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捷 《小学语文》2011,(12):26-27
我一直有听“音频信号”的习惯。年幼时,每次甜蜜入睡必须有妈妈的故事相伴。小学时,我每天准时在收音机前收听“小喇叭”广播.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伴我度过数不清的有滋有味的中午。再长大些,我开始有意识地收听长篇评书连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穆桂英》……我能一口气说出十几部评书连播的曲目来。后来,我购买了MP3、多媒体电脑,我便开始了听读。我喜欢聆听名家散文诵读:丁建华、乔榛、赵忠祥、焦晃、唐国强、孙道临、张家声、鲍国安……我的阅读积累很大一部分便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品读语文     
4月21日晴每天,我都在品读语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能品尝到语文那美妙的滋味。课内,语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动在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里。从《荷塘月色》到《瓦尔登湖》,从《故都的秋》到《滕王阁序》,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感受到或低沉或激昂的旋律。课外,语文就像是一汪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田。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一部部经典著作,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我很喜欢读书,什么《上下五千年》、《名人传》、《童年》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等,我都看过。我尤其喜欢看小人书、漫画书,比如《老夫子》、《父与子》、《变形金刚》等等,可是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赞成。后来他们看我太入迷了,就严令禁止我接触它们。哎!可是我真的喜欢它们呀,它能给我带来快乐,带来趣味。它们对我很重要,我甚至觉得比在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像《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等。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时代》2009,(7):50-51
西子姐姐,我是从《小学生时代》上知道你的,你总是有很多办法帮助我们。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劝劝我妈妈,给我买一本《百科全书》?妈妈说我成绩差,所以不给我买。  相似文献   

6.
沈思彤 《辅导员》2014,(9):61-61
"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8.
喜欢上苏轼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搜索了东坡的生平,挑挑拣拣读了一些《东坡志林》,读过了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一口气看完了《百家讲坛》的“评说苏东坡系列”。我以为我已经能窥见这位天才的一些面貌,直到从层层的书架中发现这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才知道自己从前所知不过是肤浅的认识而已。  相似文献   

9.
有争论就是有观众 影片骂名虽多,但是质疑声中却没有对甄子丹演技的质疑。 “我一直希望每一部电影里,我都能做一些新的东西,有些突破,每做一部戏都想能不能再好一点点。有的导演说‘你怎么咬住不放呢,怎么可能永远更好呢’,但我想,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我做来干吗?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让自己尽量保持一种新鲜感,一种好像做梦一样的热情。”——从《新龙门客栈》里的曹少钦,《英雄》里的长空,《精武门》里的陈真到一代宗师《叶问》的极致演绎,从李小龙精神的追随者到自立门户的独行侠,均由甄子丹所开创,甄子丹一步一步走得实在又精彩。  相似文献   

10.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18-18
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第18课)一文中提到《表》和《小约翰》。请问:这是两本什么样的书?现在还能看到这两本书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家中最高大神秘的地方——书柜,那里有父母最引以为傲的资产:他们收藏的嘲书籍。上学后,《儿童文学》、《读者文摘》走进我的生活,再到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简爱》、《悲惨世界》等中外名著,阅读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少年时光。一片懵懂中,我开始初尝阅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2.
此生三爱     
王敏淑 《师道》2006,(4):1-1
我少年时候是典型的电视迷,从《铁臂阿童木》《霍元甲》《上海滩》《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到《西游记》《红楼梦》,这样一部一部看下来,自己都记不清曾经看过多少部电视剧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16岁那年的三月开始看的一部外国片子《边卡》,总共70集,每天晚上10点半开始放,那个时间正好是我下夜课回来的时间,一天一集地一直看到中考的前夜。同学里有因为考试前压力太大而疯的例子,所以那个时候能够那么自毁前程还坚持看电视的可能没有几个。我一直很庆幸我的爸爸妈妈能够那么的相信我,在以上大学为唯一出路的年…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基本能让家长满意。但是,这个假期我迷上了电视,记得以前我都可以用意志抵抗一些很有诱惑的电视剧。如《天龙八部》、《新神雕侠客》等。可现在我发现这个不用买票的电影院里的确很精彩,比如《还珠格格》、《红十字方队》、《鹿鼎记》等等,真是只要我动一动遥控器就能到另一个世界,过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包罗 《上海教育》2007,(4B):62-62
校长不仅是实干家,而且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探索。校长的事业心应该表现在既能不知疲倦地实干,又能勤奋不息地学习。走上校长岗位之后,我自知功底不深,因此只有用勤奋来弥补。除了认真研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当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领导方略等书籍以外,我还认真地学习了《学习论》《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师心理学》《思维发展心理学》乃至《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学校心理咨询》以及《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教育思想史》等。特别是最近,我带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理去读了有关《企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心理学》等作,顿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在此,我再推荐两本书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给你的《爱在西元前》,那里有许多《半兽人》。只有拿到《半岛铁盒》才能救出我的《娘子》。于是我拿着《双截棍》扮成《忍者》的样子来到那里,可却被《龙卷风》吹到了《上海一九四三》。那里是我的老家,我对爸说:“《爸,我回来了》。”  相似文献   

16.
格斗小天王     
周+ 《学生电脑》2009,(8):14-15
夏亚:时隔多年,《街头霸王》系列经典终于又出新作《街头霸王4》,这怎能不让我等格斗迷感动万分!哈哈,继续开始修炼我的升龙拳吧。本期我们就特意介绍几款休闲类的格斗游戏,在《街霸4》之余,也能让你和伙伴们哈哈一笑。  相似文献   

17.
在通常的理解中,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方法。我的看法与此不同。教学内容当然是重要的,但内容是由教材决定的,而不是由课堂教学决定的。你选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我还能把它讲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你选的是莫泊桑的《项链》,我还能把它讲成《武松打虎》?一但到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问题就是相对确定的了,教法的问题就是最最重要的了。  相似文献   

18.
孩子还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我给他讲故事,否则就又哭又闹。为了省事,我专门买了很多故事磁特,陪他一起听,代替我口干舌燥的讲解。孩子每次都在故事声中酣然入眠,几年下来,我居然买了大大小小一百多盒故事磁带,孩子也听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故事。不经意间,孩子说话居然能出口成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里的繁杂的故事情节也能如数家珍。学校举办“故事大王比赛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动要求和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较高低,  相似文献   

19.
学琴的日子     
我小时候爱唱歌,爱唱京戏。五岁的时候,我就能表演京剧《红灯记》,清唱豫剧《朝阳沟》。奶奶为了开发我的智力,为了提高我的品位,在艺校给我报了电子琴班,并花了两千多元钱给我买了一架电子琴。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有个瘦高个子的大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徐老师,我要办一份刊物,发行量要超过《读者》,文章的锐利程度要超过《南方周末》,希望你能支持并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