却与之或微殊、或迥别.本文选取了这两部小说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运用训诂的方法,对它们的义项进行细致的考察,指出了大型辞书在释义上的一些偏误.  相似文献   

20.
明代禁毁小说的文化伦理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也是古典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奠基阶段,然而对于古代小说的禁毁同样开始于这个时期。明代禁毁小说的背后,不仅隐藏着直接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也有潜在的文化伦理方面的诉求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