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娜 《大观周刊》2012,(34):107-107
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形势下,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旅游产业,实现西部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雷欣欣 《大观周刊》2011,(22):150-151
近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隔离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人们开始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工作生活环境,渴望“回归大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环境,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它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然而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人们在享受旅游带来的惬意、美妙和快乐时却忽视了旅游活动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已严重危害到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产业得以生存和长足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不少国家、地区和旅游企业的决策者们将旅游业的发展简单化为数量型增长和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对旅游景区实行粗放式经营,重开发,轻管理,急功近利,不考虑长远规划,导致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及其与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生态旅游法律状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推进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强化民族地区政府职能和主:导作用等对策与思路;从而促进民族旅游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雯 《大观周刊》2012,(17):65-6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满足精神需求。旅游不仅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满足的方式,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力量。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贵州省利用本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旅游项目,走一条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联系贵州省的具体情况,对贵州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 ,在此基础上针对贵州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可观的经济利益使得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宣传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相去甚远,以至于背道而驰。本文尝试着从虚拟旅游的发展现状着手,从社会价值、文化表达、重要作用等层面,从文化属性的角度在资源、优势、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旅游文化进行研究与剖析,并对如何在虚拟旅游中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属性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平顶山的旅游景区、分析了旅游业发展条件与意义,阐述了图书馆丰富的地方文献在支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指出图书馆在支持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丰富了特色馆藏,完善了服务体系,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供需双方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环境与文化的建构。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须有当地的社区受众的具身参与,并从生态旅游中获利,在动态运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结构型关系网络的实体社区与虚拟社区,以及社会资本的不断建构与成型。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金银滩社区为例,以地方开发特色旅游基地与保护草原文化并行,研究居民自主经营开发的旅游社区模式与外来旅游群体形成动态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传统游牧的实体社区与网络媒介范式下的虚拟社区网络共同构成社区的共同资本。探究民族社区结构型社会资本与网络媒介的关系,需要对旅游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旅游发展认知与态度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区的社会资本运营与网络热媒介的使用呈正相关,同时影响社区成员与外来人群对于当地金银滩游牧文化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王文菁 《今传媒》2023,(10):101-104
民俗文化凝聚了地方特色和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具有推动作用。宁阳斗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同样也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本文分析了当前蟋蟀文化资源生态开发的现状,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宁阳蟋蟀民俗文化的开发优势、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梳理蟋蟀文化的资源特点,探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生态开发模式,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优化文化传播路径等建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赵平 《大观周刊》2011,(41):39-39
菜芜境内的齐长城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和典型意义。在保护齐长城的基础上,利用和开发齐长城和其周边的旅游资源,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整合,结合当地一些其他生态旅游景点共同打造出莱芜的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于传统乡村旅游,它更注重生态文明理念在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以及地区利益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目前我省乡村生态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对乡村生态旅游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理论指导,循环经济正是指导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最佳理论。  相似文献   

10.
罗燕  刘志超 《大观周刊》2012,(49):69-70
随着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不断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变,旅游的形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影视旅游、红色旅游等各种专题旅游形式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通过对各个专题旅游形式深化融合发展的分析,探讨一种最近被广泛接受并结合了很多专题旅游特点的新型旅游模式——创意旅游。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和途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农业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引导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构建了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本身并不能发挥价值,需要在强有力的宣传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本文在媒体视角的基础上,就农业生态旅游的宣传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的诺邓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白族村落,该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因其地处偏僻,经济落后,诺邓村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开发,甚至有很多文物遭到了破坏。本文对该村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霞  武海燕 《兰台世界》2015,(4):127-128
本文介绍了高校校史馆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高校校史馆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提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如何开发高校校史馆旅游功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崔荩 《兰台世界》2016,(19):83-85
西藏文化旅游是一个颇具发展潜力和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文化旅游是景点旅游的深化和拓展。文章首先分析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信息资源为旅游行业服务的意义,其次详细阐述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信息资源为西藏旅游行业服务的六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白娜 《大观周刊》2012,(22):115-115,114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开发既有利于保护,又会对资源造成破坏,科学开发是保护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由于森林公园起步较晚,缺乏管理经验,掠夺式经营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对森林公园的资源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福建山地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福建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山地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开发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增波 《大观周刊》2013,(10):337-337
文章论述了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开发旅游资源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浙江、新昌地处浙东沿海,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温光充足,雨水充沛,果树种类繁多,发展休闲观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重点了介绍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柏云 《图书馆论坛》2004,24(3):145-147,160
文章探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前景。论述了开发、整合、利用旅游信息资源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范仲淹非常喜欢旅游,对旅游的感情甚至超过了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追求。范仲淹在任职地方官时,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发展的旅游资源。范仲淹的这些行为,对于宋代旅游开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